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陸地用自行車,組合在一起為四輪,分離開各成兩輪自行車。
自行車是我們中國人個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兩輪運行后輪驅動,應用一組鏈輪傳動。目前的變速自行車也是鏈條傳動。兩輪自行車使用比較方便,但是由于兩輪在一條線上運行,因而需騎車人靠身體平衡,所以不是每人一上車就能騎行,要有一個訓練和熟習的過程。騎行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再一種是人力三輪車,短途的載物,比較方便,因也是后輪驅動,轉向不靈活。兩輪與三輪的運行傳動都是鏈輪,騎行腳踏做圓周運動,人容易疲勞。人座在車座上,上身前傾,兩腳用力,很不舒服。
鑒于上述的實際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首先是減輕騎行人雙腳踏動腳踏做圓周運動驅動鏈傳動帶來的疲勞,其次是使騎車人感到舒適,自如,安全。
本構思是通過下面的結構來完成的。
首先是安全,將兩輛雙輪自行車用連接桿組合起來,每輛自行車前輪驅動,后輪轉向,在前后輪之間設置一帶靠背的舒適的沙發椅,固接在一弓形的車架上,其傳動用齒輪嚙合機構,直線驅動腳踏,后輪上安裝可調位置的轉向車把。弓形車架前端用螺栓緊固著安裝傳動齒輪機構的左右支桿,后端固接套在后叉的車架后管上,在弓形車架的最低點由螺栓固定著帶靠背的沙發椅。齒輪嚙合機構傳動是比較新穎的,它由左右兩各相同的部份組成。中間由一中間錐齒輪勾通。在一板狀的支桿上,由軸承支承著齒輪,支桿的一端固接在前輪軸上,另一端固接在弓形車架上。主動大齒輪與腳踏固接,與裝在前輪軸自行車飛輪上的齒輪(飛輪齒輪)嚙合,同時又與另一軸的園柱齒輪嚙合,其同軸的錐齒輪與固定在前輪上方車架連接結上的中間錐齒輪嚙合。兩側腳踏的安裝方向互成90度。當腳踏前推時,大主動齒輪轉過一個角度,腳踏實際上是以大齒輪園心為定點劃過一個大的園弧,由于弧曲率半徑比較大,可以看成近似直線。由于主動齒輪與飛輪齒輪直徑相差較大,主動齒輪僅能轉過一角度,飛輪齒輪已經做到了圓周運動。另一邊的齒輪根據結構布置所有齒輪都同這邊的相對應的齒輪運動方向相反。腳踏向后運動(此時前輪軸的飛輪齒輪可以倒轉)這樣兩邊往復踏動,前輪驅動著全身向前運動。
可調位置的轉向車把,是在車的后輪的后叉的根部套管中固定有左右連接桿,在兩連接桿上各套一個可繞連接桿轉的車把換位件,換位件立管與車把之間裝有軸承,車把可圍繞換位件立管旋轉。在左右連接桿的伸出端頂設有定位肖,換位件端頂與定位肖的相應位置開定位槽,定位肖在換位件和后叉套管之間并穿在連接桿上的壓縮彈簧的壓力下,卡在定位槽中,達到車把定位,換位時,由換位件擠壓彈簧,定位槽與定位肖脫開,換位件即可在連接桿上轉動一角度,至一槽處卡死,車把就換過一個位置。可換過八個位置。
組合式的四輪自行車的連接桿為兩支一端為內螺紋一端為帶螺栓孔的法蘭盤的桿,中間聯接一支兩端都為帶螺栓孔的法蘭盤的桿組成,兩端的內螺紋分別聯接在雙輪自行車的前輪軸,弓形車架最底位置固定坐椅和弓形車架上部固定靠背處的螺栓的外螺紋上。
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結構示意圖;圖2、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的傳動結構示意圖;圖4、傳動結構B-B剖視圖;圖5、車把位置調節結構示意圖;圖6、組合四輪自行車的連接桿。
圖面說明1、左腳踏,2、平叉,3、前輪,4、飛輪齒輪,5、左支桿,7、齒輪罩,8、左驅動齒輪,10、左錐齒輪,11、左傳動齒輪,12、前輪擋泥板,13、中間錐齒輪,14、連接結,15、車架,16、座墊,17、右閘把,18、車鈴,19、車把,20、靠背,21、頭靠,22、車架后管,23、塑料反射片,24、后閘,25、后輪擋泥板,26、后叉,27、后輪,28、后軸,29、車支腿,30、前閘,31前軸,32、右腳踏,33、后視鏡,34、右車把,35、壓縮彈簧,36、左連接桿,37、定位銷釘,38、車把換位件,39、車把換位件,40、右連接桿,41、右飛輪齒輪,42、右驅動齒輪,43、換位件立管,44、右支桿,46、右傳動齒輪,47、右錐齒輪,48、連接桿,49、連接桿,50、連接桿,51、人字桿,52、連接桿,53、人字桿,54、中間桿,55、螺栓,56、桿座,57、調整墊片。
