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的水平輸送機。
背景技術:
混凝土攪拌站是用來集中攪拌混凝土的聯合裝置,主要由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物料貯存系統和控制系統等5大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組成。由于它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高,所以生產率也很高,并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節省水泥,常用于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長、工地集中的大、中型水利、電力、橋梁等工程。它在工作時骨料由配料站骨料倉卸料門卸入骨料計量斗中進行計量,計量好后斜到運轉的水平輸送機上,由水平輸送機輸送到斜面輸送機上,再由斜面輸送機輸送到攪拌機上部的待料斗等待指令。
目前,市場上授權公告號為CN202462630U,公告日為2012年10月3日一種混凝土攪拌站卸料倉斗自動破拱裝置,包括機架、卸料倉斗、傳感器、物料秤斗、水平輸送機和斜面輸送機,它還包括對整個缷料倉斗采用自動控制的破拱裝置,水平輸送機和斜面輸送機安裝在機架的下部,卸料倉斗安裝在機架的上部,卸料倉斗的卸料口與物料秤斗對接,物料秤斗的左右兩側安裝有能對物料重量稱量的傳感器,所述的破拱裝置包括控制系統、氣缸破拱機構和機械振動機構,缷料倉在送料過程中只要輕微形成拱就馬上自動進行破拱,減少了在計量中物料的瞬間沖擊造成的計量誤差,確保計量精度,保證產品的質量,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種混凝土攪拌站卸料倉斗自動破拱裝置上的水平輸送機上的輸送帶在使用時間過長時,在一定程度上會發生形變,但是在水平輸送機上沒有調節輸送帶張力的裝置,使得輸送帶與轉動輥之間相對變松,從而影響轉動輥帶動輸送帶轉動的效率,同時輸送帶在安裝時張力過緊時,也會增加輸送帶與轉動輥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滾動輥在帶動輸送帶轉動時需要較大的動力,從而影響傳送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調節輸送帶張力的混凝土攪拌站的水平輸送機。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的水平輸送機,包括機架、位于所述機架兩端的轉動輥、設置在兩個所述轉動輥之間的輸送帶,所述機架任意一端轉動連接有對稱設置在所述機架兩側的調節輪,靠近所述調節輪一端的所述轉動輥偏心設置且轉動連接在兩個所述調節輪之間,任一所述調節輪與所述機架之間 設置有用于帶動所述調節輪轉動的調節件。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因靠近調節輪一側的轉動輥時偏心設置在調節輪上的,在通過調節件帶動調節輪轉動時,轉動輥相對機架的位置發生改變,使得兩個轉動輥之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從而調節在兩個轉動輥之間設置的輸送帶的張力,使得輸送帶能夠以合適的張力的兩個轉動輥之間進行傳送,不會因輸送帶的張力過緊或過松而影響傳動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輪為蝸輪,所述調節件為螺紋連接在所述機架上且與所述蝸輪相配的蝸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調節輪為蝸輪,在轉動螺紋連接在機架上的蝸桿時,蝸桿會帶動蝸輪進行轉動,當蝸輪轉動時,使得偏心設置在渦輪上的轉動輥進行轉動,使得轉動輥的位置發生變化,兩個轉動輥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后,能夠對輸送帶的張力進行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蝸桿突出于所述機架的一端設置有轉盤。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蝸桿上連接的轉盤能夠通過杠桿原理方便轉動蝸桿,從而使得蝸桿進行轉動后對轉動輥的位置進行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輪為傳動齒輪,所述調節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氣缸、連接在所述氣缸的活塞桿上且與所述傳動齒輪相嚙合的傳動齒條。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調節輪為傳動齒輪,當氣缸上的活塞桿進行伸縮時,在活塞桿上連接的傳動齒條的位置發生改變,因傳動齒條與傳動齒輪相嚙合,當傳動齒條轉動時能夠帶動傳動齒輪進行轉動,從而調節偏心設置在傳動齒輪上的轉動輥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套環,所述傳動齒條相對于嚙合在所述傳動齒輪的另一端抵觸在所述套環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機架上設置的套環抵觸在傳動齒條相遇與嚙合傳動齒輪的另一端,使得傳動齒條在隨著氣缸的活塞桿進行伸縮時,傳動齒條一端嚙合在傳動齒輪上,另一端抵觸在套環上,使得傳動齒條能夠一直與傳動齒條嚙合在一起,傳動齒條和傳動齒輪之間不會發生松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動齒條相對靠近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一端設置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螺紋連接在所述氣缸的活塞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傳動齒條的一端通過螺紋套螺紋連接在氣缸的活塞桿上,使得傳動齒條和氣缸的之間的相對距離能夠發生改變,從而能夠增加傳動齒條和傳動齒輪嚙合的有效長度。同時在傳動齒條和傳動齒輪一直嚙合時,傳動齒條會造成一定的磨損,傳動齒輪是螺紋連接在氣缸的活塞上的,使得傳動齒條能夠進行更換。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輪的中部固定有調節軸,所述調節軸通過第一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機架上,所述轉動輥的兩端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第二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調節輪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調節輪通過調節軸連接在機架的第一軸承上,使得調節輪能夠在機架上轉動,轉動輥通過轉軸連接在調節輪上,使得轉動輥能夠在調節輪上進行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相對遠離所述調節輪一側的轉動輥通過皮帶輪與電機聯動。