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造紙制漿廢水處理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應用于造紙制漿方面的廢水處理系統,均存在著結構復雜、占地面積大的缺陷,特別是其反應釜,大多采用的是固定攪拌槳的結構,只能橫向攪拌,不能縱向攪拌,因而廢水與化學原料的攪拌效率較低,影響了系統對廢水的處理效果。
部分產品進行了改進,例如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處理造紙制漿廢水的系統,申請號:201420793463.3,申請日:2014-12-16,包括水池,進水口通過管道與水池連通的水泵,與該水泵出水口連通的水力噴射器,通過吸氣管與水力噴射器連接的反應釜罐體,通過回水管與水力噴射器下部連接的集水箱,固定在反應釜罐體上的動力裝置,與動力裝置連接并伸入到反應釜罐體內部的攪拌軸,與該攪拌軸螺紋連接的縱向攪拌槳,一端固定在反應釜罐體上部內壁、另一端貫穿縱向攪拌槳并且端部設有擋塊的固定桿,連接在攪拌軸端部、用于防止縱向攪拌槳滑落的固定擋件,以及設置在固定擋件上的橫向攪拌槳 ;反應釜罐體上分別設有進水管、出料管。
上述技術方案的不足在于:攪拌機構(攪拌槳)過于復雜,而且攪拌機構位于反應釜罐體內部,維護麻煩;另外通過集水箱收集水分的設計集水效果并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設計一種無需攪拌槳且具有初步水渣分離功能的造紙制漿廢水回收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造紙制漿廢水處理回收系統,包括廢水池、反應罐、廢渣罐、排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池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有單向閥,所述排水管連通第一噴管,所述第一噴管連接反應罐下部一側,所述第一噴管通過支管連接有第二噴管,所述第二噴管對應第一噴管連接在反應罐下部另一側,所述排水管上還通過三通管連通有壓縮空氣管;
所述反應罐內底部設有錐形管狀的排水槽,所述反應罐頂部一側設有排氣管,所述反應罐內中部側壁環設有安裝環,所述安裝環頂面上安裝有側壁彎曲的緩沖套環,所述緩沖套環外側與反應罐側壁之間連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連通有廢渣罐。
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為:
通過壓縮空氣將廢水混合空氣沖入反應罐,由于安裝在反應罐兩側的第一噴管和第二噴管對應設置,故廢水在反應罐底部充分攪拌,隨著水位的上升并漫過緩沖套環時,由于廢水中纖維等物質表面被氣泡包圍,會不斷的上升并隨水流進入緩沖套環與反應罐側壁之間的間隙并進入排渣管,而大部分廢水以及少數殘渣進入排水槽。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壓縮空氣管上設有調節閥,其作用是調節氣流速度。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緩沖套環側壁采用軟質耐磨塑料制成,其作用是使其可以隨水流速度自動調節高度。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排水槽頂面設有過濾板,所述排水槽底部設有電控閘門,其作用是便于清理沉淀的殘渣。
其中優選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排水槽通過管道連接廢水池頂部,其作用是通過初步分流的水返回廢水池進行二次分流,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廢水處理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壓縮空氣混合廢水并且在反應罐下部對流沖擊,使得廢水中的纖維粘附上大量氣泡,從而實現廢水中的水渣分離,而且由于通入大量空氣,可以減緩廢水發酵發臭;另外通過二次分流,可以提高廢水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廢水池;2、三通管;3、第一噴管;4、支管;5、第二噴管;6、反應罐;7、排水槽;8、排渣管;9、廢渣罐;10、安裝環;11、緩沖套環;12、排氣管;13、壓縮空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造紙制漿廢水處理回收系統,包括廢水池1、反應罐6、廢渣罐9、排水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池1底部設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有單向閥,所述排水管連通第一噴管3,所述第一噴管3連接反應罐6下部一側,所述第一噴管3通過支管4連接有第二噴管5,所述第二噴管5對應第一噴管3連接在反應罐6下部另一側,所述排水管上還通過三通管2連通有壓縮空氣管13;所述反應罐6內底部設有錐形管狀的排水槽7,所述反應罐6頂部一側設有排氣管12,所述反應罐6內中部側壁環設有安裝環10,所述安裝環10頂面上安裝有側壁彎曲的緩沖套環11,所述緩沖套環11外側與反應罐6側壁之間連通有排渣管8,所述排渣管8連通有廢渣罐9。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是,可在所述壓縮空氣管13上設有調節閥,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還包括,所述緩沖套環11側壁采用軟質耐磨塑料制成,其余結構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
實施例4
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還包括,可在所述排水槽7頂面設有過濾板,所述排水槽7底部設有電控閘門,其余結構與實施例3完全相同。
實施例5
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還包括,所述排水槽7通過管道連接廢水池1頂部,其余結構與實施例4完全相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