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移動空調,尤其是涉及一種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及移動空調免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1、移動空調在工作時,內部的蒸發器會產生冷凝水沉積在底盤上。為了二次利用冷凝水以及減少移動空調的排水量,一般會在移動空調內設置打水結構,將沉積在底盤上的冷凝水揚起,再通過蒸發器二次蒸發并排出,從而減少移動空調的排水量。
2、現有技術中一般通過設置電機飛輪進行打水,將沉積在底盤上的冷凝水甩起霧化。但現有技術中,受限于移動空調的整體空間,無法使用過大直徑的飛輪,導致打水效率低。而如果增加電機轉速則會導致噪音過大、電機負載過高。因此現有技術中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無法在低噪音、低功率以及小尺寸的狀態下實現所需要的打水效率。
3、因此現有技術還需要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及移動空調免排水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移動空調打水結構無法在低噪音、低功率以及小尺寸的狀態下實現所需要的打水效率的問題。
2、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包括:馬達和套設在所述馬達的轉軸上的打水輪,其中,所述打水輪包括:
3、第一輪,所述第一輪設置在所述打水輪的中心位置并套設在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上;
4、第二輪,所述第二輪環繞所述第一輪的外側設置,且所述第二輪與所述第一輪之間通過若干輻條相連,其中所述輻條對應所述第一輪的漸開線延伸設置,形成所述打水輪的打水結構,以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
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輪與所述第二輪之間等間隔設置20-30個所述輻條。
6、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輻條包括打水面和背水面,所述打水面包括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打水面和第二打水面,所述背水面包括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背水面和第二背水面,且所述第一打水面、所述第二打水面、所述第一背水面和所述第二背水面與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之間夾角大于90°,以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
7、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輪包括:
8、本體;
9、外圈,所述外圈環繞所述本體設置,且所述輻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圈的外側,所述外圈沿軸向的寬度大于所述本體沿軸向的寬度;
10、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垂直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中心并對應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設置,以實現所述第一輪與所述馬達的套設連接。
11、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輪沿軸向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一輪的所述外圈沿軸向的寬度,且所述第二輪的內側設有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與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之間夾角大于90°,以配合所述輻條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
12、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部的內部沿軸向形成貫通的卡持空間,所述卡持空間匹配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的頂端設置,以實現將所述第一輪套設在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上。
13、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轉軸的頂端為半圓柱體設置,所述連接部內部的所述卡持空間為對應的半圓柱形通孔。
1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馬達還包括固定螺絲,所述轉軸的頂端設有螺紋,將所述連接部套設在所述轉軸的頂端后,通過所述固定螺絲與所述螺紋配合將所述打水輪與所述轉軸固定卡持。
1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本體沿軸向設有若干通孔,以減輕所述打水輪的重量。
16、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供一種移動空調免排水結構,包括底盤和如上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將所述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固定在所述底盤上,以將所述底盤上的冷凝水揚起進行二次蒸發,實現免排水功能。
17、綜上所述,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及移動空調免排水結構,所述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包括馬達和套設在所述馬達的轉軸上的打水輪。其中,所述打水輪包括:第一輪,所述第一輪設置在所述打水輪的中心位置并套設在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上;第二輪,所述第二輪環繞所述第一輪的外側設置,且所述第二輪與所述第一輪之間通過若干輻條相連,其中所述輻條對應所述第一輪的漸開線延伸設置,形成所述打水輪的打水結構,以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通過在第一輪和第二輪之間設置沿第一輪的漸開線方向延伸的輻條,并利用所述輻條作為打水結構,實現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可以有效利用打水輪兩側的蒸發器對揚起的水霧進行蒸發,從而實現在不增加積水揚程的情況下保證水霧的蒸發效率,并且可以在不改變整體打水輪尺寸且不增加馬達功率的前提下,保證整體移動空調打水結構的打水效率,實現低噪音、低功率的高效打水功能。
1.一種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馬達和套設在所述馬達的轉軸上的打水輪,其中,所述打水輪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輪與所述第二輪之間等間隔設置20-30個所述輻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輻條包括打水面和背水面,所述打水面包括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打水面和第二打水面,所述背水面包括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背水面和第二背水面,且所述第一打水面、所述第二打水面、所述第一背水面和所述第二背水面與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之間夾角大于90°,以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輪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輪沿軸向的寬度等于所述第一輪的所述外圈沿軸向的寬度,且所述第二輪的內側設有相對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對稱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與所述打水輪的軸向截面之間夾角大于90°,以配合所述輻條將積水向所述打水輪的兩側揚起。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內部沿軸向形成貫通的卡持空間,所述卡持空間匹配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的頂端設置,以實現將所述第一輪套設在所述馬達的所述轉軸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頂端為半圓柱體設置,所述連接部內部的所述卡持空間為對應的半圓柱形通孔。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還包括固定螺絲,所述轉軸的頂端設有螺紋,將所述連接部套設在所述轉軸的頂端后,通過所述固定螺絲與所述螺紋配合將所述打水輪與所述轉軸固定卡持。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沿軸向設有若干通孔,以減輕所述打水輪的重量。
10.一種移動空調免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和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將所述移動空調打水結構固定在所述底盤上,以將所述底盤上的冷凝水揚起進行二次蒸發,實現免排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