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回收處理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工業生產耗水量很大,同時產生大量的高濃鹽水,對水環境造成了較嚴重的污染。目前針對此類高鹽水,傳統方法使用建蒸發塘自然蒸發,或利用蒸汽及電能結晶蒸發,此類工藝存在水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占地面積大,投資高,耗能高等缺點,且不能使可溶性無機鹽與水分離更完全的分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高濃度鹽水處理回收的利用率低,占地面積大,投資高,耗能高等缺點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包括:鹽水箱、出液閥、第一水泵、出液管、雜質箱、排氣孔、過濾器、進液管道、第二水泵、初級過濾層、高級過濾層、反應罐、反滲透層、觀察窗、回收閥、回收箱、晶體排放管、進料口、蒸發器;
鹽水箱的上端安裝有進料口,鹽水箱的底部安裝有出液閥,出液閥的輸出端安裝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輸出端安裝有出液管;出液管的末端與過濾器相連接,過濾器的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雜質箱,雜質箱上安裝有排氣孔;過濾器的上端安裝有進液管道,進液管道通過第二水泵與反應罐相連通,反應罐的內部從左到右依次安裝有初級過濾層、高級過濾層、反滲透層,反滲透層左側的反應罐下端連接蒸發器,蒸發器末端安裝有晶體排放管,反應罐的右側設置有觀察窗;反應罐的末端安裝有回收閥,回收閥的輸出端通過管道與回收箱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還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鹽水箱上安裝有液位計,液位計上設置有刻度尺。
所述的第二水泵采用高壓泵,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均安裝有數字壓力表,數字壓力表上安裝有報警器,數字壓力表的信號輸出端與報警器相連接。
所述的雜質箱的內部安裝有重力傳感器。
所述的反應罐的內壁上安裝有過濾層固定支架。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該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加快了鹽水的循環,提高了效率;鹽水在反應罐內進行反應,能夠實現能量的回收內部使用,整體工藝組合裝置,占地面積小節約了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鹽水箱;2、出液閥;3、第一水泵;4、出液管;5、雜質箱;6、排氣孔;7、過濾器;8、進液管道;9、初級過濾層;10、高級過濾層;11、反應罐;12、反滲透層;13、觀察窗;14、第二水泵;15、回收閥;16、回收箱;17、晶體排放管;18、進料口;19、蒸發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所示:該高濃鹽水處理及資源回收組合裝置包括:鹽水箱1、出液閥2、第一水泵3、出液管4、雜質箱5、排氣孔6、過濾器7、進液管道8、初級過濾層9、高級過濾層10、反應罐11、反滲透層12、觀察窗13、第二水泵14、回收閥15、回收箱16、晶體排放管17、進料口18、蒸發器19;
鹽水箱1的上端安裝有進料口18,鹽水箱1的底部安裝有出液閥2,出液閥2的輸出端安裝有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的輸出端安裝有出液管4;出液管4的末端與過濾器7相連接,過濾器7的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雜質箱5,雜質箱5上安裝有排氣孔6;過濾器7的上端安裝有進液管道8,進液管道8通過第二水泵14與反應罐11相連通,反應罐11的內部從左到右依次安裝有初級過濾層9、高級過濾層10、反滲透層12,反滲透層12左側的反應罐11下端連接蒸發器19,蒸發器19末端安裝有晶體排放管17,反應罐11的右側設置有觀察窗13;反應罐11的末端安裝有回收閥15,回收閥15的輸出端通過管道與回收箱16相連通。
所述的鹽水箱1上安裝有液位計,液位計上設置有刻度尺。
所述的第二水泵14采用高壓泵,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14上均安裝有數字壓力表,數字壓力表上安裝有報警器,數字壓力表的信號輸出端與報警器相連接。
所述的雜質箱5的內部安裝有重力傳感器。
所述的反應罐11的內壁上安裝有過濾層固定支架。
鹽水通過進料口18進入鹽水箱1,將出液閥2調節至適量的流速,在第一水泵3的高壓作用下通過出液管4進入過濾器7,將鹽水中的雜質濾掉,雜質通過管道進入雜質箱5,去完雜質的鹽水通過進液管道8經過第二水泵14進入初級過濾層9和高級過濾層10,去除水中不溶性雜質,防止反滲透層12堵塞;在進入反應罐11進行反應結晶,結晶的工業鹽經過蒸發器19處理后通過晶體排放管17排除,水又進入反滲透層12,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機物及膠體,通過觀察窗13可觀察其變化狀態,然后打開回收閥15通過管道進入回收箱16。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