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童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嬰幼兒的不斷成長,其好動性及新鮮事物對嬰幼兒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對僅具有單一功能的童車感覺平淡無奇。因此,本申請人開發了多款能夠增強乘坐樂趣的童車,如申請號為201310089589.2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雙偏心軸聯動的搖擺式童車,前輪為萬向輪,安裝于車底架的前部,此類童車在使用過程中,前輪的行走方向沒有固定,使坐于其內的嬰幼兒感覺新鮮、好玩、刺激、舒適,增強了乘坐的樂趣,嬰幼兒久坐不厭。目前,缺少能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既能使童車直線式行走又能實現行走方向任意變化。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包括車底架和把手,在車底架的前下部設一轉動配合的轉向架,轉向架的兩端各設有能前向定位的萬向輪;車底架的前上部設一把手支架,把手的立桿轉動式地定位于把手支架,立桿與轉向架的立軸通過柔性的軟軸連接。
優選的,所述軟軸為萬向節或膠棒或鋼絲軟軸。
優選的,所述轉向架的兩端各轉動式配合一限位條,萬向輪架上設有與限位條相對應的槽口,限位條的自由端可嵌入或脫離于萬向輪架的槽口,將萬向輪限位在同一方向。
優選的,所述轉向架與萬向輪架上形成對應的通孔,限位萬向輪時,一定位銷貫穿于轉向架和萬向輪架上的通孔,限制萬向輪架的轉動。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安裝于童車的車底架上,可實現童車直線式行走方向或行走方向任意變化,使童車的功能多樣化,滿足嬰幼兒的好動性;
(2)采用柔性的軟軸如萬向節、膠棒或鋼絲軟軸連接把手的立桿和轉向架的立軸,實現把手轉動聯動轉向架轉動;
(3)定位銷或限位條的結構設計用于萬向輪的限位,使用方便;
(4)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的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把手的立桿與轉向架的立軸的連接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萬向輪架與轉向架通過定位銷限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把手的立桿與轉向架的立軸的連接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把手的立桿與轉向架的立軸的連接結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萬向輪架與轉向架通過限位條未限位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萬向輪架與轉向架通過限位條限位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包括車底架1、把手支架2、把手3、立桿4、萬向節81、轉向架5和萬向輪組件6,車底架1為前窄后寬的平面板狀結構,車底架1前部的上方固定安裝把手支架2,把手支架2為立式的中空管狀結構,立桿4通過把手支架2的上端口的轉動軸承而轉動式地配合于把手支架2,立桿4位于把手支架2的上方,立桿4的上端與把手3固定連接,立桿4的下端套設于把手支架2內。萬向節81包括傳動件一81-1和傳動件二81-2,傳動件一81-1的下端與傳動件二81-2的上端通過樞接件連接,傳動件一81-1的上端形成凹槽,立桿4的下端與傳動件一81-1的凹槽插接固定,傳動件二81-2的下端形成凹槽,設于轉向架5上的立軸71的上端與傳動件二81-2的凹槽插接固定,立軸71貫穿于車底架1且立軸71的下端固定于轉向架5的中部,立軸71轉動式地配合于車底架1,轉向架5的位于車底架1前部的下方,通過把手3的轉動聯動立桿4,立桿4通過萬向節81、立軸71使轉向架5轉動,萬向節81可選用SWC型號的萬向節。轉向架5左、右兩端部的下方各安裝一個萬向輪組件6,萬向輪組件6包括萬向輪架6-1和萬向輪6-2,萬向輪6-2安裝于萬向輪架6-1的下方,萬向輪架6-1轉動式地配合于轉向架5,通過萬向輪架6-1相對于轉向架5的自由轉動,連動萬向輪6-2使童車的運行方向可以自由變換。
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還包括定位銷12,定位銷12的截面為三角形。轉向架5的左、右兩端部的上端面上各形成通孔一5-1,通孔一5-1的截面為三角形,萬向輪架6-1的上表面形成與通孔一5-1在同一豎直面位置的通孔二6-3,當需要限定萬向輪6-2的運行方向時,定位銷12貫穿轉向架端部的通孔一5-1并插入萬向輪架6-1的通孔二6-3內,限制萬向輪架6-1的轉動,使轉向架5兩端的萬向輪6-2限定在同一方向。定位銷12拔出時,萬向輪6-2恢復自由轉動的功能。本實施例控制童車方向的轉向結構能實現童車直線式行走方向或行走方向任意變化,使童車的功能多樣化,滿足嬰幼兒的好動性。
實施例2: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采用軟質膠棒替代萬向節,具體的,立軸72的上端形成凹槽,軟質膠棒82的下端與立軸72的凹槽插接固定,軟質膠棒82的上端與立桿4的下端通過套管一9固定連接,軟質膠棒的上段與下段通過預設的弧度過渡,其它結構可參照實施例1,把手轉動聯動立桿,立桿聯動軟質膠棒,軟質膠棒聯動立軸,立軸聯動轉向架轉動,實現轉向結構的轉向功能。
實施例3: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采用鋼絲軟軸替代萬向節,具體的,立軸73的上端與鋼絲軟軸83的下端通過套管二11固定連接,鋼絲軟軸83的上端與立桿4的下端通過套管三10固定連接,鋼絲軟軸83的上段與下段通過預設的角度過渡,其它結構可參照實施例1,把手轉動聯動立桿,立桿聯動鋼絲軟軸,鋼絲軟軸聯動立軸,立軸聯動轉向架轉動,實現轉向結構的轉向功能。
實施例4:
如圖7、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采用限位條實現定位銷的功能,具體的,轉向架5的左、右兩端各安裝一限位條,限位條為長條狀,限位條的一端形成螺栓口13-1,螺栓穿過螺栓口13-1并釘入轉向架5的端部,使限位條轉動式配合且固定于轉向架5的端部,限位條可繞螺栓旋轉,萬向輪架6-1上設有與限位條相對應的槽口6-11,當需要限制萬向輪6-2轉動時,限位條的自由端13-2嵌入萬向輪架的槽口6-11,限制萬向輪架6-1的轉動,其它結構參照實施例1。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原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上會有改變之處,而這些改變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