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制冷設備相關,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
背景技術:
1、冷柜溫控器是用于控制冷柜溫度的控制設備,由于大部分溫控器在冷柜內都處于裸露狀態,而冷柜內部除了溫控器外還存在其他各種元件、管路或連接線,整體較為密集,而這也導致冷柜內部的管路和其他元器件上的金屬件容易靠近或碰到溫控器插腳,而這也使得溫控器插腳附近會產生電弧打火現象,從而可能進一步引發火燒機事件,并且,冷柜作為一種制冷設備,其內部濕氣較大,容易凝結水珠,缺乏防護的溫控器,在被凝結的水滴滴到插腳上后,也容易造成短路導致起火,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此,一些溫控器外面會增加防護罩,以此將溫控器和其他元器件隔離開來,同時也可以隔絕冷凝水。
2、但是,現有的防護罩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為密封防護罩,還有一種則是設置有散熱孔的防護罩,但是,密封的防護罩會影響溫控器的散熱,而設置散熱孔的防護罩對冷凝水的防護則不夠全面,并且,冷柜內部的其他元件也會產生熱量,在防護罩上設置散熱孔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散熱效果,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既可以對溫控器進行封閉防護,同時還可以保證溫控器散熱的防護罩。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既可以對溫控器進行封閉防護,同時還可以保證溫控器散熱的防護罩。
2、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面板蓋以及設置在面板蓋上的罩殼,所述罩殼內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風框和第二通風框,所述第一通風框和第二通風框的一端均貫穿面板蓋延伸至罩殼外,所述罩殼內設置有兩個第一導流板以及兩個第二導流板,兩個第一導流板分別與第一通風框和第二通風框相對應,兩個第一導流板均朝著面板蓋的一側傾斜,兩個第二導流板相對著傾斜,以此使得外界的風進入罩殼內可以形成循環將罩殼內的熱量順利帶出,從而在有風時可進一步提高對溫控器的散熱效果。
3、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蓋上設置有兩個矩形口,所述第一通風框和第二通風框分別貫穿對應的矩形口并與對應的矩形口內壁相接觸。
4、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通風框內設置有防塵網。
5、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通風框處于罩殼內的一端設置有延伸槽。
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通風框處于罩殼外的一端設置有擋蓋,所述擋蓋的底部設置有通口。
7、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擋蓋背離罩殼的一側為斜坡狀。
8、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蓋上設置有凸筋,所述罩殼上設置有與凸筋相適配的定位槽。
9、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罩殼的一側設置有穿線孔,所述穿線孔內設置有橡膠環。
10、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兩個第一導流板均朝著面板蓋的一側傾斜四十五度角,兩個第二導流板相對著傾斜四十度角。
11、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由貫穿面板蓋的第一通風框和第二通風框組成了溫控器防護罩的散熱通道,相比于將散熱孔設置在防護罩內壁上的常規散熱結構設計,該散熱結構是直接越過面板蓋與外界進行連通,這使得溫控器既可以不受冷柜內部濕氣、冷凝水珠、其他元器件以及其他元器件散發的熱量干擾,同時還可以保證散熱;
13、通過在罩殼內設置兩個第一導流板以及兩個第二導流板,使得外界有氣流通過第一通風框進入罩殼內時,可以在罩殼內沿著溫控器環繞一圈形成循環并將罩殼內的熱量由第二通風框排出,以此可以借助外界的風來提高罩殼內溫控器的散熱效果。
1.一種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包括面板蓋(1)以及設置在面板蓋(1)上的罩殼(3),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殼(3)內分別設置有第一通風框(4)和第二通風框(7),所述第一通風框(4)和第二通風框(7)的一端均貫穿面板蓋(1)延伸至罩殼(3)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蓋(1)上設置有兩個矩形口(2),所述第一通風框(4)和第二通風框(7)分別貫穿對應的矩形口(2)并與對應的矩形口(2)內壁相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風框(4)內設置有防塵網(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風框(4)處于罩殼(3)內的一端設置有延伸槽(6)。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風框(7)處于罩殼(3)外的一端設置有擋蓋(8),所述擋蓋(8)的底部設置有通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擋蓋(8)背離罩殼(3)的一側為斜坡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蓋(1)上設置有凸筋(11),所述罩殼(3)上設置有與凸筋(11)相適配的定位槽(12)。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殼(3)的一側設置有穿線孔,所述穿線孔內設置有橡膠環。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內溫控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兩個第一導流板(9)均朝著面板蓋(1)的一側傾斜四十五度角,兩個第二導流板(10)相對著傾斜四十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