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有效降低溫度波動的急凍恒溫室及具有該急凍恒溫室的風冷冰箱。
背景技術:
風冷冰箱能夠有效避免內膽結霜,越來越受現代家庭的歡迎。目前一般風冷冰箱穩定運行階段箱體內溫度波動約為±1K,而在蒸發器化霜階段箱體內的溫度波動會有所上升,尤其是冷凍間室內的溫度波動甚至會上升至5K。溫度上升導致冷凍間室內相對濕度下降,進而使得食物中的水分蒸發;當溫度降低時,相對濕度增加,部分水蒸氣又在食物表面結霜。在此過程中,食物細胞中的水分不斷蒸發出來,使得冷凍間室內儲存的食物解凍后表面干燥,口感不佳。
針對上述問題,業內已提出通過增加化霜風門,在冰箱化霜時關閉風門,減少化霜熱量進入冰箱的制冷間室,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化霜階段箱體內的溫度波動。但由于化霜階段蒸發器不制冷,箱體內溫度仍會有明顯升高。業內還提出通過設置蓄冷裝置以降低箱體內的溫度波動的方案,但仍具有蓄冷裝置制冷不均勻等問題。
另一方面,傳統食物冷凍儲藏過程中,冷卻速度較慢,食物細胞破壞嚴重,影響食物口感。中國專利CN104121742 A公開一種具有速凍間室的冰箱,,但其并未完全解決速凍室的急速冷卻以及速凍室的溫度穩定性問題。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急凍恒溫室及風冷冰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凍恒溫室,能夠實現急凍恒溫室內急速冷卻,并有效減小溫度回升與波動,減少食物營養成分的流失,保持食物的口感與新鮮度。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急凍恒溫室,包括形成一儲物腔的內膽、設于所述內膽外側的外殼、以及設置于內膽與外殼之間且貼附在所述內膽上的蓄冷材料,所述內膽與外殼之間以及蓄冷材料與外殼之間形成有制冷風道,所述外殼上開設有與所述制冷風道連通的進風口與出風口,所述內膽朝向所述進風口的一側開設有速冷進風口且于所述速冷進風口處還配設有風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風口開設于外殼的后側,且所述進風口與出風口呈對角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速冷進風口開設于內膽后側且與所述進風口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內膽的前側還開設有速冷出風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膽的后側、底部、頂部以及兩側均貼設有所述蓄冷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膽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制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殼由聚苯乙烯或ABS樹脂制得。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急凍恒溫室的風冷冰箱,包括箱體、形成于箱體內的制冷間室、位于制冷間室后側的冷卻風道以及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包括位于冷卻風道內的蒸發器、風機以及連接至所述蒸發器的壓機。所述制冷間室內設有所述急凍恒溫室,所述冷卻風道形成有與所述進風口相對接的送風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冷間室還設有位于所述急凍恒溫室下方的回風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速冷進風口使得冷空氣直接與急凍恒溫室內的食物表面相接觸,使得食物細胞快速通過冰晶生成帶,減少細胞破損;并通過蓄冷材料及制冷風道中的氣流間接制冷,維持急凍恒溫室內的溫度,有效減小溫度回升與波動,減少食物營養成分的流失,保持食物的口感與新鮮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急凍恒溫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急凍恒溫室的風冷冰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急凍恒溫室與冷凍間室的溫度對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該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該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請參閱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急凍恒溫室10,包括形成一儲物腔的內膽11、設于所述內膽11外側的外殼12、以及設置于內膽11與外殼12之間且貼附在所述內膽11上的蓄冷材料13。
