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與主支架安裝軸套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后制動踏板和主支架均為摩托車上重要的零部件。其中,主支架在摩托車上起駐車作用;而后制動踏板用于供駕駛員踩踏,以實現制動操作。現有結構中,后制動踏板的安裝軸套套裝于制動踏板安裝軸上,而主支架的安裝軸套套裝于主支架安裝軸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和主支架安裝軸套是分開的,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結構復雜,裝配操作繁瑣,裝配效率不高。
2)后制動踏板轉動的靈活性欠佳,容易出現卡滯甚至后制動踏板抱死的現象。
3)長時間制動后,灰塵和泥沙會進入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內,從而影響后制動力大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4)制動踏板安裝軸易產生磨損,相關零件的使用壽命短。
5)駐車時主支架轉動的靈活性欠佳,不僅駐車費力,而且主支架自動回收的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與主支架安裝軸套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托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與主支架安裝軸套連接結構,包括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制動踏板安裝軸和主支架安裝軸套,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套裝于制動踏板安裝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安裝軸套位于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的旁邊,兩者在一條直線上,所述主支架安裝軸套也套裝于制動踏板安裝軸上,主支架安裝軸套與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之間由車架上的第一定位板隔開,主支架安裝軸套的內端與第一定位板貼靠,主支架安裝軸套的外端與車架上的第二定位板貼靠,所述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的內端與第一定位板貼靠,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的外端與制動踏板安裝軸的頭部凸臺貼靠。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將主支架安裝軸套和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布置在一條直線上,并共用制動踏板安裝軸進行安裝,由此大大簡化了安裝結構,使裝配操作更簡單、方便,裝配效率更高。同時,主支架安裝軸套和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互不影響,各自均能夠繞制動踏板安裝軸轉動,確保了后制動踏板以及主支架轉動的靈活性。
為了增強密封效果,放置灰塵和泥沙進入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內,在所述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兩端的孔內均嵌裝有第一密封圈,制動踏板安裝軸從第一密封圈中穿過。
為了增強密封效果,放置灰塵和泥沙進入主支架安裝軸套內,在所述主支架安裝軸套兩端的孔內均嵌裝有第二密封圈,制動踏板安裝軸從第二密封圈中穿過。
為了進一步增強轉動的靈活性,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以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的孔內涂抹有潤滑油脂;所述第二密封圈上以及主支架安裝軸套的孔內也涂抹有潤滑油脂。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改造容易,裝配操作簡便,裝配效率高。
2)后制動踏板轉動的靈活性好,不會出現卡滯甚至后制動踏板抱死的現象。
3)長時間制動后,灰塵和泥沙不會進入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內,消除了因灰塵和泥沙影響后制動力大小的安全隱患。
4)減少了對制動踏板安裝軸的磨損,大大延長了相關零件的使用壽命。
5)駐車時主支架轉動的靈活性好,不僅駐車省力,而且主支架自動回收的效果理想。
6)通過拆卸密封圈可快速地進行相關零部件的維護和保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用于連接后制動踏板的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為兩端敞口的直套結構,在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兩端的孔內均嵌裝有第一密封圈6。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套裝于制動踏板安裝軸2上,制動踏板安裝軸2從第一密封圈6中穿過,在第一密封圈6上以及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的孔內涂抹有潤滑油脂。
如圖1所示,用于連接主支架的主支架安裝軸套3為兩端敞口的直套結構,在主支架安裝軸套3兩端的孔內均嵌裝有第二密封圈7。主支架安裝軸套3位于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的旁邊,兩者在一條直線上。主支架安裝軸套3也套裝于制動踏板安裝軸2上,制動踏板安裝軸2從第二密封圈7中穿過,在第二密封圈7上以及主支架安裝軸套3的孔內也涂抹有潤滑油脂。
如圖1所示,主支架安裝軸套3與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之間由車架上的第一定位板4隔開,主支架安裝軸套3的內端與第一定位板4貼靠,主支架安裝軸套3的外端與車架上的第二定位板5貼靠。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的內端與第一定位板4貼靠,后制動踏板安裝軸套1的外端與制動踏板安裝軸2的頭部凸臺21貼靠。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