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推送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及物料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自動化生產線上,物料輸送裝置是必不可少的生產設備,包括履帶式傳送帶、輸送管道、螺桿泵、葉片泵、高壓空氣輸送帶等,不同的物料輸送設備適用于不同產品的運送和生產。
針對具有流動性的物料的物料輸送裝置而言,現有的物料推送裝置,往往都是通過改變固定容積的大小,通過吸入、排出流體來實現物料的推送,并采用固定結構的裝置,加工成本高、組裝要求高,且不可避免物料的交叉污染和殘留,特別是在一些高要求的行業中,在物料輸送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此外,目前的物料推送裝置的輸送精度不足,且維護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及物料輸送系統,該裝置結構簡單、易于清潔和更換部件,在保證物料的推送量的準確性的同時,能有效避免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包括:
彈性軟管,用于輸送物料,其一端為進料口,另一端為出料口;
推送機構,能沿所述彈性軟管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所述推送機構自所述進料口向出料口方向移動時,所述推送機構抱緊于所述彈性軟管外,以使所述彈性軟管的側壁向內受力發生形變而貼合。
進一步的,還包括鎖緊機構,所述推送機構自所述彈性軟管的出料口向進料口方向移動時,所述推送機構自所述彈性軟管的外壁松開,且所述鎖緊機構抱緊固定于所述彈性軟管的出料口,所述推送機構自所述彈性軟管的進料口向出料口方向移動時,所述鎖緊機構松開所述彈性軟管。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機構抱緊固定于所述彈性軟管外時,所述彈性軟管的內壁相互貼緊。
進一步的,還包括出料機構,所述出料機構通過中間過渡機構與所述彈性軟管的出料口可拆卸的密封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中間過渡機構的進料端通過第二轉接機構與彈性軟管的出料口可拆卸的密封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出料機構通過第一轉接機構與所述中間過渡機構的出料端可拆卸的密封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推送機構沿彈性軟管的長度方向的移動軌跡包括沿直線移動和沿曲線移動中的一種或兩種結合。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軟管通過進料口連通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所述彈性軟管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物料輸送系統,包括:
如上所述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
動力裝置,與所述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連接,以分別或同時驅動所述推送機構和鎖緊機構運動;
控制裝置,分別與動力裝置和物料推送裝置連接,以控制所述動力裝置、并監測所述物料的輸送狀況;
管道裝置,通過進料機構與所述物料推送裝置的進料端連通,或者通過出料機構與所述物料推送裝置的出料端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裝置的動力源包括電力源、氣源、液壓源和機械動力源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包括:彈性軟管,用于輸送物料,其一端為進料口,另一端為出料口;推送機構,能沿彈性軟管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推送機構自進料口向出料口方向移動時,推送機構抱緊于彈性軟管外,以使彈性軟管的側壁向內受力發生形變而貼合。該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物料輸送系統的結構簡單、便于組裝和調試、且易于清潔和更換部件,因此在保證物料的推送量的準確性的同時,能有效避免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且還能有效節約維護和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出料機構;2、第一轉接機構;3、中間過渡機構;4、第二轉接機構;5、鎖緊機構;6、彈性軟管;7、推送機構;8、進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說明,“缺口狀”的含義為除截面平齊外的形狀。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包括:彈性軟管6,用于輸送物料,本實施例的物料可以為具有流動性的物料,如流體或糊狀物等,彈性軟管6的一端為進料口8,另一端為出料口,彈性軟管6通過進料口8連通有進料機構,進料機構的內徑大于或等于彈性軟管6的內徑;推送機構7,能沿彈性軟管6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以推送機構7自進料口8向出料口方向移動為向前移動,當推送機構7向前移動時,推送機構7抱緊于彈性軟管6外,由推送機構7向彈性軟管6的側壁周向施加抱緊力,以使彈性軟管6的側壁向內受力發生形變而使得彈性軟管6的側壁向內貼合,在推送機構7向前移動的同時,利用彈性軟管6的向內受力形變貼合,推動彈性軟管6內的物料向前移動。
