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卷煙制絲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
背景技術:
刀輥部件是SQ344切絲機完成切絲工作的關鍵部件之一,其主要構成為刀輥體、耳軸、刀輥主軸、運動分配機構、進刀機構、調刀機構以及切絲刀片、壓刀板、導絲條、左右端蓋等。刀輥體是切絲刀片安置及旋轉運動的主要載體,具有良好的動平衡性能,其上均勻地設置了10把傾斜式刀片,刀片經砂輪磨削后,形成具有橢圓曲線的刀刃,可充分提高切絲機的切削性能。
現有技術中的SQ344切絲機刀輥部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切絲機刀輥部件8與墻板6之間易形成積垢。由于刀輥部件與墻板之間間隙在設計時本來就不大,隨著灰塵及物料的不斷入侵,刀輥部件與墻板之間易集結煙垢,二者之間的間隙進一步變窄。同時,此處又處在切絲機內部,不便拆卸,自然就不便進行專業保養。當二者之間的積垢達到一定程度后,刀輥部件旋轉運動的阻抗力急劇增加,刀輥電機的驅動阻力也相應增加。當阻抗力超過刀輥電機的強度極限時,刀輥電機班中就會出現跳閘、停機,造成班中切絲生產中斷,影響切絲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存在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一種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能夠有效減少刀輥部件與墻板之間的煙塵積垢,使二者之間始終保持清潔,減少刀輥部件旋轉運動的阻抗力,減少刀輥電機的驅動阻力,減少刀輥電機班中的跳閘、停機次數,進一步降低班中設備故障停機率,改善切絲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包括壓縮空氣源、軟管、空氣調節閥、二位二通電磁閥、吹噴管,壓縮空氣源通過軟管與吹噴管連接,吹噴管安裝固定在切絲刀輥部件與墻板之間的縫隙處,壓縮空氣源與吹噴管之間的軟管上設有空氣調節閥、二位二通電磁閥,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通過導線與PLC控制器連接,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的通、斷電由PLC控制器控制。
進一步的,吹噴管的吹噴角為45°。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在軟管上的壓力表,用以顯示通過軟管的壓縮空氣壓力的大小。
進一步的,空氣調節閥采用手動調節閥。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作容易,經久耐用,有效地潔凈刀輥部件與墻板之間的煙塵積垢,從源頭上減少刀輥電機班中出現跳閘、停機次數,提高了切絲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壓縮空氣源;2—軟管;3—空氣調節閥;4—壓力表;5—二位二通電磁閥;6—墻板;7—吹噴管;8—刀輥部件;9—鋼帶;10—下料口;11—PLC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切絲機刀輥吹掃裝置包括壓縮空氣源1、軟管2、空氣調節閥3、壓力表4、二位二通電磁閥5、吹噴管7、PLC控制器11。
所述壓縮空氣源1通過氣管2與空氣調節閥3連接,所述空氣調節閥3通過氣管2與壓力表4連接,所述壓力表4通過氣管2與二位二通電磁閥5連接,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5通過軟管2與吹噴管7連接,吹噴管7安裝固定在SQ344切絲刀輥部件8與墻板6之間的縫隙處,所述二位二通電磁閥5通過導線連接至SQ344切絲機的PLC控制器11。
所述壓縮空氣源1的氣壓要大于等于0.8MPA,空氣調節閥3采用手動調節閥,軟管2為壓縮空氣軟管,二位二通電磁閥5所使用的電源電壓為24V,其通、斷電受制于PLC控制器11。吹噴管7為銅制密封管,其上均勻鉆有10個直徑為4.2MM的吹噴孔。
經過多次實驗,吹噴管7的最佳吹噴角度應能使吹下的積垢順導絲槽帶入下料口10,也就是導絲槽與下料口10間的夾角,經測算為45°角。這樣的吹噴角度能使SQ344切絲刀輥部件8與墻板6之間的積垢更易進入下料口10,減少刀輥部件8旋轉運動的阻抗力,進而減少刀輥電機的驅動阻力,從而達到減少刀輥電機班中的跳閘、停機次數的目的。
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具體工作方式為:
當壓縮空氣源1開通,按下SQ344切絲機刀輥啟動按鈕后,PLC控制器11通電工作,刀輥電機啟動,切絲機開始運轉工作。此時,PLC控制器11輸出24V直流電源,吹噴裝置中的觸點閉合,二位二通電磁閥5通電、導通,壓縮空氣源1產生的壓縮空氣通過吹噴管7對SQ344切絲刀輥部件8與墻板6之間的積垢進行吹氣清理,壓縮空氣壓力的大小可通過壓力表4進行顯示;若壓縮空氣壓力不夠,吹噴能力下降時,可通過空氣調節閥3來調整壓縮空氣量的大小。當關閉SQ344切絲機刀輥啟動按鈕后,PLC控制器11斷電,刀輥電機關閉,切絲機停止運轉工作。此時,PLC控制器11無輸出的24V直流電源,吹噴裝置中的觸點斷開,二位二通電磁閥5閉合,壓縮空氣關閉,吹噴管7停止吹氣。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作容易,經久耐用,有效地潔凈刀輥部件8與墻板6之間的煙塵積垢,從源頭上減少刀輥電機班中出現跳閘、停機次數,提高了切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