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減震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輪,即兩輪車。在中國內地、臺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單車”(其實粵語通常都這么稱呼);而在日本稱為“自転(轉)車”。自行車種類很多,有單人自行車,雙人自行車還有多人自行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意身體鍛煉,自行車逐漸成為人們越來越喜愛的交通工具,傳統的自行車一般都沒有減震裝置,遇到路面不平時,自行車往往因顛簸而不好控制方向,只有放慢速度,這不僅增加了路途時間,而且使騎車者飽受顛震之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包括固定板和連接盤,所述固定板下端面對稱設有兩個緩沖套,緩沖套上端外側設有連接盤,連接盤通過緊固螺栓與固定板固定連接,緩沖套中設有緩沖腔,緩沖腔中滑動設有滑動塊,滑動塊上端的緩沖腔中設有緩沖彈簧,滑動塊下端設有伸縮桿,伸縮桿下端設有前輪固定圈,前輪固定圈的中間位置設有前輪轉軸,所述固定板上端中間位置設有緩沖支撐桿,緩沖支撐桿與固定板之間設有轉動座,緩沖支撐板上端設有轉向桿,轉向桿外側設有連接軸套,連接軸套連接自行車后車體,轉動座右側的固定板上設有右支撐塊,右支撐塊與緩沖支撐桿右側相抵住,轉動座左側的固定板上設有左支撐塊,左支撐塊和緩沖支撐桿之間設有緩沖塊,緩沖塊通過緊壓夾板緊壓在左支撐塊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緩沖塊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盤與固定板之間設有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緩沖腔內壁設有耐磨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側支撐塊為三角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人們騎自行車撞擊到凸起時,前輪會受到傾斜的沖擊力,這里傾斜的紅旗可以分解為豎直方向的沖擊和水平方向的沖擊,此時緩沖支撐桿會向左支撐塊轉動,此時緩沖塊會被壓縮進而將水平方向的沖擊吸收,同時滑動塊會在緩沖腔中滑動,豎直方向的沖擊被緩沖彈簧吸收,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自行車的緩沖性能,而且裝置中的緩沖彈簧被設置在緩沖腔中,這樣就避免雨水對緩沖彈簧的腐蝕,保證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固定板1、連接盤2、緊固螺栓3、緩沖套4、緩沖腔5、前輪轉軸6、前輪固定圈7、伸縮桿8、滑動塊9、緩沖彈簧10、轉動座11、右支撐塊12、左支撐塊13、緊壓夾板14、緩沖塊15、緩沖支撐桿16、轉向桿17、連接軸套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自行車減震裝置,包括固定板1和連接盤2,所述固定板1下端面對稱設有兩個緩沖套4,緩沖套4上端外側設有連接盤2,連接盤2通過緊固螺栓與固定板1固定連接,連接盤2與固定板1之間設有密封圈,緩沖套4中設有緩沖腔5,緩沖腔5中滑動設有滑動塊9,滑動塊9上端的緩沖腔5中設有緩沖彈簧10,緩沖腔內壁設有耐磨層,滑動塊9下端設有伸縮桿8,伸縮桿8下端設有前輪固定圈7,前輪固定圈7的中間位置設有前輪轉軸6,所述固定板1上端中間位置設有緩沖支撐桿16,緩沖支撐桿16與固定板1之間設有轉動座11,緩沖支撐板16上端設有轉向桿17,轉向桿17外側設有連接軸套18,連接軸套18連接自行車后車體,轉動座11右側的固定板11上設有右支撐塊12,右側支撐塊12為三角形狀,右支撐塊12與緩沖支撐桿16右側相抵住,轉動座11左側的固定板11上設有左支撐塊13,左支撐塊13和緩沖支撐桿16之間設有緩沖塊15,緩沖塊15通過緊壓夾板14緊壓在左支撐塊13上,緩沖塊15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