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垢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垢裝置,其包括:排垢結構,其設置在發生器頭部結構內,所述排垢結構包括多個排垢通道,多個所述排垢通道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內;排垢環管,其位于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的下方,所述排垢環管上沿圓周方向間隔設有多個排垢進入管,所述排垢進入管與所述排垢通道相連通,所述排垢環管上設有結垢出口。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能有效排出發生器內廢水受熱后形成的水垢,該除垢裝置結構合理、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除垢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除垢裝置,尤其有關于一種高壓燃燒技術領域中的廢水復合熱載體發生器的除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多元熱流體技術熱力開采稠油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新技術,其具有燃燒效率高、零碳注入環保節能的優勢,多元熱流體技術輸出的高溫多元熱流體具有綜合增油機理,可大幅提尚單井廣能和提尚原油米收率。
[0003]多元熱流體技術用于油砂開采,其核心裝備是發生器,該發生器主要由發生器本體和連接在發生器本體下端的發生器頭部結構組成。由于油砂開采成本約三分之一要用于水處理,目前,為實現低成本熱力開發原油,將原油分離出來的廢水用于發生器冷卻摻混形成水蒸氣則可以大量減少稠油/油砂開采的水處理成本。
[0004]廢水作為冷卻水對發生器進行冷卻處理并生成復合熱載體所需的蒸氣,廢水吸熱后,廢水中的鈣鎂離子會結垢于發生器內,如何使廢水結構能安全排出發生器,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裝置或結構。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除垢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垢裝置,其能有效排出發生器內廢水吸熱后形成的水垢,該除垢裝置結構合理、安全可靠。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除垢裝置,其包括:
[0009]排垢結構,其設置在發生器頭部結構內,所述排垢結構包括多個排垢通道,多個所述排垢通道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內;
[0010]排垢環管,其位于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的下方,所述排垢環管上沿圓周方向間隔設有多個排垢進入管,所述排垢進入管與所述排垢通道相連通,所述排垢環管上設有結垢出口。
[0011]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排垢結構還包括排垢環槽,所述排垢環槽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的內端面上,多個所述排垢通道與所述排垢環槽相連通。
[0012]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排垢通道的上端形成有沉頭槽,所述沉頭槽與所述排垢環槽相連通。
[0013]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沉頭槽為倒圓臺形槽。
[0014]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排垢通道的直徑為15mm?25mm。
[0015]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排垢環管為圓環形。
[0016]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排垢環管為弧形。
[0017]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的特點及優點是:廢水在發生器內吸熱氣化后,廢水中的鈣鎂離子析出形成水垢,該些水垢會沉積于排垢環槽內,通過打開排垢環管的結垢出口,位于發生器內的該些水垢會通過多個排垢通道以壓差的方式按照一定壓力瞬時排出發生器,而不會堵塞于發生器,確保了發生器安全可靠運行。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的立體圖一。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的立體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除垢裝置,該除垢裝置應用在一能產生復合熱載體的發生器4上,該發生器4主要包括發生器本體42和連接在發生器本體42下端的發生器頭部結構20。其中,發生器本體42具有燃燒室41和套設在燃燒室41外部的蒸氣室43,蒸氣室43與燃燒室41之間形成環形的蒸氣環腔432;發生器頭部結構20具有頭部本體2,頭部本體2通過其內端面21密封連接在發生器本體42的下端。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發生器4可為廢水復合熱載體發生器,該廢水復合熱載體發生器為使用廢水作為冷卻水對發生器進行冷卻處理并生成復合熱載體所需蒸氣的發生器,該廢水復合熱載體發生器可對原油分離后的廢水循環再利用,其不僅節約清水資源,還減少了廢水處理的高額費用。在本實用新型中,通入發生器4的蒸氣環腔42中的廢水為原油開采中油水分離后的廢水。
[0024]因廢水吸收燃燒室41燃燒后的熱量會氣化為蒸氣,而廢水中的鈣鎂離子會在燃燒室41的外壁結成水垢,當燃燒室41外壁上沉積一定厚度的水垢時,水垢會自動剝落。在廢水蒸氣氣化的過程中,該些剝落的水垢因密度大,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發生器本體42的底部,到一定量后需定期排出,以免影響發生器4的正常使用。