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由兩輛結構相同的兩輪臥式自行車經連接桿(48)、(49)、(50)、(52)和人字桿(51)、(53)連接固定在一起構成。連接桿是由三個件組成的,兩支一端帶內螺紋一端是帶螺栓孔的法蘭盤,一支是兩端都是帶螺栓孔的法蘭盤。兩端都用螺紋聯接在外螺紋的軸上,再將三件用螺栓聯接在一起。整體采用低重心臥式,兩前輪(3)驅動,兩后輪(27)轉向,有兩個各自獨立又完全相同的驅動傳動系統,驅動采用齒輪嚙合機構。在前輪軸(31)上兩端各裝一個飛輪齒輪(4)(41),就是現有技術的飛輪,將外面的鏈輪換成齒輪。前進時與前輪同步,后轉時可以齒輪空轉。支桿(5)(44)一端裝在前輪軸(31)上,一端聯在弓形車架(15)的連接結(14)上,也同時起了前叉的作用,傳動齒輪都裝在支桿上,用軸承支持,并且左右相同。驅動齒輪(8)(42)與各自的腳踏(1)(32)剛性連接。只是腳踏的位置互成90度。驅動齒輪(8)(42)與飛輪齒輪(4)(41)嚙合,因兩齒輪直徑相差很大,驅動齒輪轉一角度就能使被動齒輪做圓周運動。兩驅動齒輪同時又各與傳動齒輪(11)(46)嚙合,錐齒輪(10)(47)與固定在連接結(14)上的中間錐齒輪(13)嚙合。中間錐齒輪只有一個。這樣左右兩側齒輪作用相同運動方向相反。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行車前輪連續運轉。左右支桿(5)(44)平叉(2),前軸(31)后輪軸(28),后叉(26),弓形車架(15)車架后管(22)組成自行車的車架。在弓形車架(15)上用螺栓固定著由座墊(16)、靠背(20)、頭靠(21)組成的沙發坐椅。在車架上象現有的自行車一樣,相應位置上有前后輪擋泥板(12)(25),前后車閘(30)(24),車鈴(18),車支腿(29),后視鏡(33),塑料反射片(23)。弓形車架(15)后部焊接在車架后管(22)上,后叉(26)象現有技術的前叉一樣用沙子套裝在車架后管(22)內,后叉(26)在車架后管(22)內可任意轉動。車把(19)(34)就裝在后叉(26)連接桿上的換位件(38)(39)上,車把上裝前后輪的車閘的閘把(17),在后叉(26)的橫管內固定著左右連接桿(36)(40),其上穿著壓縮彈簧(35),并在橫管與車把換位件(38)(39)之間,在彈簧的作用下,換位件有一向外彈的趨勢。連接桿(36)(40)最外端裝一定位銷釘(37),卡在車把換位件(38)(39)在連接桿(36)(40)的套管端部的銷槽中,使換位件位置得以確定。向內推動車把換位件(38)(39)壓擠壓縮彈簧(35),定位銷釘(37)脫開銷槽,車把換位件(38)(39)就可改變方向。使定位銷釘(37)改變所在銷槽,車把位置就變換。換位件(38)(39)立管與車把(19)立管間裝有軸承,車把(19)可圍繞換位件(38)(39)立管旋轉。
至此本實用新型實施完成。
權利要求1.一種由前后輪,前后輪之間有車架相連,車架上帶有車座的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輪驅動用齒輪嚙合機構,直線驅動腳踏,后輪安裝可調位置的轉向車把,弓形車架前端通過用螺栓緊固安裝傳動齒輪機構的左右支桿與前輪軸聯接,后端固接在套在后輪后叉上的車架后管上,在弓形車架的最低點由螺栓固定著帶靠背的沙發椅,由兩輛這樣的自行車用連接桿組合在一起。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其特征在于齒輪嚙合機構,在板狀支桿上,由軸承支承,主動大齒輪與腳踏固接,其一與裝在前輪軸的自行車飛輪上的園柱齒輪嚙合,同時與另一軸的園柱齒輪嚙合,其同軸錐齒輪與固定在前輪上方車架連接結上的中間錐齒輪嚙合,前輪兩側的齒輪,支桿,形狀,數量完全相同,由中間錐齒輪聯系在一起,兩腳踏的安裝方向互成90度。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可調位置的轉向車把,在車的后叉的叉的根部套管中固定左右連接桿,兩連接桿上各套一個可繞連接桿轉的車把換位件,換位件立管與車把立管之間裝有軸承,車把可圍繞換位件立管旋轉,在左右連接桿伸出端頂設有定位銷,換位件端部與定位銷的聯接的相應位置開定位槽,定位肖在換位件和后叉套管擠緊并穿在連接桿上的壓縮彈簧的壓力下,卡在定位槽中。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四輪臥式自行車,其特征在于組合式的連接桿為兩支一端為內螺紋,一端為帶螺栓孔的法蘭盤的桿,中間聯接一支兩端都為帶螺栓孔的法蘭盤的桿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陸地用自行車,由兩輛雙輪自行車用連接桿組合起來,每輛自行車前輪由齒輪嚙合機構驅動,后輪裝有可調位置的轉向車把,兩輪之間的弓形車架,前端用螺栓聯接在齒輪傳動機構的左右支架上,后端固接在后叉的車架后管上。在弓形車架的最低點由螺栓固定著帶靠背的沙發椅。達到騎行舒適、安全、省力。
文檔編號B62K13/06GK2160605SQ93230498
公開日1994年4月6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19日
發明者張長弓 申請人:張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