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行走空間狹窄場所的運輸車。
背景技術:
運輸車俗稱貨車,用于運載貨物和產品。運輸車種類繁多,按照重量分可分為重型運輸車和輕型運輸車,按照結構又可分為板式運輸車、箱式運輸車和框式運輸車等,但是不管是哪種運輸車,其在掉頭時均需要很大的空間,在一些空間狹窄的場所,如倉庫、車間、超市,尤其是在農作物大棚中,現有的運輸車根本無法實現掉頭。
隨著大棚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的大棚內不僅可以種植蔬菜,還可以種植水果、林木及花卉等,甚至可以進行養殖禽、畜、水產等。由于大棚的建設成本較高,為了充分的利用大棚內的空間,無論是種植大棚還是養殖大棚內布局得都很緊湊,預留的行走過道都很狹窄,這就使得大棚內生產出的產品無法直接用運輸車運出,只能是裝在筐或箱內由人工抬出大棚,再搬運到棚外的大型貨車上。此種人工搬運的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且搬運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運輸車,此運輸車不需要掉頭即可實現兩個方向的行走,適合在行走空間狹窄的場所運輸貨物和產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運輸車,包括車架及安裝在所述車架上的車輪,所述車輪包括行走輪和轉向輪;所述車架包括用于安裝車板的安裝框架,所述安裝框架的前端連接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開口向前的第一插接座和開口向后的第二插接座,所述運輸車的車座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座或第二插接座上;所述行走輪安裝在所述安裝框架上,所述轉向輪的輪軸連接有轉向操縱桿,所述轉向操縱桿豎向轉動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上。
其中,所述安裝框架上安裝有用于驅動所述行走輪的電機,所述轉向操縱桿的上端設有與所述電機電連接的控制器;所述轉向操縱桿的上端還設有兩個把手,兩所述把手分別位于所述控制器的兩則;所述把手上設有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操作按鈕。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座與所述第二插接座均從所述安裝座傾斜向上延伸,并均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插接筒;所述車座包括座墊架及固定在所述座墊架上的座墊,所述座墊架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插接桿,兩所述插接桿分別插接在兩所述插接筒內。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座的兩個所述插接筒之間的所述安裝座上設有上下貫通的軸套,所述轉向操縱桿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所述軸套內,且兩端分別穿出所述軸套。
其中,所述轉向輪設有兩個,兩所述轉向輪共用一個所述輪軸,所述轉向操縱桿連接在位于兩所述轉向輪之間的所述輪軸上。
其中,所述安裝框架連接有所述安裝座的端部豎向設有阻擋框架。
其中,所述車板通過升降架安裝在所述安裝框架上。
其中,所述升降架為剪叉式液壓升降架。
其中,所述安裝框架的兩側分別設有滑槽,所述升降架的相平行的兩個升降臂的下端部通過滑輪分別安裝在兩所述滑槽內,所述升降架的相平行的另兩個升降臂的下端分別鉸接在所述安裝框架上。
其中,所述車板上設有滾筒或滾珠。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包括車架及安裝在車架上的行走輪和轉向輪,車架包括安裝框架及連接在安裝框架前端的安裝座,安裝座上設有開口向前的第一插接座和開口向后的第二插接座,車座插接在第一插接座或第二插接座上;轉向輪的輪軸連接有轉向操縱桿,轉向操縱桿豎向轉動的安裝在安裝座上。本實用新型運輸車不需要掉頭就可實現直線的往復行駛,如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用于轉運大棚內的產品:先將車座插裝在第二插接座上,此時轉向輪位于運輸車行駛方向的前方,運輸車駛進大棚,行駛到位置后將車座從第二插接座上拔出再插接到第一插接座上,再將轉向操縱桿旋轉180°,裝上產品,此時行走輪位于運輸車行走方向的前方,運輸車即可沿著來路駛出大棚,將產品運出大棚。可見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無需掉頭即可在實現直線的往復行駛,適用于在行走空間狹窄的場所使用,尤其適宜在農作物大棚中使用,能夠大大的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產品的搬運速度。
