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噴涂油管固化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
背景技術:
油管腐蝕是困擾油田開采的一大難題,而油管的內壁腐蝕是引起管材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油管內壁進行噴涂防腐涂料是目前油田解決油管腐蝕的有效方式之一,油管內噴涂的防腐工藝中有一項重要的固化環節需要加熱爐來配合實現,現有的加熱設備有中頻加熱爐、臺車爐和通過式電阻爐。
但是,他們均存在缺陷,具體如下:1、中頻加熱爐主要缺點:加熱溫度不均勻,加熱時間短不能控制涂層的正常流平,在使用中頻爐加熱時,油管由滾輪線等方式通過中頻爐線圈,通過速度和油管與線圈的同心度都嚴重影響中頻爐的加熱溫度,中頻爐只具備加熱功能,沒有保溫功能,對防腐涂層的固化存在較大弊端;2、臺車爐主要缺點:無法保證涂層均勻固化,臺車爐在加熱時,油管堆放在臺車上,油管無法旋轉,涂料在固化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淌到油管圓周底端,造成嚴重的厚薄不均、固化失敗;3、通過式電阻爐主要缺點:無法保證涂層均勻固化,通過式電阻爐在加熱時,是采用傳動拖鏈或者螺旋推進的方式將油管依次通過電阻爐,油管自身旋轉非常慢,無法克服涂料在重力作用下的流淌趨勢,造成嚴重的厚薄不均、固化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的油管內噴涂的防腐工藝中加熱設備在對油管內涂層進行固化時存在加熱溫度不均和無法保證涂層均勻固化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包括機架、推進舉升機構和至少三組的旋轉機構;每組旋轉機構均包括旋轉支撐梁、旋轉輪和支撐輪,每個旋轉支撐梁均平行的設置在機架的上端面上,在每個旋轉支撐梁上均設置有至少兩個繞水平軸前后向旋轉的旋轉輪,相鄰兩個旋轉輪之間設置有一個能夠繞水平軸前后向旋轉的支撐輪,所有旋轉輪的相同端均設置有動力輸入端,在機架的后端上設置有與旋轉支撐梁水平垂直的動力軸,對應每組旋轉機構的的動力軸上設置有主動輪,每個主動輪與與其對應的旋轉機構中旋轉輪的動力輸入端之間通過傳動鏈嚙合在一起,在機架上還設置有旋轉動力電機,旋轉動力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動力軸的輸入端連接在一起;在相鄰的兩組旋轉機構之間設置有一組推進舉升機構,每組推進舉升機構均包括承接梁、推進梁、舉升梁、連接支腿、推進電機和舉升電機,承接梁與旋轉支撐梁相平行的設置在機架的上端面上,在承接梁上設置有能夠相對承接梁向前/向后移動的推進梁,在每個推進梁的上端面上設置有至少三個的撥片,在機架的下部還設置有與每個承接梁在同一平面內相平行的舉升梁,每個承接梁的下端鉸接有至少兩個的連接支腿,每個連接支腿的下端與舉升梁鉸接在一起,所有的推進梁的一端分別與推進氣缸的活塞缸伸出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推進氣缸固定安裝在承接梁上,承接梁與機架之間設置有兩端均鉸接的調節連桿,所有的舉升梁的一端分別與舉升氣缸的活塞缸伸出端固定安裝在一起,舉升氣缸固定安裝在機架上,推進氣缸、調節連桿和舉升氣缸位于同一側;相鄰的支撐輪與旋轉輪之間對應相鄰的兩個撥片之間并形成一個油管旋轉位。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還包括管擋機構;在機架的上端面上還設置有管擋機構,管擋機構包括第一管擋裝置和第二管擋裝置,在機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管擋裝置和第二管擋裝置,第一管擋裝置和第二管擋裝置均包括管擋支撐梁,所有的管擋支撐梁與旋轉支撐梁平行,第一管擋裝置的管擋支撐梁和第二管擋裝置上的管擋支撐梁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能夠對油管進行限位并能夠同時隨油管作繞豎直軸旋轉的限位擋輪,第一管擋裝置的限位擋輪和第二管擋裝置的限位擋輪相向且個數相對應、位置相對應,每個第一管擋裝置的限位擋輪與與其相對應的第二管擋裝置的限位擋輪為一組限位擋輪,每組限位擋輪對應一個油管旋轉位。
