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汽車的使用越來越多,人們對汽車車體性能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汽車的轉向管柱是汽車轉向系統的重要部件,轉向管柱通常固定在汽車的儀表臺管梁上,上部與方向盤連接,下部與轉向傳動軸連接,以實現駕駛員操縱力的傳遞。
目前,現有的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包括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上安裝支架與下安裝支架將轉向管柱包住,通過二氧化碳保護焊將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焊接在一起,組成盒式結構,起到加強作用,但是采用直接將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焊接的方式,使得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直接貼合,使得整個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在Z向的支撐強度不足,不能滿足轉向系統整體的NVH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增強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本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包括用于安裝轉向管柱的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所述上安裝支架的一端與下安裝支架一端相貼合并形成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腔一內和安裝腔二內均設有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上端與上安裝支架連接,所述支撐管的下端與下安裝支架連接。
通過在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內設置支撐管,且支撐管連接在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支撐管的連接更加的穩固,且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形成了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使得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不僅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連接,而且采用雙支撐管的方式,使得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在使用的過程不容易出現形變,進一步的增強了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的連接強度,使得轉向系統的NVH性能得到明顯的提升,滿足整車要求,且采用空心的支撐管而不是實心的柱狀,使得支撐管能在提高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的強度的同時,也盡可能的實現車身的輕量化設計。
在上述的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中,所述上安裝支架具有凸起形成安裝槽一和安裝槽二,所述下安裝支架具有凸起形成安裝槽三和安裝槽四,所述安裝腔一由安裝槽一和安裝槽三合圍形成,所述安裝腔二由安裝槽二和安裝槽四合圍形成,所述安裝槽一的底壁和安裝槽二的底壁上均開設有與支撐管相對設置的固定孔,所述支撐管的上端穿出相應的固定孔且支撐管與上安裝支架焊接,所述支撐管的下端與下安裝支架焊接。
該結構的設置,將支撐管的上端穿出安裝孔,一方面,方便了安裝人員的安裝和定位,另一方面,使得支撐管能更加穩固的設置的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同時安裝槽一和安裝槽二分別位于上安裝支架的兩側,安裝槽三和安裝槽四分別位于下安裝支架的兩側,進而使得兩支撐管能在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的兩側相對設置,更有助于提升整車的NVH性能。
在上述的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中,所述支撐管為圓管,所述支撐管的外圓直徑小于或等于固定孔的孔徑。
該結構的設置,使得在安裝的過程中,安裝人員能更加方便,同時支撐管為圓管,使得安裝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會出現手被支撐管的棱角割傷的情況,且圓管的受力會更加均勻,進而使得整個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的強度增加。
在上述的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中,所述安裝槽三的底壁和安裝槽四的底壁上均開設有與支撐管相對設置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均穿設有凸焊螺栓,所述支撐管的下端設有導向面,所述凸焊螺栓的外側壁能與導向面相貼合。
凸焊螺栓的設置,方便了轉向管柱的安裝,而支撐管內的導向面的設置,使得凸焊螺栓能更加穩固的固定在安裝槽三內和安裝槽四內,且凸焊螺栓的頭部能嵌入支撐管內,凸焊螺栓頭的下端面能與安裝槽三的底壁和安裝槽四的底壁相抵靠,進而使得整個轉向管柱的安裝更加的方便和穩固。
在上述的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中,所述安裝槽一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一,所述安裝槽三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二,所述翻邊一和翻邊二焊接,所述安裝槽二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三,所述安裝槽四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四,所述翻邊三和翻邊四焊接。
