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工件養(yǎng)護,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
背景技術:
1、在閥類工件生產后,需要對閥類工件的內壁進行涂油處理,涂抹的油可以使閥類工件在進行安裝使用時,可以更好的與其配合使用的組件進行組裝。
2、現(xiàn)有的對閥類工件內壁進行涂油的方式,一般選擇人工進行手動涂抹,利用人工進行操作的方式,一方面人工操作達到一定次數(shù)后會造成涂抹不均勻的情況,另一方面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有對閥類工件的內壁進行涂油操作時涂油不均勻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包括可上下移動的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驅動結構,設置在驅動結構一側的涂油結構,以及用于對驅動結構與涂油結構進行連接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結構包括與基座轉動連接的軸套,偏心開設在軸套內部的放置槽,插入放置槽內且與軸套相對轉動的注油閥,所述注油閥下端伸出軸套用于與待涂油工件的內側壁接觸。
3、優(yōu)選的,所述注油閥包括閥體,與閥體出口螺紋連接且與其連通的注油頭,所述注油頭內開設有與閥體連通的油路,所述注油頭側壁上開設有多個與右路連通的出油孔。
4、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與驅動結構配合使用的主動帶輪,經(jīng)皮帶與主動帶輪連接的輔助帶輪,所述輔助帶輪與軸套固定連接。
5、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結構包括與基座轉動連接的滾珠絲杠,所述滾珠絲杠與主動帶輪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結構還包括套裝在滾珠絲杠上且與滾珠絲杠螺紋連接的滾珠絲杠螺母,所述滾珠絲杠螺母與基座滑動連接,所述驅動結構還包括用于對滾珠絲杠螺母進行驅動的氣缸。
6、優(yōu)選的,所述放置槽內同心設有滾針軸承,所述滾針軸承內壁經(jīng)襯套與閥體配合使用。
7、優(yōu)選的,所述基座一側設有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對基座以及其上的驅動結構和涂油結構進行上下移動,促使涂油結構向待涂油組件內壁靠近。
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中利用偏心設置的放置槽實現(xiàn)對注油閥的偏心轉動,從而使在注油閥轉動的過程中,注油頭始終與待涂油工件的內壁貼合,模擬人工手動的對待涂油工件內壁進行涂油的動作,利用機械的精確性,確保每次涂油均可對待涂油工件內壁進行均勻涂油,保證了均勻涂油動作的復現(xiàn)性。
1.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包括可上下移動的基座(1),設置在基座(1)上的驅動結構,設置在驅動結構一側的涂油結構,以及用于對驅動結構與涂油結構進行連接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結構包括與基座(1)轉動連接的軸套(2),偏心開設在軸套(2)內部的放置槽(3),插入放置槽(3)內且沿放置槽(3)進行轉動的注油閥,所述注油閥下端伸出軸套(2)用于與待涂油工件的內側壁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閥包括閥體(4),與閥體(4)出口螺紋連接且與其連通的注油頭(5),所述注油頭(5)內開設有與閥體(4)連通的油路(6),所述注油頭(5)側壁上開設有多個與右路連通的出油孔(7)。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與驅動結構配合使用的主動帶輪(8),經(jīng)皮帶(9)與主動帶輪(8)連接的輔助帶輪(10),所述輔助帶輪(10)與軸套(2)固定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結構包括與基座(1)轉動連接的滾珠絲杠(11),所述滾珠絲杠(11)與主動帶輪(8)固定連接,所述驅動結構還包括套裝在滾珠絲杠(11)上且與滾珠絲杠(11)螺紋連接的滾珠絲杠螺母(12),所述滾珠絲杠螺母(12)與基座(1)滑動連接,所述驅動結構還包括用于對滾珠絲杠螺母(12)進行驅動的氣缸(13)。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3)內同心設有滾針軸承(14),所述滾針軸承(14)內壁經(jīng)襯套(15)與閥體(4)配合使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閥類工件內壁的均勻涂油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一側設有升降機構(16),升降機構(16)對基座(1)以及其上的驅動結構和涂油結構進行上下移動,促使涂油結構向待涂油組件內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