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水深測量,具體涉及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1、傳統水深測量方式主要為:人員駕駛船艇在水面上航行進行水深測量。然而,在部分風浪較大水域,受潮汐、水位等氣象水文因素限制,采用人員和船只的水深測量方式,對人員具有較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具有較大的使用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包括航行系統(100)和定位系統(200);
4、所述航行系統(100)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船體(101)以及固定于所述船體(101)頂面的雙體船甲板(102);在每側的所述船體(101)的內部,按自前向后方向,依次設置水深探測艙(103)、數據處理艙(104)、電池艙(105)和動力艙(106);其中,所述水深探測艙(103)的內部安裝測深聲吶(1031);所述數據處理艙(104)的內部安裝水深處理器(1041)和定位處理器(1042);所述水深處理器(1041)和所述測深聲吶(1031)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池艙(105)的內部安裝供電電池(1051);所述動力艙(106)的內部安裝動力機構;
5、所述定位系統(200)包括rtk連接桿(201)、rtk通信定位裝置(202)以及rtk通信數據線;所述雙體船甲板(102)的頂部安裝所述rtk連接桿(201),所述rtk連接桿(201)的頂部安裝所述rtk通信定位裝置(202),所述rtk通信數據線穿過所述rtk連接桿(201)的腔體,所述rtk通信數據線的一端與所述rtk通信定位裝置(202)連接,所述rtk通信數據線的另一端與所述定位處理器(1042)連接。
6、優選的,所述船體(101)的前端安裝球鼻首(107);所述測深聲吶(1031)設計為圓柱形,通過聲吶隧道延伸至所述球鼻首(107)。
7、優選的,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發動機(1061)、發動機進水孔(1062)、出水管道(1063)和發動機射水孔(1064);
8、所述動力艙(106)的內部安裝所述發動機(1061);所述動力艙(106)的艙壁開設所述發動機進水孔(1062)和所述發動機射水孔(1064);所述發動機(1061)的進水端與所述發動機進水孔(1062)連通;所述發動機(1061)的排水端與所述出水管道(1063)的一端連接;所述出水管道(1063)的另一端與所述發動機射水孔(1064)連通。
9、優選的,在所述雙體船甲板(102)的頂部安裝數據傳輸天線(108);所述數據傳輸天線(108)的底部伸入到所述動力艙(106)的內部,并與所述發動機(1061)連接。
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1、(1)雙體船甲板的底部兩側各裝配一個船體,每側的船體均設置水深探測艙、數據處理艙、電池艙和動力艙,因此,減小測量裝置吃水,可以在水深較小的水域進行遙控航行,并且,可以控制船舶穩定行進,適用范圍更廣范;
12、(2)采用rtk方式完成定位,可以自動化高精度的完成測深裝置定位;可以滿足大范圍水域的區域性測量;
13、(3)采用無人化操作,可降低操作風險;
14、(4)可進行拆卸,儲存空間較小,結構輕便,便于裝卸和運輸。
1.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航行系統(100)和定位系統(2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101)的前端安裝球鼻首(107);所述測深聲吶(1031)設計為圓柱形,通過聲吶隧道延伸至所述球鼻首(10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發動機(1061)、發動機進水孔(1062)、出水管道(1063)和發動機射水孔(106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無人水深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雙體船甲板(102)的頂部安裝數據傳輸天線(108);所述數據傳輸天線(108)的底部伸入到所述動力艙(106)的內部,并與所述發動機(1061)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