[0025]本實用新型本著解決上述問題的目的,研發出一種除垢裝置。該除垢裝置包括排垢結構61和排垢環管62,其中:排垢結構61設置在發生器4的發生器頭部結構20內,所述排垢結構61包括多個排垢通道29,多個所述排垢通道29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20內;排垢環管62位于發生器4的下方,所述排垢環管62上沿圓周方向間隔設有多個排垢進入管621,所述排垢進入管621與所述排垢通道29相連通,所述排垢環管62上設有結垢出口 622。
[0026]具體是,排垢結構61的多個排垢通道29設置在頭部本體2內,多個排垢通道29沿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在頭部本體2內設有4個?6個排垢通道29,且排垢通道29的直徑為15mm?25mm,該孔徑的設計主要考慮排垢時間短(約I?3秒),以保證均布小孔的水垢瞬間通過排垢通道29排出頭部本體2。
[0027]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中,該排垢結構61還包括排垢環槽211,該排垢環槽211設置在發生器頭部結構20的內端面21上,多個排垢通道29與排垢環槽211相連通。在頭部本體2的內端面21上凹設有環形的排垢環槽211,該排垢環槽211的寬度與蒸氣室43的蒸氣環腔432的寬度相同,當頭部本體2密封連接在發生器本體42的下端時,排垢環槽211恰好與蒸氣環腔432上下相對設置。
[0028]在本實施例中,在排垢通道29的上端形成有沉頭槽291,該沉頭槽291與排垢環槽211相連通,該沉頭槽291為倒圓臺形槽,也即類似漏斗形形狀的凹槽,該些沉頭槽291的設計,可便于沉積于排垢環槽211內的水垢順利流入沉頭槽291內,并自對應的排垢通道29排出。
[0029]排垢環管62位于發生器4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該排垢環管62的形狀可為內部連通的整體圓環形,或者如圖2所示,該排垢環管62的形狀可為內部連通的弧形形狀或半環形形狀。
[0030]在該排垢環管62的上端設有多個排垢進入管621,多個排垢進入管621沿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在排垢環管62的上端。在本實施例中,排垢環管62上設有4個?6個排垢進入管621,該排垢進入管621的數量與排垢通道29的數量相同,該些排垢進入管621與多個排垢通道29對應并相互連接在一起。
[0031]該排垢環管62的外側壁設有結垢出口 622,該結垢出口 622用于排出發生器4內的水垢。
[0032]該除垢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因發生器4的蒸氣環腔432中的廢水吸收燃燒室41的熱量后溫度會升高,廢水中的鈣鎂離子會在燃燒室41的外壁結成水垢,該些水垢脫落后會沉積在排垢結構61的排垢環槽211內;當沉積至一定量后,打開排垢環管62的結垢出口 622,在一定壓差(約5?20公斤壓力差)的作用下,排垢環槽211內的水垢會進入多個沉頭槽291內,而后通過多個排垢通道29、多個排垢進入管621匯集至排垢環管62中,最終從結垢出口622排出。
[0033]本實用新型的除垢裝置,廢水在發生器4內吸熱氣化后,廢水中的鈣鎂離子析出形成水垢,該些水垢會沉積于排垢環槽211內,通過打開排垢環管62的結垢出口 622,位于發生器4內的該些水垢會通過多個排垢通道29以壓差的方式按照一定壓力瞬時排出發生器4,而不會堵塞于發生器4,確保了發生器4安全可靠運行。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依據申請文件公開的內容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或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排垢結構,其設置在發生器頭部結構內,所述排垢結構包括多個排垢通道,多個所述排垢通道沿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內; 排垢環管,其位于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的下方,所述排垢環管上沿圓周方向間隔設有多個排垢進入管,所述排垢進入管與所述排垢通道相連通,所述排垢環管上設有結垢出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結構還包括排垢環槽,所述排垢環槽設置在所述發生器頭部結構的內端面上,多個所述排垢通道與所述排垢環槽相連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通道的上端形成有沉頭槽,所述沉頭槽與所述排垢環槽相連通。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頭槽為倒圓臺形槽。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通道的直徑為15mm?25mm。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環管為圓環形。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環管為弧形。
【文檔編號】F22B37/54GK205690381SQ201620521792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日 公開號201620521792.1, CN 201620521792, CN 205690381 U, CN 205690381U, CN-U-205690381, CN201620521792, CN201620521792.1, CN205690381 U, CN205690381U
【發明人】吳耀文, 梅立新, 李國誠, 陳龍, 陸峰, 司軍濤, 朱偉, 宋宇波, 梅奕中, 李興儒, 徐梁, 張建忠
【申請人】天津中油銳思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亦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