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制作,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骨料輸送機。
背景技術:
骨料輸送機是混凝土攪拌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將設備中的骨料輸送到下一個工序。
現有的可參考申請號為CN201520950207.5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混凝土骨料輸送機,包括輸送帶、骨料回收裝置和調偏裝置,骨料回收裝置包括振動機、傾斜設置在帶式輸送帶下方的振動下料板、用于收集骨料的集料裝置,調偏裝置包括設置在輸送帶兩側對稱設置的調偏機構,調偏機構由固定軸、繞固定軸轉動的立輥組成。
在目前的生產過程中,首先將骨料放置到配料秤中調節合適的比例,然后將配料秤的骨料通過骨料輸送機運送到混凝土攪拌站中,在骨料的運輸中,經常會出現輸送機上的傳送帶跑偏的情況,從而導致生產運輸的不順暢,目前的骨料輸送機在防偏、糾偏方面仍有能力不足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骨料輸送機,起到了多級防止傳送帶發生躥動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骨料輸送機,包括有機身、輸送箱和傳送帶,機身上固接了輸送箱,輸送箱內轉動連接了傳送帶,傳送帶包括有傳送輥和帶身,傳送輥上設置有若干支撐輪,帶身靠近傳送輥的一側設置有和支撐輪配合的限位筋,傳送輥處設置有壓緊帶身的壓緊輥,壓緊輥位于傳送輥的靠近輸送箱的一端,壓緊輥的尺寸與傳送輥相同。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裝置工作的過程中,主要是將已經調節好配比的骨料經過傳送帶的輸送運送到最終的混凝土攪拌站中,在傳送過程中傳送輥帶動帶身轉動,在皮帶的轉動中,帶身上設置了限位筋,限位筋設置的方向與帶身轉動方向相同,并且傳送輥上的支撐輪與限位筋相配合,防止帶身在傳送輥上傳送時發生躥動;在傳送輥的一端設置有壓緊輥,當帶身發生躥動時,帶身上的限位筋被壓緊輥重新壓回到支撐輪處,進一步防止了帶身發生的躥動,通過所述設計最終達到了多級防止傳送帶發生躥動的技術效果。
較佳的,限位筋成V字形,限位筋的尖端遠離帶身。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帶身傳送沙石過程中,限位筋與支撐輪配合,支撐輪處有V字形的凹槽,限位筋的尺寸同支撐輪相同,此時限位筋的側壁抵接在支撐輪上的凹槽內,增大了限位筋和支撐輪之間的接觸面積,防止限位筋因為攢滾而脫離原來位置。
較佳的,支撐輪的邊緣處設置有與支撐輪邊緣同樣尺寸的支撐筒,支撐筒位于支撐輪的兩側。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支撐筒的側壁抵接在帶身上,增大了支撐輪與帶身的接觸面積,減小了支撐輪單面面積上的壓力,從而提高了帶身和支撐輪的使用壽命。
較佳的,支撐筒的側壁上設置有防滑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支撐筒與帶身進行接觸,帶身緊貼支撐筒設置,在支撐筒的側壁上添加防滑紋可以增大帶身和支撐筒之間的摩擦系數,當正壓力不變的前提下,變相的增加了帶身和支撐筒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的防止了帶身發生的躥動。
較佳的,傳送帶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若干輔助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輔助輥被設置在傳送帶的中間部分,減小了每個輥之間的間距,對帶身起到了支撐作用,可以讓帶身承載更重的骨料,提到輸送的效率。
較佳的,傳送帶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張緊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張緊輥的設計可以增加帶身的張緊程度,從而讓帶身與輥身之間的正壓力變相增加,正壓力的增加可以同步提高帶身與傳送輥或者輔助輥之間的摩擦力,也是防止帶身發生躥動的辦法。
較佳的,張緊輥的兩端設置有限制張緊輥滑動的緊固螺栓。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緊固螺栓的設計可以讓張緊輥進行變得高度可調,針對不同長度的傳動帶可以調節合適的張緊度,確保整個裝置可以順利的進行,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帶身的躥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凹槽、限位筋和壓緊輥的配合可以讓帶身更加穩定的抵接在傳送輥上;
2、張緊輥和輔助輥的配合可以很好地對骨料起到支撐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體現裝置整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體現傳送帶連接關系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體現傳送輥連接關系的剖視圖;
圖4為體現傳送輥和支撐輪連接關系結構示意圖;
圖5為體現緊固螺栓連接關系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2、輸送箱;3、傳送帶;31、帶身;311、限位筋;32、傳送輥;321、支撐輪;3211、凹槽;322、支撐筒;3221、防滑紋;33、輔助輥;34、張緊輥;35、壓緊輥;4、緊固螺栓;41、滑動塊;42、固定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混凝土攪拌站的骨料輸送機,包括有機身1、輸送箱2和傳送帶3,機身1上設置有輸送箱2,輸送箱2與傳送帶3轉動連接,傳送帶3包括有傳送輥32和帶身31,傳送輥32位于輸送箱2的兩端,傳送輥32上設置有支撐輪321(參考圖3),支撐輪321與傳送輥32同軸線設置,并且支撐輪321的直接大于傳送輥32,支撐輪321的側壁上形成有V字形的凹槽3211(參考圖4),支撐輪321的側壁還沿著傳送輥32方向延伸形成支撐筒322,支撐筒322的外徑與支撐輪321的外徑相同,并且支撐筒322側壁上設置有防滑紋3221(參考圖4);帶身31靠近傳送輥32的一側設置有和支撐輪321配合的限位筋311(參考圖3),限位筋311同樣呈現V字形,并且限位筋311的尺寸與支撐輪321相適配;在傳送輥32靠近輸送箱2的一側設置有壓緊輥35,壓緊輥35為從動輥,壓緊輥35與帶身31相抵接。
如圖2、3所示,傳送帶3的中間部分設置有輔助輥33和張緊輥34,輔助輥33的尺寸與傳送輥32相同,并且輔助輥33上設置有與傳送輥32上相同的凹槽3211,張緊輥34的兩端與帶身31接觸,并且張緊輥34上同樣具有與限位筋配合的凹槽3211,張緊輥34的中間部分截面半徑小于傳送輥32,張緊輥34抵接在帶身31的上半部分,張緊輥34的兩端轉動連接有固定軸承42(參考圖5),固定軸承42的外圈卡有滑動塊41上,滑動塊41上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4,滑動塊41在輸送箱2的側壁上滑動。
在使用過程中,傳送輥32帶動帶身31轉動,限位筋311被限制在支撐輪321的側面的凹槽3211內,壓緊輥35抵接在傳送輥32上,當帶身31發生躥動時,凹槽3211首先限制帶身31上的限位筋311,當帶身31仍然發生躥動時,壓緊輥35將脫離凹槽3211的限位筋311重新壓緊回凹槽3211內;當需要調節張緊輥34時,旋開緊固螺栓4,滑動滑動塊41,將張緊輥34調節到合適的位置后,重新旋緊緊固螺栓4。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