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涉及安全起吊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防墜裝置和起吊設備。
背景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經常用到起吊設備,但是在起吊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經常是通過電機帶動纜繩進行起吊,而一旦起吊時用的纜繩發(fā)生斷裂等現象的話,則會發(fā)生危險,從而給生產帶來損失。而采用一個電機帶動多根纜繩,則容易發(fā)生因纜繩設置位置不同等問題,導致纜繩使用時發(fā)生纏繞等問題,從而導致電機空轉等,進而導致電機損壞等問題,采用多個電機則會大大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因此,提供一種在起吊用纜繩發(fā)生斷裂等危險時,能夠安全將盛吊件進行提拉,使得盛吊件不至于掉落,大大降低生產風險的防墜裝置和起吊設備是本發(fā)明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在起吊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經常是通過電機帶動纜繩進行起吊,而一旦起吊時用的纜繩發(fā)生斷裂等現象的話,則會發(fā)生危險,從而給生產帶來損失,而采用一個電機帶動多根纜繩,則容易發(fā)生因纜繩設置位置不同等問題,導致纜繩使用時發(fā)生纏繞等問題,從而導致電機空轉等,進而導致電機損壞等問題,采用多個電機則會大大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在起吊用纜繩發(fā)生斷裂等危險時,能夠安全將盛吊件進行提拉,使得盛吊件不至于掉落,大大降低生產風險的防墜裝置和起吊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防墜裝置,其中,所述防墜裝置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所述主動輪能夠自轉,所述從動輪與所述主動輪相嚙合,且所述主動輪上設置有第一連桿,所述從動輪上設置有第二連桿,第一纜繩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桿固接,另一端連接于盛吊件上,第二纜繩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固接,另一端連接于盛吊件上,且當所述第一纜繩豎直設置時,所述第二纜繩至少部分纏繞所述第二連桿。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桿的軸線與所述主動輪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二連桿的軸線與所述從動輪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纜繩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且當所述第一纜繩豎直設置時,所述第一段纏繞所述第二連桿設置,所述第二段豎直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桿和所述第二連桿上還設置有多個環(huán)形凹槽,所述凹槽上還連接有掛鉤,所述第一纜繩和所述第二纜繩與所述掛鉤相連接。優(yōu)選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桿上的多個所述凹槽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連桿的軸線的距離各不相同,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桿上的多個所述凹槽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二連桿的軸線的距離各不相同。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纜繩和/或所述第二纜繩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凸起。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段的長度為所述第二纜繩的長度的3/4-5/4。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段的長度為所述第二纜繩的長度的3/4-5/4。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起吊設備,其中,所述起吊設備包括根據上述所述的防墜裝置,以及與所述第一連桿相連的電動機構,以使得所述電動機構能夠帶動所述第一連桿轉動。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通過設置與主動輪嚙合的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