由于安裝框架連接有安裝座的端部豎向設有阻擋框架,阻擋框架可有效的阻擋放置在車板上的產品因慣性的作用向后(車輛行駛的方向為前)滑動,即向安裝座的方向滑動,可提高運輸車的運行安全性。
由于車板通過升降架安裝在安裝框架上,升降架可升高車板的高度,當需要將運輸車上的產品搬運到大貨車上時,可直接將車板升到與大貨車車箱高度相等的位置,不再需要人工來向上抬起,增加了運輸車的功能,并進一步的降低了搬運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搬運效率。
由于車板上設有滾筒或滾珠,滾筒和滾珠能夠將滑動摩擦變成滾動摩擦,使得裝有產品的筐或箱在車板上推拉更為省力,同時可以減小筐或箱與車板之間的相互磨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運輸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運輸車無法在狹窄的空間掉頭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運輸車能夠在狹窄的空間內實現直線的往復行駛,同時車板能夠升降,大大的降低了搬運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搬運效率,尤其適宜在大棚內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第一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的B向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第二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第三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的車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運輸車的車板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0、車架,12、安裝框架,120、滑槽,122、鉸接座,14、阻擋框架,16、安裝座,160、第一插接座,162、第二插接座,164、軸套,20、升降架,22、液壓缸,24、滑輪,30a、車板,30b、車板,30c、車板,300、滾筒,302、滾珠,40、行走輪,42、轉向輪,44、輪軸,50、轉向操縱桿,52、換擋操縱桿,54、控制器,56、把手,560、操作按鈕,60、車座,62、座墊,64、座墊架,70、電瓶,80、腳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本說明書中定義轉向輪所處的方位為前,行走輪所處的方位為后。
如圖1、圖3和圖6共同所示,一種運輸車,包括車架10及安裝在車架10上的車輪。車架10包括用于安裝車板30a的安裝框架12,安裝框架12為矩形結構,并水平設置。安裝框架12的前端中部連接有安裝座16,安裝座16上設置有開口向前的第一插接座160和開口向后的第二插接座162,車座60根據行走方向的需要插接在第一插接座160上或第二插接座162上。第一插接座160設置在安裝座16的前側,并從安裝座16傾斜向前、向上延伸;第二插接座162設置在安裝座16的上端,并從安裝座16傾斜向后、向上延伸。第一插接座160和第二插接座162均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插接筒,車座60包括座墊架64和固定在座墊架64上的座墊62,座墊架64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插接桿,兩個插接桿分別插接在兩個插接筒內。當車座60插接到第一插接座160或第二插接座162上時,座墊架64與與其插接的插接座的延伸方向相同,傾斜延伸,座墊62則處于水平位置,便于駕駛員乘坐。