上述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還包括PLC,旋轉動力電機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旋轉動力電機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旋轉動力電機的信號輸入端與PLC旋轉動力電機信號輸出端電連接,舉升氣缸的信號輸出端與PLC舉升氣缸信號輸入端電連接,舉升氣缸的信號輸入端與PLC舉升氣缸信號輸出端電連接,推進氣缸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推進氣缸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推進氣缸的信號輸入端與PLC推進氣缸信號輸出端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通過旋轉機構和推進舉升機構的配合,使得油管在恒溫爐中可獲得較高旋轉速度的同時,步進式推進方式可以使生產連續進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油管加熱的溫度更加均勻,油管內防腐涂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在油管內壁均勻流平,直至完全固化,有效保證油管內部涂層均勻固化。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俯視半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左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機架,2為旋轉支撐梁,3為旋轉輪,4為支撐輪,5為動力軸,6為主動輪,7為旋轉動力電機,8為承接梁,9為推進梁,10為舉升梁,11為連接支腿,12為推進電機,13為舉升電機,14為撥片,15為調節連桿,16為油管,17為第一管擋裝置,18為第二管擋裝置,19為管擋支撐梁。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2所示,該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包括機架1、推進舉升機構和至少三組的旋轉機構;每組旋轉機構均包括旋轉支撐梁2、旋轉輪3和支撐輪4,每個旋轉支撐梁2均平行的設置在機架1的上端面上,在每個旋轉支撐梁2上均設置有至少兩個繞水平軸前后向旋轉的旋轉輪3,相鄰兩個旋轉輪3之間設置有一個能夠繞水平軸前后向旋轉的支撐輪4,所有旋轉輪3的相同端均設置有動力輸入端,在機架1的后端上設置有與旋轉支撐梁2水平垂直的動力軸5,對應每組旋轉機構的的動力軸5上設置有主動輪6,每個主動輪6與與其對應的旋轉機構中旋轉輪3的動力輸入端之間通過傳動鏈嚙合在一起,在機架1上還設置有旋轉動力電機7,旋轉動力電機7的動力輸出端與動力軸5的輸入端連接在一起;在相鄰的兩組旋轉機構之間設置有一組推進舉升機構,每組推進舉升機構均包括承接梁8、推進梁9、舉升梁10、連接支腿11、推進電機12和舉升電機13,承接梁8與旋轉支撐梁2相平行的設置在機架1的上端面上,在承接梁8上設置有能夠相對承接梁8向前/向后移動的推進梁9,在每個推進梁9的上端面上設置有至少三個的撥片14,在機架1的下部還設置有與每個承接梁8在同一平面內相平行的舉升梁10,每個承接梁8的下端鉸接有至少兩個的連接支腿11,每個連接支腿11的下端與舉升梁10鉸接在一起,所有的推進梁9的一端分別與推進氣缸12的活塞缸伸出端固定安裝在一起,推進氣缸12固定安裝在承接梁8上,承接梁8與機架1之間設置有兩端均鉸接的調節連桿15,所有的舉升梁10的一端分別與舉升氣缸13的活塞缸伸出端固定安裝在一起,舉升氣缸13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推進氣缸12、調節連桿15和舉升氣缸13位于同一側;相鄰的支撐輪4與旋轉輪3之間對應相鄰的兩個撥片14之間并形成一個油管旋轉位。
每個油管旋轉位上均放置有一根橫架的油管16,在油管16旋轉時,推進舉升機構位于旋轉機構下方。
旋轉動力電機由變頻器控制,根據各種管徑的不同可以設定適宜的轉速,使油管16內壁涂料獲得最佳的離心力。
在舉升氣缸13的活塞桿為回收狀態時,承接梁和舉升梁之間鉸接的連接支腿11呈傾斜狀態,因此,當舉升氣缸13的活塞桿伸出后,連接支腿11慢慢運動至豎直狀態,承接梁8被舉起,調節連桿15能夠控制承接梁8不發生明顯的水平偏移進而影響承接梁8的舉升高度,當承接梁8被舉升到位后,推進氣缸12的活塞桿伸出,推動推進梁9移動,每根油管16此時位于相對應的油管旋轉位的兩個撥片14之間,推進梁9在推進氣缸12的作用下油管16推至下一個油管旋轉位,實現油管16的舉升推進過程。