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遠離調節輪一側的轉動輥通過皮帶輪聯動在電機上,使得電機在轉動時,能夠帶動該轉動輥進行轉動,使得輸送帶在兩個轉動輥上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的上端還排列設置多組導輥組,所述導輥組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第一導輥、對稱設置在第一導輥兩側的所述機架上且朝向斜上延伸的第二導輥。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機架上排列設置的導輥組包括第一導輥和分布在第一導輥兩側的第二導輥,輸送帶放置在導輥組上時,形成一凹槽,使得物料在輸送帶上傳輸時不會掉落。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靠近所述調節輪下端的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一刮片,所述刮片抵觸在所述輸送帶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輸送帶對物料進行傳輸后,會有一些物料殘留在輸送帶上,通過設置在調節輪下端的刮片,能夠將在輸送帶上殘留的物料刮下來,放置物料在輸送帶傳輸的時候掉落到不同的地方而造成污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調節件帶動調節輪轉動,在調節輪轉動的時候,在調節輪上偏心設置的轉動輥的位置會發生改變,能夠對輸送帶的張力進行調節,從而提到傳動的效率;在機架上設置的刮片抵觸在傳輸帶上,能夠將殘留在輸送帶上的物料刮下來,防止物料掉落在不同的地方而造成污染,具有環保的作用,而且能夠將掉落的物料集中起來回收利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是實施例1的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實施例1的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實施例2中的調節輪、調節件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機架;2、轉動輥;3、輸送帶;4、調節輪;5、蝸桿;6、氣缸;7、活塞桿;8、傳動齒條;9、套環;10、螺紋套;11、調節軸;12、第一軸承;13、轉軸;14、第二軸承;15、皮帶輪;16、電機;17、導輥組;18、第一導輥;19、第二導輥;20、刮片;21、轉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的水平輸送機,如圖1和圖2所述,包括機架1,在機架1的兩端均設置有轉動輥2,在兩個轉動輥2之間設置有一個輸送帶3,輸送帶3能夠在轉動輥2的帶動下進行轉動。在機架1的兩端轉動連接有兩個轉動輥2,其中一個轉動輥2是通過軸承(圖中未標注)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在該轉動輥2上,通過皮帶輪15和電機16聯動,在電機16轉動的時候,能夠帶動該轉動輥2進行轉動,帶動連接機架1兩側的轉動輥2上的輸送帶3進行轉動,從而實現對物料的傳輸。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機架1上的上端陣列設置有多個導輥組17,導輥組17包括第一導輥18和分布在第一導輥18兩端的第二導輥19。第一導輥18和第二導輥19正投影在機架1上的投影與輸送帶3傳動的方向垂直。第二導輥19的一端靠近第一導輥18,另一端朝向遠離第一導輥18的斜上方延伸,使得第一導輥18和第二導輥19之間形成一個凹槽,輸送帶3抵觸在導輥組17上,在輸送帶3上也形成有一個凹槽,物料在傳輸的時候是放置在凹槽內的,使得物料在傳輸的時候不會掉落。
如圖1和圖3所示,相對于通過皮帶輪15與電機16聯動的另一個轉動輥2也是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的,在機架1的兩側設置有兩個對稱分布的調節輪4,在調節輪4的中部固定有一個調節軸11,調節軸11通過第一軸承12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在轉動輥2的兩端固定有轉軸13,在調節輪4上相對固定有調節軸11的另一端面上固定有第二軸承14,轉軸13固定在第二軸承14內,使得轉動輥2轉動連接在兩個調節輪4上。
如圖1和圖3所示,調節輪4為渦輪,在任意一個調節輪4上連接有一個調節件,調節件為螺紋連接在機架1上的蝸桿5,蝸桿5與蝸輪相嚙合,在蝸桿5突出于機架1的一端設置有一個轉盤21。在轉動轉盤21時,能夠通過杠桿原理方便的轉動蝸輪。當渦輪在轉動時,偏心連接在兩個渦輪上的轉動輥2相對機架1另一端設置的轉動輥2的位置發生改變,從而能夠連接在兩個轉動輥2之間的輸送帶3的張力進行調節,避免因輸送帶3的張力過小時,造成輸送帶3和轉動輥2沒有良好的抵觸而影響轉動輥2帶動輸送帶3傳輸的效 果,也能夠解決因輸送帶3的張力太緊而造成轉動輥2需要較大的動力帶動輸送帶3轉動的問題。
如圖2和圖4所示,在靠近調節輪4下端的所述機架1上還設置有一刮片20,刮片20抵觸在所述輸送帶3上。在輸送帶3對物料進行傳輸后,會有一些物料殘留在輸送帶3上,通過設置在調節輪4下端的刮片20,能夠將在輸送帶3上殘留的物料刮下來,放置物料在輸送帶3傳輸的時候掉落到不同的地方而造成污染。
實施例2,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的水平輸送機,與實施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5所示,調節輪4為傳動齒輪,調節件為固定在機架1上的氣缸6,在氣缸6的活塞桿7上通過螺紋套10螺紋連接有一個傳動齒條8,傳動齒條8是嚙合在傳動齒輪上,傳動齒條8通過螺紋套10連接在活塞桿7上,使得傳動齒條8在磨損后能夠進行更換,同時也能夠通過改變螺紋套10與活塞桿7之間螺紋連接的長度,從而對傳動齒條8調節傳動齒輪的有效長度進行改變。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多個套環9,傳動齒條8相對于抵觸傳動齒輪的另一端面抵觸在套環9上,使得傳動齒條8能夠一直嚙合在傳動齒輪上與傳動齒輪之間不會發生松動。
在氣缸6工作時,在氣缸6上的活塞桿7進行伸縮,帶動嚙合在傳動齒條8上的傳動齒輪進行轉動,從而使得偏心設置在傳動齒輪上的轉動輥2的位置發生改變,實現對輸送帶3的張力的調節。通過氣缸6帶動調節輪4轉動,在調節的時候更加的方便高效。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