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性樹脂生產一體化裝置。
背景技術:
水性樹脂的生產過程是將各種原材料按固定的比例和固定的添加順序進行混合攪拌,生產完成后需要對半成品漿液進行過濾,去除其中的雜質和一些未充分混合的結塊原材料,從而獲得符合標準的成品漿液。現有的生產工藝都是先用攪拌罐進行攪拌,攪拌完成后再倒出半成品進行過濾,操作比較麻煩,且某些水性樹脂漿液較稠,過濾時如果不加壓力,則過濾速度很慢,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于是設計一種水性樹脂生產一體化裝置成為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性樹脂生產一體化裝置,它可以將攪拌和過濾功能集于一體,原材料加入罐體后,出料口直接排出經過濾后的合格成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水性樹脂生產一體化裝置,包括罐體,還包括活塞裝置,當活塞裝置完全推入罐體時,罐體被活塞裝置隔離為上部的攪拌腔和下部的過濾腔,所述攪拌腔頂部設有加料口,所述攪拌腔內設有攪拌槳,所述攪拌槳由罐體上方的電機驅動,所述過濾腔底層設有濾網,所述活塞裝置穿過濾網和罐體的底部且穿透位置設有密封圈,所述過濾腔的底部設有帶閥門的出料口,所述過濾腔的頂部設有帶閥門的排氣口,所述攪拌腔底部設有管道連接過濾腔,所述管道設有開關閥門。
進一步地,當活塞裝置完全推入罐體時,所述攪拌腔的容積小于過濾腔。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活塞裝置完全推入罐體,關閉管道,隨后通過加料口向攪拌腔內有序的加入各種原材料,在攪拌槳的作用下,逐漸形成半成品漿液,等到攪拌腔內原材料混合均勻且反應完畢后,打開管道和排氣口,關閉出料口,此時半成品漿液在攪拌槳的推動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漸流入過濾腔,等到攪拌腔內的半成品漿液全部流入過濾腔后,關閉管道和排氣口,打開出料口,控制活塞裝置緩慢向下推動,此時出料口便排出經過濾后的合格成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可以將攪拌和過濾功能集于一體,原材料加入罐體后,出料口直接排出經過濾后的合格成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對于生產較稠的水性樹脂效果非常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活塞裝置完全推入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活塞裝置向下推到濾網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罐體,2-活塞裝置,3-攪拌腔,4-過濾腔,5-攪拌槳,6-電機,7-濾網,8-管道,9-出料口,10-排氣口,11-加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水性樹脂生產一體化裝置,包括罐體1,還包括活塞裝置2,當活塞裝置2完全推入罐體1時,罐體1被活塞裝置2隔離為上部的攪拌腔3和下部的過濾腔4,所述攪拌腔3頂部設有加料口11,所述攪拌腔3內設有攪拌槳5,所述攪拌槳5由罐體1上方的電機6驅動,所述過濾腔4底層設有濾網7,所述活塞裝置2穿過濾網7和罐體1的底部且穿透位置設有密封圈,所述過濾腔4的底部設有帶閥門的出料口9,所述過濾腔4的頂部設有帶閥門的排氣口10,所述攪拌腔3底部設有管道8連接過濾腔4,所述管道8設有開關閥門。
進一步地,當活塞裝置2完全推入罐體1時,所述攪拌腔3的容積小于過濾腔4。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活塞裝置2完全推入罐體1,關閉管道8,隨后通過加料口11向攪拌腔3內有序的加入各種原材料,在攪拌槳5的作用下,逐漸形成半成品漿液,等到攪拌腔3內原材料混合均勻且反應完畢后,打開管道8和排氣口10,關閉出料口9,此時半成品漿液在攪拌槳5的推動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逐漸流入過濾腔4,等到攪拌腔3內的半成品漿液全部流入過濾腔4后,關閉管道8和排氣口10,打開出料口9,控制活塞裝置2緩慢向下推動,此時出料口9便排出經過濾后的合格成品。
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可以將攪拌和過濾功能集于一體,原材料加入罐體1后,出料口9直接排出經過濾后的合格成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對于生產較稠的水性樹脂效果非常好。
以上公開的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實用新型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