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圓桿輸送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安裝在圓桿輸送機中實現圓桿間歇輸送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圓桿輸送機主要是對圓桿進行輸送作用。比如圓桿矯直機,一般是輥式輸送機構,可進行圓桿輸送的同時,對圓桿進行矯直,這種矯直機構常見于腳手架的圓管矯直拋光翻新機中。一般地,為實現流水作業,前方的圓桿是源源不斷輸送過來的。為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每一根圓桿進行矯直時,往往是需要下一根保持一定的輸送間距,因而需要加裝間歇輸送裝置,以保證每一根圓桿在進入矯直機前與前一根保持適當的距離。目前,由常見的電氣控制可實現圓桿的間歇輸送,但是電氣控制部分往往較為復雜,需要加裝大量的傳感部件,成本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不高。因而有必要研發一種簡單的、無須電氣控制的、純機械控制的間歇輸送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的純機械控制的用于圓桿輸送的間歇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圓桿輸送的間歇裝置,包括有圓桿的輸送機構,其特征在于:設一活動座,該活動座具有于圓桿長度方向的向下延伸的兩端,且該活動座上安裝有可讓其兩端上下擺動的軸,該軸可上下升降地安裝在輸送機構的機架上,其中活動座的兩端均設成當其一端下擺動時可擋在圓桿的前端,且活動座的圓桿輸出方向端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輸入方向端,且輸出方向端設成可被圓桿碰撞頂起的圓滑配合。
在上述基礎上,相對于所述軸,所述活動座設成其輸出方向端的重量大于輸入方向端。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軸設在向著活動座的輸入方向端偏離活動座的重心。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活動座在輸出方向端的垂直方向上與軸之間安裝有保持其下移趨勢的彈性部件。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彈性部件為安裝在活動座的輸出方向端的頂部與機架之間的壓縮彈簧。
在上述基礎上,所述活動座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滾輪。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簡單的兩端可上下擺動的活動座來控制圓桿的間歇輸送,巧妙地利用了圓桿前移經過活動座兩端的相互之間的作用來控制圓桿間歇進入活動座,從而實現圓桿的間歇輸送。本實用新型機構簡單,采用了純機械結構控制,保證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圓桿輸送的間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圓桿輸送的間歇裝置,包括有圓桿的輸送機構,設一活動座1,該活動座1具有于圓桿2長度方向的向下延伸的兩端,且該活動座1上安裝有可讓其兩端上下擺動的軸3,該軸3可上下升降地安裝在輸送機構的機架4上,具體的,可在龍門機架4的兩側分別開設上下的滑槽41,軸3架設在兩側的滑槽41內。其中活動座1的兩端均設成當其一端下擺動時可擋在圓桿2的前端,且活動座1的圓桿2輸出方向端11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輸入方向端12,且輸出方向端11設成可被圓桿2碰撞頂起的圓滑配合。
當圓桿被輸送至活動座1的輸入方向端12時,此時由于活動座1的輸出方向端11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輸入方向端12,輸出方向端11向下擺動,而輸入方向端12則向上擺動翹起,圓桿2可順利從輸入方向端12進入活動座。當圓桿2的前端前移至輸出方向端11時,由于輸出方向端11設成可被圓桿2碰撞頂起的圓滑配合,再加上吊裝活動座1的軸可于機架1上下移動,因而活動座1的輸出方向端11被圓桿2頂起,圓桿2得以繼續往前輸送。當圓桿2的后端過了輸入方向端12時,原本被圓桿2承托起的輸入方向端12就會自動向下擺動,擋著后一根圓桿的進入。當圓桿2的后端過了輸出方向端11時,原本被圓桿2承托起的輸出方向端11就會自動向下擺動,而輸入方向端12則被翹起向上擺動,使后一根的圓桿得以進入活動座1。因此,每一根圓桿經過活動座時,其輸送間距都會被活動座隔開相當于活動座兩端的距離,保證了圓桿合適的輸送間距,使設備得以保持正常運轉,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在具體的實施中,對于輥式矯直輸送機,可將活動座1跨設在矯直輸送機的輸入端的輥5上。
事實上,為實現活動座1的輸出方向端11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輸入方向端12,相對于所述軸3,所述活動座1可設成其輸出方向端11的重量大于輸入方向端12。
在本實施例中,為實現活動座1的輸出方向端11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輸入方向端12,可將所述軸3設在向著活動座1的輸入方向端12偏離活動座1的重心。
為提高活動座動作的敏捷性,所述活動座1可在輸出方向端11的垂直方向上與軸3之間安裝有保持其下移趨勢的彈性部件。具體地,所述彈性部件為安裝在活動座1的輸出方向端11的頂部與機架1之間的壓縮彈簧6。這樣,當圓桿2的后端過了輸入方向端12時,壓縮彈簧6的彈力再加上活動座1的自重會使得輸入方向端12迅速向下擺動,擋著后一根圓桿的進入,保證了間歇裝置運行的穩定性。
為減少圓桿經過間歇裝置的阻力,延長間歇裝置的使用壽命,所述活動座1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滾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