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折疊自行車或折疊電動自行車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折疊機構以及采用該折疊機構的電動自行車。
背景技術:
目前,折疊自行車或折疊電動自行車因具有輕便、便于放置的優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折疊自行車折疊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情況下通過一個卡扣鎖死,這種卡扣結構比較簡單,長時間使用情況下容易導致折疊位置松動,導致車輛結構不穩固,甚至影響騎行安全。有的折疊機構雖然穩固,但結構相對復雜,不容易解鎖,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種操作簡單、連接穩固的折疊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折疊機構,包括第一折疊部、第二折疊部、用于緊固所述第一折疊部和第二折疊部的鎖緊機構,所述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鉸接,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連接臂、設置在所述第二折疊部的容置槽;
所述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折疊部鉸接,所述連接臂的另一端設有扳手鎖緊件,所述扳手鎖緊件包括扳手、旋轉連接桿、鎖頭,所述扳手通過所述旋轉連接桿控制所述鎖頭的轉動;
所述容置槽的形狀與所述連接臂的形狀相適配,使得所述連接臂可與容置槽相嵌合,所述容置槽內設有與所述鎖頭相適配的鎖孔,通過所述鎖頭與鎖孔的配合以實現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的緊固。
所述第一折疊部的一端與第二折疊部的一端鉸接,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之間相對轉動,并可通過設置在第一折疊部和第二折疊部另一端上的鎖緊機構實現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的固定。具體來說,轉動所述連接臂,使連接臂與容置槽相嵌,此時,所述鎖頭插入至鎖孔內,通過轉動所述扳手以轉動鎖頭,使得所述鎖頭與鎖孔相卡合,以實現所述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的固定。所述連接臂嵌合在所述容置槽內,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小鎖緊機構外露的體積,同時能夠增強所述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的穩固性。
進一步地,所述容置槽內設有用于壓緊所述連接臂的壓緊機構。
作為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壓緊機構包括抵接桿,所述抵接桿的一端與所述容置槽鉸接,使得抵接桿可轉動,所述抵接桿的另一端設有第一抵接部;所述連接臂設有與所述第一抵接部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部。
當所述連接臂逐漸嵌入所述容置槽中時,所述連接臂與所述第一抵接部接觸,并推動所述抵接桿轉動,第一抵接部在轉動的過程中逐漸與所述第二抵接部接觸并相抵,最終使得所述抵接桿對連接臂施加壓力,以起到緊壓連接臂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機構還包括使所述抵接桿復位的復位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呈半球形,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形狀與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形狀相適配,以進一步增強第一抵接部與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抵接桿的轉動方向與所述連接臂的轉動方向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臂設有與所述旋轉連接桿形狀相匹配的通道,所述旋轉連接桿通過所述通道與所述連接臂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連接桿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與所述鎖頭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所述扳手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截面直徑比所述第二連接桿的截面直徑大。
更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連接桿上設有第一螺紋,所述通道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相適配的第二螺紋,通過所述第一螺紋與第二螺紋的配合以限制所述旋轉連接桿的轉動方向。所述第一螺紋可設置在第一連接桿或第二連接桿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折疊機構的車體,所述車體包括自行車的車體或電動自行車的車體。
對于電動自行車來說,電動自行車包括前車身和后車身,所述前車身與后車身采用上述的折疊機構進行連接,其中所述前車身與第一折疊部連接固定,所述后車身與第二折疊部連接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折疊機構的緊固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將所述連接臂嵌合在所述容置槽內,使所述連接臂起到連接固定的作用,大大增強了所述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之間的連接穩固性,同時也能減小鎖緊機構外露的體積,既美觀又實用,所述折疊機構操作簡單方便。另外,通過設置所述壓緊機構,以壓緊連接臂,進一步增強穩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所述折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所述連接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所述旋轉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所述折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物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折疊機構,包括第一折疊部1、第二折疊部2、用于緊固第一折疊部1和第二折疊部2的鎖緊機構,第一折疊部1的一端與第二折疊部2的一端鉸接,鎖緊機構包括連接臂3、設置在第二折疊部2的容置槽4;
連接臂3的一端與第一折疊部1鉸接,連接臂3的另一端設有扳手鎖緊件5,扳手鎖緊件5包括扳手51、旋轉連接桿52、鎖頭53,扳手51通過旋轉連接桿52控制鎖頭53的轉動;
容置槽4的形狀與連接臂3的形狀相適配,使得連接臂3可與容置槽4相嵌合,容置槽4內設有與鎖頭53相適配的鎖孔41,通過鎖頭53與鎖孔41的配合以實現第一折疊部1與第二折疊部2的緊固。
需要緊固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時,只需轉動連接臂3,使連接臂3與容置槽4相嵌,此時,鎖頭53插入至鎖孔41內,通過轉動扳手51以轉動鎖頭53,使得所述鎖頭53與鎖孔41相卡合,以實現第一折疊部1與第二折疊部2的固定。連接臂3嵌合在容置槽4內,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小鎖緊機構外露的體積,同時能夠增強所述第一折疊部與第二折疊部的穩固性。
連接臂3設有與旋轉連接桿52形狀相匹配的通道31,旋轉連接桿52通過通道與連接臂3連接。旋轉連接桿52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連接桿521和第二連接桿522,第一連接桿521與鎖頭53連接,第二連接桿522與扳手51連接,第一連接桿521的截面直徑比第二連接桿522的截面直徑大。
第一連接桿521上設有第一螺紋5211,通道31設有與第一螺紋5211相適配的第二螺紋311,通過第一螺紋5211與第二螺紋311的配合以限制旋轉連接桿的轉動方向。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容置槽內還設有用于壓緊連接臂的壓緊機構6。壓緊機構6包括抵接桿61和使抵接桿復位的復位彈簧62,抵接桿61的一端與容置槽4中的連接軸63連接,抵接桿61可繞連接軸63轉動,抵接桿61的轉動方向與連接臂3的轉動方向相同。抵接桿61的另一端設有第一抵接部611,第一抵接部611呈半球形。連接臂3設有與第一抵接部611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部32,其形狀與第一抵接部611的形狀相適配。
當連接臂逐漸嵌入容置槽4中時,連接臂3與所述第一抵接部611接觸,并推動抵接桿61轉動,第一抵接部在轉動的過程中逐漸與第二抵接部32接觸并相抵,最終使得抵接桿對連接臂施加壓力,以起到緊壓連接臂的作用。
其他部件及連接關系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一種電動自行車,包括前車身和后車身,前車身與后車身采用上述實施例1或2的折疊機構進行連接,其中前車身與第一折疊部連接固定,后車身與第二折疊部連接固定。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