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自行車,具體是指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
背景技術:
1、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需要健康的戶外運動,騎行運動型自行車收到人們的廣泛歡迎,現有的高檔運動型自行車多采用碳纖維來制作自行車后懸架,但現有的后懸架避震性能較差,騎行者在騎行時容易感到顛簸,尤其是在碎石或土質路面高速騎行,會更加顛簸,使得自行車不易控制;
2、因此,針對上述描述的技術問題亟需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包括:
3、后三腳架、車前架、下部避震機構、上部避震機構和避震器,所述車前架后端中部轉動設有中部轉軸,所述上部避震機構和中部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后三腳架前端上部和上部避震機構中部轉動連接,所述車前架上端中部轉動設有軸桿,所述避震器的一端和軸桿轉動連接,所述避震器的另一端和上部避震機構轉動連接,所述車前架下端轉動設有下部轉軸,所述下部避震機構和下部轉軸轉動連接,所述后三腳架前端下部和下部避震機構轉動連接。
4、作為改進,所述上部避震機構包括v型架、上部u型架和中部軸承,所述v型架兩側對稱設有多對中部軸承,所述中部軸承分別設置于v型架的兩端和中部,所述中部轉軸的兩端分別和v型架下端的中部軸承連接,所述v型架上端的中部軸承內設有第一轉動桿,所述上部u型架的兩后端部分別和對應的第一轉動桿轉動連接,所述上部u型架前端設有下固定桿,所述避震器的一端和下固定桿轉動連接,所述v型架中部的中部軸承內設有第二轉動桿,所述后三腳架前端上部和第二轉動桿轉動連接。
5、作為改進,所述上部u型架后端從v型架中部延伸出。
6、作為改進,所述下部避震機構包括下部u型架和下部軸承,所述下部u型架的兩前端和后端均設有下部軸承,所述下部轉軸的兩端分別和下部u型架的兩前端的下部軸承連接,所述下部u型架后端的下部軸承內設有第三轉動桿,所述后三腳架前端下部和第三轉動桿轉動連接。
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在于:
8、1、后輪中心軌跡之旋轉中心在正常騎乘位置時位于后懸架前方以降低踩踏能量損失,在正常騎行姿態范圍內較好的踩踏效率;
9、2、后懸架的瞬時中心與后軸與地面垂線交點的鏈線、該后輪中心軌跡之旋轉中心隨后輪朝后方移動;避震擺動時,拉伸下部避震機構使得下部u型架與后軸鏈線趨于直線,可降低避震作用所造成的踏板回機,帶來更好的后輪軌跡;
10、3、下部避震機構、上部避震機構和避震器安裝在后懸架中部,后懸架瞬時中心始終保持在質心位置正下方附近,為整車的提供了優秀的避震性能和操控穩定性。
1.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避震自行車的后懸架,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