優選推送機構7的移動軌跡包括: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實現抱緊直線運動或抱緊曲線運動。本實施例中,推送機構沿彈性軟管的長度方向的來回移動的移動軌跡包括沿直線移動和沿曲線移動中的一種或兩種結合。優選彈性軟管6為可恢復式彈性軟管。
為了保證該裝置在推送物料時具有更高的準確性,防止物料倒流,該裝置還包括鎖緊機構5,當推送機構7自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向進料口8方向移動時,推送機構7自彈性軟管6的外壁松開,且鎖緊機構5抱緊固定于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此時,彈性軟管6內的物料已經在推送機構7的推送作用下,從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排出,為了防止推送機構7回退時,物料不會倒流回彈性軟管6內,利用鎖緊機構5將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封鎖,優選當鎖緊機構5抱緊固定于彈性軟管6外時,彈性軟管6的內壁相互貼緊,以確保物料完全不會倒流回彈性軟管6內,確保物料的推送效率高、準確性強。
為了保證物料自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被推出后,不會因過量堆積而堵塞出料口,優選本裝置還包括中間過渡機構3,中間過渡機構3與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可拆卸的密封連通。本實施例的中間過渡機構3的進料端通過第二轉接機構4與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可拆卸的密封連通,以確保中間過渡機構3與彈性軟管6的出料口之間的可靠安裝和物料輸送過程中的密封效果;中間過渡機構3的出料端通過第一轉接機構2可拆卸的密封連通有出料機構1,以確保中間過渡機構3與出料機構1之間的可靠安裝和物料輸送過程中的密封效果。
為了保證推送機構7對彈性軟管6的壓迫抱緊力度足夠,能夠有效推動物料前移,優選當推送機構7抱緊于彈性軟管6外時,彈性軟管6的內壁相互貼合或留有間隙。
本實施例的第一轉接機構2和第二轉接結構可以為密封法蘭盤或其他密封且便于拆卸的連接件。本實施例的中間過渡機構3可以為高強度軟管,該高強度軟管的側壁強度大于或等于彈性軟管6的側壁強度,以確保物料在中間過渡機構3內發生堆積時,該中間過渡機構3的內壁不會發生變形或破裂損壞。
此外,本實施例的出料機構1、第一轉接機構2和第二轉接機構4的內徑大小可根據物料的推送量確定;出料機構1的材質、剛度和長度根據物料的推送量和性質的要求確定。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物料輸送系統,該系統包括:如上所述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動力裝置,與本實施例上述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連接,以驅動推送機構7和鎖緊機構5運動,即該動力裝置分別連接推送機構7和鎖緊機構5;控制裝置,分別與動力裝置和物料推送裝置連接,以控制動力裝置、并監測物料的輸送狀況;管道裝置,與物料推送裝置連通,用于物料運輸。其中,本實施例的動力裝置的動力源優選包括電力源、氣源、液壓源和機械動力源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本實施例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及物料輸送系統在工作中,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順次把進料機構、彈性軟管6、第一轉接機構2、中間過渡機構3、第二轉接機構4固定連通,將彈性軟管6的進料口8通過進料機構與物料的來料源連通,將推送機構7接通動力源,進入工作準備狀態,此時鎖緊機構5為放松狀態,并沒有對彈性軟管6施力抱緊。
步驟S1、推送機構7開始工作,先抱緊彈性軟管6,將物料在彈性軟管6內分為前后兩段;通過推送機構7保證彈性軟管6的內壁完全貼合在一起,以保證物料的一次推送干凈切底。
步驟S2、將推送機構7從初始位置往前移動到預設的推送位置,預設的推送位置是根據推送的物料量來確定。
步驟S3、當推送機構7到達預設的推送位置后,鎖緊機構5自彈性軟管6的周向多方向對彈性軟管6的側壁施力抱緊;同時保證彈性軟管6的內壁完全貼合在一起,以保證彈性軟管6將物料在軟管內分為前后兩段。
步驟S4、推送機構7松開,并開始反方向移動回到初始位置,當推送機構7松開時,保證彈性軟管6可以完全恢復到原始狀態。
步驟S5、循環步驟S1~步驟S4,使得推送動作過程循環進行,直到物料推送工作結束。
在上述步驟S1~S5中,當推送機構7從多方向對彈性軟管6施力抱緊且有相對移動時,鎖緊機構5必須處于松開彈性軟管6的狀態;當推送機構7松開反方向回到初始位置時,鎖緊機構5必須處于施力抱緊彈性軟管6的狀態,從而可以使得彈性軟管6將物料在彈性軟管6內被徹底分為前后兩段。
此外,為了保證鎖緊機構5和推送機構7的正常工作,鎖緊機構5和推送機構7分別和物料輸送系統中的動力裝置連接,該動力裝置的動力源可以為電動、氣動、液壓、機構等動力控制實現。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本實用新型的間歇式物料推送裝置包括:彈性軟管6,用于輸送物料,其一端為進料口8,另一端為出料口;推送機構7,能沿彈性軟管6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推送機構7自進料口8向出料口方向移動時,推送機構7抱緊于彈性軟管6外,以使彈性軟管6的側壁向內受力發生形變。該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物料輸送系統的結構簡單、便于組裝和調試、且易于清潔和更換部件,因此在保證物料的推送量的準確性的同時,能有效避免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且還能有效節約維護和使用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