如圖1、圖2和圖6共同所示,車輪包括安裝在安裝框架12后部的行走輪40,還包括安裝在安裝座16下方的轉向輪42。行走輪40設有兩個,分別安裝在安裝框架12的左右兩側,安裝框架12的下方安裝有用于驅動行走輪40的電機(圖中未示出),還安裝有與電機傳動連接的變速箱(圖中未示出),安裝座16的右側安裝有與變速箱相連接的換擋操縱桿52,用于變換行駛速度。
如圖1、圖2和圖6共同所示,轉向輪42同樣設有兩個,兩個轉向輪42共用同一輪軸44并相靠近設置,即兩轉向輪42之間的輪距小于兩行走輪40之間的輪距。位于兩個轉向輪42之間的輪軸44的中心位置豎向連接有轉向操縱桿50,位于第一插接座160的兩個插接筒之間的安裝座16上豎向設置有軸套164,軸套164為上下貫穿的圓筒結構,轉向操縱桿50自下而上的從軸套164內穿過,并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軸套164內,即轉動安裝在安裝座16上。
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轉向操縱桿50的上端安裝有控制器54,控制器54與電機電連接,安裝框架12前端的下方設有電瓶70,用于給電機和控制器54供電。轉向操縱桿50的上端還安裝有兩個把手56,兩個把手56分別位于控制器54的兩側,把手56靠近控制器54的端部設有與控制器電連接的操作按鈕560。
如圖1和圖3共同所示,安裝框架12連接有安裝座16的端部設有阻擋框架14,阻擋框架14豎向設置在車板30a與安裝座16之間,用于阻擋放置在車板30a上的產品因慣性向安裝座16側滑動,提高了行駛的安全性。
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阻擋框架14下端的左右兩側各橫向設置有一腳撐80,駕駛人員在駕駛時可將雙腳分別踏在兩腳撐80上。
如圖5和圖6共同所示,車板30a通過一升降架20安裝在安裝框架12上,本實施方式優選升降架20為剪叉式液壓升降架。剪叉式液壓升降架包括兩組升降臂組,每組升降臂組均包括兩根平行且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升降臂,兩組升降臂組中的位于同側的兩根升降臂的中部相鉸接,當升降架20升起時,該兩根升降臂交叉成剪刀狀。剪叉式液壓升降架還包括用于驅動升降架升降的液壓缸22,液壓缸22的缸體鉸接在安裝框架12上,液壓缸22的液壓桿鉸接在升降臂上。四根升降臂的上端均鉸接在車板30a上,其中一個升降臂組中的兩個升降臂的下端滑動安裝在安裝框架12的兩側,本實施方式中下端位于前方的兩個升降臂的下端滑動安裝在安裝框架12的兩側,另一個升降臂組中的兩個升降臂的下端分別鉸接在安裝框架12上。
如圖5和圖6共同所示,安裝框架12的左右兩側各設有一滑槽120,兩滑槽120的開口相對設置,即均朝向安裝框架12的中心開口,滑動安裝在安裝框架12上的兩升降臂的下端各設有一滑輪24,兩滑輪24分別約束安裝在兩滑槽120內。安裝框架12后端的兩個角部各設有一鉸接座122,與安裝框架12相鉸接的兩升降臂的下端分別鉸接在兩鉸接座122上。
本實施方式中車板不僅僅為圖1所示的平板結構,還可以設計成如圖7所示的車板30b,車板30b上并排設置有多根滾筒300;或者設計成如圖8所示的車板30c,車板30c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滾珠302,滾筒300和滾珠302均可使得裝有產品的筐或箱在車板上推拉更為省力,同時可以減小筐或箱與車板之間的相互磨損。
本實用新型運輸車共同有三種使用狀態,分別為:
第一種使用狀態:如圖1所示,此狀態中車座60插接在第一插接座160上,此時行走輪40位于運輸車行走方向的前方,為裝滿產品后運輸產品的行駛狀態。
第二種使用狀態:如圖4所示,此狀態中車座60插接在第二插接座162上,此時轉向輪42位于運輸車行走方向的前方,且轉向操縱桿50與圖1中相比旋轉了180°,為空車進入大棚預裝產品時的行駛狀態。
第三種使用狀態:如圖5所示,此狀態中車座60插接在第一插接座160上,且升降架20升起,車板30a處于較高的位置,為將從大棚內運出的產品向大型貨車上搬運時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車架上設置開口方向相反的兩個插接座,并將車座設計成與該兩個插接座相適配的插裝形式,實現了運輸車無需掉頭即可直線往復行駛,適用于在行走空間狹小的場所運輸貨物和產品,尤其適用于在農作物大棚內使用,可大大的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產品的搬運效率。
本說明書中涉及到的第一插接座和第二插接座的命名只是為了區別技術特征,并不代表二者之間的安裝順序、工作順序以及位置關系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