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數字噴墨印花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具有按壓功能的卷布輥裝置。
背景技術:
數字噴墨印花技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集機械、計算機機電子信息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項技術的出現與不斷完善,給紡織印染行業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其先進的生產原理及手段,給紡織印染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被譽為21世紀紡織工業革命技術,它將逐步取代傳統的印花方式成為紡織品印花的主要設備。近年來,國內外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平板式數字噴墨印花機因其可實現成衣等的個性化打印,技術不斷完善,產品的種類和功能也不斷完善。
對于機頭固定式平板式數字噴墨印花機,客戶端將文檔提交到印花設備的PC主機,PC主機經過圖像轉化以及色彩分析軟件的處理,將圖像信息轉化為相應的噴印控制命令并將控制命令傳遞給噴印控制器控制噴印。打印過程中,首先噴頭組在織物寬度方向上的運動一個導程,運動過程中噴印控制器根據所得到的噴印控制命令控制噴嘴是否噴墨;其次伺服電機控制打印平板在織物長度方向上向前移動一個打印寬度,兩種運動相互協調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完成打印任務。相比導帶式數字噴墨印花機,對于平板式數字噴墨印花設備,如何提高印花速度或者每一次打印成衣等的數量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針對此,本實用新型給出一種具有按壓功能的卷布輥裝置,通過在圓柱形卷繞筒的前后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連接銷,在連接銷上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上下按壓輥,按壓輥緊貼卷繞筒的外圓面,實現對織物的按壓整理,改善印花效果,提高印花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給出一種具有按壓功能的卷布輥裝置,通過在圓柱形卷繞筒的前后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連接銷,在連接銷上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上下按壓輥,按壓輥緊貼卷繞筒的外圓面,實現對織物的按壓整理,改善印花效果,提高印花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具有按壓功能的卷布輥裝置,包括卷繞筒,所述卷繞筒為空心的封閉圓柱形結構,在所述卷繞筒的前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前連接銷,在所述卷繞筒的后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后連接銷,所述前連接銷和后連接銷為空心且兩側面開放的圓柱形,所述前連接銷和后連接銷通過旋轉件連接在卷繞筒的前側圓面和后側圓面上,在所述前連接銷的上下兩側連接有前上按壓輥和前下按壓輥,在所述后連接銷的上下兩側連接有后上按壓輥和后下按壓輥,所述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和后下按壓輥包括中間軸,在中間軸外側通過軸承連接有滾輪,所述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和后下按壓輥分別緊貼卷繞筒,所述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后下按壓輥的中間軸分別通過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連接在前側圓面和后側圓面上,所述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包括伸縮管,所述伸縮管包括3-6個圓柱形空心銅管,所述空心銅管的直徑從下到上逐漸減小,在所述伸縮管內加裝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前連接銷或后連接銷相連,另一端與按壓輥相連,在所述卷繞筒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帶動輥,所述帶動輥為兩側開放的圓柱形,所述帶動輥的直徑小于卷繞筒的直徑且大于前連接銷的直徑,所述帶動輥通過皮帶與電機相連。
使用時,電機通過皮帶帶動帶動輥轉動,繼而帶動卷繞筒轉動,繼而使得織物不斷卷繞在卷繞輥或者不斷卷出卷繞輥時,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對織物的前側邊進行按壓,后上按壓輥、后下按壓輥對織物的后側邊進行按壓,且隨著織物的卷繞厚度的增加或者減少,在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內彈簧的作用下,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的長度通過伸縮管相應的增加或減少,繼而實現對織物的跟蹤式自適應的按壓調節。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圓柱形卷繞筒的前后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連接銷,在連接銷上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上下按壓輥,按壓輥緊貼卷繞筒的外圓面,實現對織物的按壓整理,改善印花效果,提高印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所示,一種具有按壓功能的卷布輥裝置,包括卷繞筒1,卷繞筒為空心的封閉圓柱形結構,在卷繞筒的前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前連接銷2,在卷繞筒的后側圓面上加裝可旋轉式后連接銷3,前連接銷和后連接銷為空心且兩側面開放的圓柱形,前連接銷和后連接銷通過旋轉件連接在卷繞筒的前側圓面和后側圓面上,在前連接銷的上下兩側連接有前上按壓輥4和前下按壓輥5,在后連接銷的上下兩側連接有后上按壓輥6和后下按壓輥7,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和后下按壓輥包括中間軸,在中間軸外側通過軸承連接有滾輪,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和后下按壓輥分別緊貼卷繞筒,前上按壓輥、前下按壓輥、后上按壓輥、后下按壓輥的中間軸分別通過前上彈性伸縮件8、前下彈性伸縮件9、后上彈性伸縮件10、后下彈性伸縮件11連接在前側圓面和后側圓面上,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包括伸縮管12,伸縮管包括3-6個圓柱形空心銅管,空心銅管的直徑從下到上逐漸減小,在伸縮管內加裝有彈簧13,彈簧一端與前連接銷或后連接銷相連,另一端與按壓輥相連,在卷繞筒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帶動輥14,帶動輥為兩側開放的圓柱形,帶動輥的直徑小于卷繞筒的直徑且大于前連接銷的直徑,帶動輥通過皮帶15與電機16相連。
使用時,電機16通過皮帶15帶動帶動輥14轉動,繼而帶動卷繞筒轉動,繼而使得織物不斷卷繞在卷繞輥1或者不斷卷出卷繞輥1時,前上按壓輥4、前下按壓輥5對織物的前側邊進行按壓,后上按壓輥6、后下按壓輥7對織物的后側邊進行按壓,且隨著織物的卷繞厚度的增加或者減少,在前上彈性伸縮件8、前下彈性伸縮件9、后上彈性伸縮件10、后下彈性伸縮件11內彈簧13的作用下,前上彈性伸縮件、前下彈性伸縮件、后上彈性伸縮件、后下彈性伸縮件的長度通過伸縮管12相應的增加或減少,繼而實現對織物的跟蹤式自適應的按壓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