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綜合利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水相法進行氯化聚乙烯的生產過程中,合成的氯化聚乙烯粗品依次經脫酸、中和、脫堿幾道工序后進入離心干燥制得成品。其中,現有技術中對脫堿過程中產生的含有一定熱能的淡堿水一般采用直接進污水站排放的方式進行處理,使大量水資源和部分熱能被浪費掉,同時也造成其中所含帶的部分弱堿的損失。而脫酸釜的脫酸過程是采用水洗方式除去物料表面的酸性物質,由于物料中帶有大量低濃度鹽酸,其處理工作量大,直接進污水站處理也造成能源和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通過對脫堿裝置與脫酸裝置進行有機整合,利用脫堿后的熱水對氯化聚乙烯含酸漿料進料浸泡洗滌,利用脫堿水中所含有的淡堿與鹽酸進行中和反應,既加快了水洗脫酸的效率,又大幅節約水資源,降低能耗,從而將含有熱能的淡堿水全部回收用于水洗脫酸工序,實現對其中的弱堿、熱能和水最大限度地利用。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包括脫堿釜和堿水池,所述脫堿釜的下封頭上設置有清洗水進口,所述脫堿釜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堿過濾裝置,所述脫堿過濾裝置包括水平設置且沿所述脫堿釜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堿籠;各所述脫堿籠出料口通過集堿管道連通有所述堿水池,所述堿水池的另一端設置有堿液泵,所述堿液泵的出口端連通有脫酸釜的進料口,所述脫酸釜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酸過濾裝置,所述脫酸過濾裝置包括水平設置且沿所述脫酸釜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酸籠;各所述脫酸籠的出料口通過稀酸水管道連通污水站。
其中,各所述脫堿籠及各所述脫酸籠的外部均套設有濾網袋。
進一步地,各所述脫堿籠的出口端均設置有排堿閥門,各所述排堿閥門均設置于所述脫堿釜的外部,且各所述脫堿籠通過各所述排堿閥門與所述集堿管道相連通。
進一步地,各所述脫酸籠的出口端均設置有排酸閥門,各所述排酸閥門均設置于所述脫酸釜的外部,且各所述脫酸籠通過各所述排酸閥門與所述稀酸水管道相連通。
其中,所述脫堿釜與所述脫酸釜的釜體上均豎直設置有由驅動裝置驅動的攪拌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脫堿釜與所述脫酸釜底部均設置有物料采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脫堿釜下封頭的一側還設置有清洗水入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其包括脫堿釜和堿水池,脫堿釜的下封頭上設置有清洗水進口,脫堿釜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堿過濾裝置,脫堿過濾裝置包括水平設置且沿脫堿釜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堿籠;各脫堿籠出料口通過集堿管道連通有堿水池,堿水池的另一端設置有堿液泵,堿液泵的出口端連通有脫酸釜的進料口,脫酸釜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酸過濾裝置,脫酸過濾裝置包括水平設置且沿脫酸釜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酸籠;各脫酸籠的出料口通過稀酸水管道連通污水站。此結構將脫堿工序產生的淡堿水通過集堿管道統一收集,在位差的作用下,淡堿水集中收集到堿水池中,由堿液泵將淡堿水泵入水洗脫酸工序的脫酸釜中,利用含有一定熱值的熱堿水與氯化聚乙烯漿料中的鹽酸發生中和反應,并通過浸泡、洗滌的方式,將氯化聚乙烯漿料中的剩余的未反應的鹽酸移出脫酸釜進污水站進行處理,實現了脫酸與脫堿工序的有機整合,既加快了水洗脫酸的效率,又實現了脫堿后淡堿水的有效綜合利用,同時大幅節約了脫酸工序所需的水資源,并降低了能耗。脫堿籠和脫酸籠分別沿各釜體的徑向均布,此結構將原有釜體底部下封頭上垂直均布的多個脫堿籠、脫酸籠的安裝位置提升至下封頭的上部,并水平均布在釜體四周,由于采取水平安裝的方式,安裝與檢修時,利用其自身的重力即可在安裝位置處固定,相較原有需要從釜體自下而上垂直安裝時的難度降低。此外,在釜體內的水平安裝可以大幅度減少漿料在籠體濾網四周的聚集,從而減輕了對水洗脫堿、脫酸及過濾效率的影響,更換濾網也更加便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脫堿釜,2.脫堿過濾裝置,3.集堿管道,4.堿水池,5.堿液泵,6.脫酸釜,7.脫酸過濾裝置,8.稀酸水管道,9.污水站,10.脫堿籠,11.排堿閥門,12.脫酸籠,13.排酸閥門,14.驅動裝置,15.攪拌裝置,16.物料采出口,17.清洗水進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氯化聚乙烯脫堿水綜合回收利用系統,包括脫堿釜1和堿水池4,脫堿釜1的下封頭上設置有清洗水進口17,脫堿釜1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堿過濾裝置2,脫堿過濾裝置2包括水平設置且沿脫堿釜1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堿籠10;各脫堿籠10出料口通過集堿管道3連通有堿水池4,堿水池4的另一端設置有堿液泵5,堿液泵5的出口端連通有脫酸釜6的進料口,脫酸釜6下封頭的上方設置有脫酸過濾裝置7,脫酸過濾裝置7包括水平設置且沿脫酸釜6的徑向均布的多個脫酸籠12;各脫酸籠12的出料口通過稀酸水管道8連通污水站9。
如圖1所示,各脫堿籠10及各脫酸籠12的外部均套設有濾網袋。其中,各脫堿籠10的出口端均設置有排堿閥門11,各排堿閥門11均設置于脫堿釜1的外部,且各脫堿籠10通過各排堿閥門11與集堿管道3相連通。各脫酸籠12的出口端均設置有排酸閥門13,各排酸閥門13均設置于脫酸釜6的外部,且各脫酸籠12通過各排酸閥門13與稀酸水管道8相連通。
如圖1所示,脫堿釜1與脫酸釜6的釜體上均豎直設置有由驅動裝置14驅動的攪拌裝置15,底部均設置有物料采出口16。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脫堿工序產生的淡堿水通過PPR集堿管道3統一收集,在位差的作用下,淡堿水集中收集到堿水池4中,由堿液泵5將淡堿水泵入水洗脫酸工序的脫酸釜6中,利用含有一定熱值的熱堿水與氯化聚乙烯漿料中的鹽酸發生中和反應,并通過浸泡、洗滌的方式,將氯化聚乙烯漿料中的剩余的未反應的鹽酸移出脫酸釜6進污水站9進行處理。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脫堿過濾裝置2與脫酸過濾裝置7進行有機整合,利用脫堿后的熱水對氯化聚乙烯含酸漿料進料浸泡洗滌,利用脫堿水中所含有的淡堿與鹽酸進行中和反應,既加快了水洗脫酸的效率,又大幅節約水資源,降低能耗,從而將含有熱能的淡堿水全部回收用于水洗脫酸工序,實現對其中的弱堿、熱能和水最大限度地利用。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因此,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置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