該結構的設置,使得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設有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之后還能保證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穩固的連接,進而使得在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內的支撐管能穩固的設置在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提高了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之間的連接強度。
在上述的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中,所述上安裝支架凸起形成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一端與安裝槽一的側壁相連接,所述加強筋的另一端與安裝槽二的側壁相連接。
該結構的設置,使得在車體發生碰撞的過程中,上安裝支架的強度和下安裝支架的強度能進一步的提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在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形成的安裝腔一和安裝腔二內均設置支撐管,在增強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的連接強度的同時支撐管的設置能增強整個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的強度。
2、通過固定孔和安裝孔的設置,不僅使得支撐管能牢固的與上安裝支架和下安裝支架連接,且支撐管上具有導向面,使得凸焊螺栓能更加穩固的連接在下安裝支架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裝配后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1、轉向管柱;2、上安裝支架;21、安裝槽一;211、翻邊一;22、安裝槽二;221、翻邊三;23、固定孔;24、加強筋;3、下安裝支架;31、安裝槽三;311、翻邊二;32、安裝槽四;321、翻邊四;33、安裝孔;331、凸焊螺栓;4、轉向管柱U形支架總成;5、前圍安裝支架總成;6、前圍安裝加強支架;7、安裝腔一;8、安裝腔二;9、支撐管;91、導向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汽車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汽車包括轉向管柱1、轉向管柱U形支架總成4、前圍安裝支架總成5和前圍安裝加強支架6,本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包括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轉向管柱1設置在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之間且轉向管柱1與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固連,上安裝支架2伸出轉向管柱1的一端與下安裝支架3伸出轉向管柱1的一端相貼合并形成安裝腔一7和安裝腔二8,前圍安裝支架總成5與下安裝支架3的另一端連接,轉向管柱U形支架總成4安裝在前圍安裝支架總成5遠離轉向管柱1的一側,前圍安裝加強支架6安裝在前圍安裝支架總成5的上端。
具體的說,如圖1和圖2所示,上安裝支架2具有凸起形成安裝槽一21和安裝槽二22,下安裝支架3具有凸起形成安裝槽三31和安裝槽四32,安裝腔一7由安裝槽一21和安裝槽三31合圍形成,安裝腔二8由安裝槽二22和安裝槽四32合圍形成,上安裝支架2凸起形成加強筋24,加強筋24的一端與安裝槽一21的側壁相連接,加強筋24的另一端與安裝槽二22的側壁相連接,安裝腔一7內和安裝腔二8內均設有支撐管9,安裝槽一21的底壁和安裝槽二22的底壁上均開設有與支撐管9相對設置的固定孔23,支撐管9的上端穿出相應的固定孔23且支撐管9與上安裝支架2焊接,支撐管9的下端焊接在相應的安裝槽三31的底壁和安裝槽四32底壁上,支撐管9為圓管,支撐管9的外圓直徑小于或等于固定孔23的孔徑。
更具體的說,如圖1和圖2所示,安裝槽三31的底壁和安裝槽四32的底壁上均開設有與支撐管9相對設置的安裝孔33,安裝孔33內均穿設有凸焊螺栓331,支撐管9的下端設有導向面91,凸焊螺栓331的外側壁能與導向面91相貼合。
進一步說,如圖1和圖2所示,安裝槽一21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一211,安裝槽三31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二311,翻邊一211和翻邊二311焊接,安裝槽二22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三221,安裝槽四32的側壁彎折形成翻邊四321,翻邊三221和翻邊四321焊接。
如圖1和圖2所示,支撐管9上設有若干個焊接片,焊接片沿著支撐管9周向設置,焊接片的一端能與安裝槽一21的底壁或安裝槽二22的底壁或安裝槽三31的底壁或安裝槽四32的底壁焊接。該結構的設置,使得支撐管9與安裝槽一21、支撐管9與安裝槽二22、支撐管9與安裝槽三31和支撐管9與安裝槽四32之間的連接更加的穩固,進而加強了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之間的連接強度,且采用此種焊接方式,使得支撐管9在焊接部位受到的強度影響較少。
通過在安裝腔一7和安裝腔二8內設置支撐管9,且支撐管9固連在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之間,支撐管9的連接更加的穩固,且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之間形成了安裝腔一7和安裝腔二8,使得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不是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連接,而是采用雙支撐管9的方式,使得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在使用的過程不容易出現形變,進一步的增強了上安裝支架2和下安裝支架3之間的連接強度,使得轉向系統的NVH性能得到明顯的提升,滿足整車要求,且采用空心的支撐管9而不是實心的柱狀,使得支撐管9能在提高轉向管柱安裝加強結構的強度的同時,也盡可能的實現車身的輕量化設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