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2所示,該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還包括管擋機構;在機架1的上端面上還設置有管擋機構,管擋機構包括第一管擋裝置17和第二管擋裝置18,在機架1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管擋裝置17和第二管擋裝置18,第一管擋裝置17和第二管擋裝置18均包括管擋支撐梁19,所有的管擋支撐梁19與旋轉支撐梁2平行,第一管擋裝置17的管擋支撐梁19和第二管擋裝置18上的管擋支撐梁19上設置有至少兩個能夠對油管16進行限位并能夠同時隨油管16作繞豎直軸旋轉的限位擋輪,第一管擋裝置17的限位擋輪和第二管擋裝置18的限位擋輪相向且個數相對應、位置相對應,每個第一管擋裝置17的限位擋輪與與其相對應的第二管擋裝置18的限位擋輪為一組限位擋輪,每組限位擋輪對應一個油管旋轉位。在油管16兩端安裝限位擋輪,在油管16旋轉的過程中,限位擋輪隨油管可以同時旋轉,一方面防止油管16在高速旋轉時產生橫向移動,另一方面也減小了限位擋輪對油管16進行限位時的摩擦,油管與限位擋輪的接觸為限位擋輪的下部與油管的圓周上邊接觸,或者,油管與限位擋輪的接觸為限位擋輪的上部與油管的圓周下邊接觸。
如附圖1、2所示,該內噴涂油管步進旋轉式裝置還包括PLC,旋轉動力電機7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旋轉動力電機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旋轉動力電機7的信號輸入端與PLC旋轉動力電機信號輸出端電連接,舉升氣缸13的信號輸出端與PLC舉升氣缸信號輸入端電連接,舉升氣缸13的信號輸入端與PLC舉升氣缸信號輸出端電連接,推進氣缸12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推進氣缸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推進氣缸12的信號輸入端與PLC推進氣缸信號輸出端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首先解決了加熱爐的溫度恒定問題,其次采用步進式油管旋轉機構,油管16在通過恒溫爐時作用于旋轉機構上,使油管16高速旋轉,油管16內防腐涂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在油管16內壁均勻流平,直至完全固化。
使用時,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加熱恒溫系統中,加熱恒溫系統包括加熱電阻絲和熱電偶溫控兩個部分,由于油管長度9.3米至9.6米,所以整個爐腔設計為11米,將加熱電阻絲平均劃分為五部分,五個區域獨立溫控,結合油管高速旋轉以保證油管溫度加熱均勻,避免局部溫度過高或過低,整個恒溫爐溫度控制在±5℃;在油管旋轉時,推進舉升機構位于旋轉機構下方。
本實用新型采用步進式推進方式,運行流程如:油管16在旋轉輪3上旋轉→旋轉輪3停止(設定時間到)→舉升氣缸13推出→油管16整體舉升→推進氣缸12推出→舉升氣缸13復位→旋轉輪3恢復旋轉→推進氣缸12復位→重復運行以上流程。
具體流程為:油管16在旋轉輪上旋轉,當設定的時間到后,PLC控制中心向旋轉動力電機7發出信號,旋轉動力電機7停止工作,旋轉輪3停止旋轉,然后,PLC控制中心向舉升氣缸13發出信號,舉升氣缸13的活塞桿伸出,將油管16整體舉升,然后PLC控制中心向推進氣缸12發出信號,推進氣缸12的活塞桿伸出,將油管16推至下一個油管旋轉位,PLC控制中心向舉升氣缸13發出信號,舉升氣缸13的活塞桿收回,油管16整體回落,油管16整體進入相應的下一個油管旋轉位,PLC控制中心向旋轉動力電機7發出信號,旋轉動力電機7開始工作,旋轉輪3開始旋轉,PLC控制中心向推進氣缸12發出信號,推進氣缸12復位,重復運行以上流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油管16在恒溫爐中可獲得較高速度的旋轉而且步進式推進方式可以使生產連續進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其中,每個油管16在恒溫爐中高速旋轉是通過至少三排的旋轉輪3同時作用于油管16上,再加上油管16兩端的限位擋輪定位,保證了油管16高速穩定的旋轉,油管16的向前推進是通過步進推進系統來實現的,油管16在旋轉過程中,推進舉升機構位于旋轉輪下方,不會影響油管16的正常旋轉,設定推進時間到,推進舉升機構將爐內油管16整體舉升高過旋轉機構,撥片將油管16向前推入到下一個油管旋轉位,爐外需要處理的油管16進入第一個油管旋轉位,處理完的最后一支油管16通過推進舉升機構推到爐外的檢驗架上,實現了油管16的連續生產。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