所述內膽11與外殼12之間以及蓄冷材料13與外殼12之間形成有制冷風道,所述外殼12上開設有與所述制冷風道連通的進風口14與出風口15。其中,所述進風口14開設于外殼12的后側,且所述進風口14與出風口15呈對角設置。所述內膽11朝向所述進風口14的一側開設有速冷進風口16且于所述速冷進風口16處還配設有風門17。
所述速冷進風口16開設于內膽11后側且與所述進風口14的位置相對應,所述內膽11的前側還開設有速冷出風口18。所述風門17開啟時,自進風口14流入急凍恒溫室10的冷空氣直接通過速冷進風口16進入儲物腔,并與其中所儲放的食物直接接觸,以使得內膽11中儲放的食物快速冷卻。
為使得儲物腔與制冷風道及蓄冷材料13之間能夠實現冷量的迅速傳導,降低并維持所述儲物腔內的溫度,所述內膽11由金屬或其它導熱系數較高的材質制得。本實施例中,所述內膽11采用鋁合金或不銹鋼制得。所述外殼由聚苯乙烯或ABS樹脂制得,其導熱性能較差,有效減緩所述急凍恒溫室10內的冷量流逝并減小外界對急凍恒溫室10內溫度的影響。
當冷空氣自所述進風口14進入急凍恒溫室10時,所述蓄冷材料13蓄積冷量。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膽11及外殼12均呈長方體結構,所述內膽11的后側、底部、頂部以及兩側均貼設有所述蓄冷材料13,從而使得蓄冷材料13能夠蓄積充分的冷量,且所述蓄冷材料13對儲物腔的各個方向能夠同時制冷,提高均勻性,消除儲物腔內的局部溫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裝配有上述急凍恒溫室10的風冷冰箱,所述風冷冰箱具有箱體20、形成于箱體20內的制冷間室、位于所述制冷間室后側的冷卻風道23以及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冷卻風道內并用以為所述制冷間室提供冷量的蒸發器21、風機22以及連接至所述蒸發器21的壓機(未圖示)。具體地,所述制冷間室為冷凍間室,所述急凍恒溫室10設于冷凍間室內,所述冷卻風道23形成有與所述進風口14相對接的送風口24。所述冷凍間室還設有位于所述急凍恒溫室10下方的回風口25。
壓機工作時,風機22開啟以將蒸發器21表面的冷量傳送至冷凍間室及急凍恒溫室10,溫度降低,氣流同時還將蓄冷材料13的熱量帶走,蓄冷材料13的潛熱能降低。并且,主控單元還根據急凍恒溫室10是否需要速冷降溫,以控制風門17的開啟與關閉。當所述蒸發器21停止制冷或進行化霜時,風機22關閉,冷凍間室內的溫度升高,而此時急凍恒溫室10則通過蓄冷材料13釋放冷量以保持儲物腔內的溫度維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減小溫度回升與波動。
所述風冷冰箱運行過程中,當所述急凍恒溫室10需要進行速冷降溫時,控制開啟所述風門17,使得冷卻風道23中的冷空氣經由速冷進風口16直接進入內膽;速冷降溫結束時,關閉風門17,冷卻風道23中的冷空氣流經急凍恒溫室10的制冷風道,維持急凍恒溫室10內的溫度。
具體地,主控單元檢測到急凍恒溫室10被打開后,重新關閉時,判斷所述急凍恒溫室10需要進行速冷降溫。當然,還可以在所述儲物腔內設置相應的溫度傳感器,進而根據內膽11內部的溫度變換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速冷降溫。開啟風門17后,主控單元還對速冷降溫的時間進行累計,并當速冷降溫的時間達到預設時長t時,結束速冷降溫并關閉風門17。同樣地,可以根據儲物腔中實時的溫度變化以判斷是否結束速冷降溫進程。
食物儲藏過程中,如圖3所示為急凍恒溫室10與冷凍間室的溫度對比示意圖,其中,A為所述冷凍間室的溫度波動曲線;B為所述急凍恒溫室的溫度波動曲線。可以看出,普通冷凍間室如曲線A所示,穩定運行階段的溫度波動約為±1K,而化霜階段,其溫度能夠上升5K;而本實用新型急凍恒溫室10在穩定運行階段的溫度波動約為±0.2K,化霜階段的溫度上升亦不超過1K。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急凍恒溫室10通過速冷進風口16使得冷空氣直接與急凍恒溫室10內的食物表面相接觸,使得食物細胞快速通過冰晶生成帶,減少細胞破損;并通過蓄冷材料13及制冷風道中的氣流間接制冷,維持急凍恒溫室10內的溫度,有效減小溫度回升與波動,減少食物營養成分的流失,保持食物的口感與新鮮度。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