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研磨,尤其涉及一種研缽裝置。
背景技術:
1、研缽裝置是研磨固體物質或進行粉末狀固體混和的常見容器。
2、傳統的研缽裝置通常包括配套使用的研缽和缽杵,然而研磨物料在研磨過程中容易飛濺出研缽。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在研缽上加裝密封蓋,缽杵穿過密封蓋深入研缽中進行研磨,但是缽杵與研缽的接觸面積受限明顯,導致研磨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研缽裝置,用于解決現有的研缽裝置研磨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研缽裝置,包括:研缽體和研磨棒;
3、所述研缽體的開口端可拆卸的密封連接有研缽蓋;
4、所述研缽蓋開設有蓋通孔,所述蓋通孔外嵌設有彈性套罩,所述彈性套罩的上端面的端面寬度小于下端面的端面寬度;
5、所述研磨棒穿設所述彈性套罩伸入所述研缽體的內腔。
6、可選地,所述彈性套罩的數量為多個;
7、多個連接的所述彈性套罩之間的端面寬度由下而上依次減小。
8、可選地,所述研缽蓋嵌設有可視窗口。
9、可選地,所述研缽蓋外設有研缽蓋柄。
10、可選地,所述研缽蓋設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與所述研缽體的開口端密封連接。
11、可選地,所述研缽體的開口端設有凸槽;
12、所述限位件為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凸槽配合連接。
13、可選地,所述研磨棒呈類圓柱結構。
14、可選地,所述研磨棒包括依次連接的握持部、過渡柄和研磨部;
15、所述握持部呈弧形圓臺狀;
16、所述過渡柄呈圓臺狀;
17、所述研磨部呈倒弧形圓臺狀,所述研磨部用于與所述研缽體的內腔抵接。
18、可選地,所述彈性套罩呈臺體狀。
19、可選地,所述研缽體呈碗狀。
20、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
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研缽裝置,包括:研缽體和研磨棒;研缽體的開口端可拆卸的密封連接有研缽蓋;研缽蓋開設有蓋通孔,蓋通孔外嵌設有彈性套罩,彈性套罩的上端面的端面寬度小于下端面的端面寬度;研磨棒穿設彈性套罩伸入研缽體的內腔。通過研缽蓋和彈性罩體防止待研磨物料向外飛濺的同時,基于彈性罩體上小下大的彈性結構,提升了研磨棒在研缽體的內腔中的擺動幅度,增大了研磨棒與研缽體的內腔的接觸面積,從而促進了研磨棒與待研磨物料的緊密接觸,有效提高了研磨效率。
1.一種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缽體和研磨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套罩的數量為多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蓋嵌設有可視窗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蓋外設有研缽蓋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蓋設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與所述研缽體的開口端密封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體的開口端設有凸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棒呈類圓柱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棒包括依次連接的握持部、過渡柄和研磨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套罩呈臺體狀。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研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缽體呈碗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