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氣源干燥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氣體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1、氣體干燥裝置是一種用于去除氣體中水分或其他濕度成分的設備。在許多工業和實驗室應用中,需要處理干燥的氣體,因為濕氣可能對設備和工藝造成負面影響。氣體干燥裝置通過吸附、冷凝、膜分離、化學反應等方法,將氣體中的水分或濕度成分去除,從而得到干燥的氣體。
2、剛從空壓機出來的壓縮空氣,溫度可達140至170度之間,這時候空氣里面的水都是以氣體狀態存在。無法全面、快速實現水氣分離。只有溫度下降至一定溫度,空氣里的水才能完全變成液體狀態,即使冷干機也無法長時間保持到這個溫度。還會有大量的水以氣體的狀態運送到運用氣端,隨著運輸距離的加長,空氣的溫度逐漸降低,在管道運輸過程中冷熱交替,會產生大量的冷疑水。這就是為什么裝了冷干機,還是有大量冷疑水存在的原因。
3、現在亟需一種在末端(用氣端)干燥氣源的設備來解決這一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氣體干燥裝置,解決現有氣體干燥裝置結構復雜且需要換芯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氣體干燥裝置,包括:殼體、外管和內管;
3、所述殼體設置有靠近第一端設置的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以及靠近第二端設置的排水口;
4、所述外管設置在殼體內且兩者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外管的第二進氣口靠近殼體的第二端設置,所述第二進氣口處設置有具有第一通氣孔的第一限流片;
5、所述內管設置在外管內且兩者之間形成第二風道,所述內管的側面設置有第二通氣孔且與第二風道連通,所述內管的第三出氣口與第一出氣口連通。
6、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殼體包括端蓋、底蓋和管身,所述端蓋、底蓋分別設置在管身的兩端,所述管身與外管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設置在端蓋,所述排水口設置在管身。
7、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端蓋和底蓋分別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管身的兩端。
8、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端蓋包括內腔,所述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分別設置在端蓋側邊且與內腔連通的,所述端蓋還包括出氣通道,所述出氣通道的一端包括設置在端蓋中心的第四出氣口,所述出氣通道的另一端與第一出氣口連通,所述內腔與第一風道連通,所述第四出氣口與三出氣口連通。
9、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限流片至少設置一個,且所述第一限流片上布設有多個第一通氣孔,多個所述第一通氣孔圍繞第一限流片的中心區域靠邊緣設置。
10、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外管內還設置有第二限流片,所述第二限流片包括第一貫穿口和第三通氣孔,所述第一貫穿口設置在第二限流片的中心區域,所述內管穿過第一貫穿口設置,且所述第二限流片的便于抵靠至外管的內側。
11、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第二限流片至少設置一個,且所述第二限流片上布設有多個第三通氣孔,多個所述第三通氣孔圍繞第二限流片的第一貫穿口靠邊緣設置。
12、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第三出氣口設置在內管的一端,所述內管的另一端密封設置,多個所述第二通氣孔設置在內管的側面。
13、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內管在第三出氣口處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的另一端穿過外管與第四出氣口連通。
14、其中,較佳方案是,所述外管靠近所述端蓋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蓋板,所述蓋板設置有第二貫穿口,所述接頭的一端穿過所述蓋板的貫穿口并插入第四出氣口設置。
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一個用于設備末端(用氣端)的氣源干燥器,解決壓縮氣體在管道末端產生大量冷凝水的問題,并且本申請的氣源干燥器不需要濾芯,不需要額外的能源驅動,生產成本低,后期無需維護;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替代冷干機的功能,并且不需要能源驅動,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利用了離心力和多次壓縮的過程,有效地去除氣體中的水分,提高干燥效果,并最終使干燥的氣體順利流出裝置
1.一種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外管和內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端蓋、底蓋和管身,所述端蓋、底蓋分別設置在管身的兩端,所述管身與外管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設置在端蓋,所述排水口設置在管身。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和底蓋分別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管身的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包括內腔,所述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分別設置在端蓋側邊且與內腔連通的,所述端蓋還包括出氣通道,所述出氣通道的一端包括設置在端蓋中心的第四出氣口,所述出氣通道的另一端與第一出氣口連通,所述內腔與第一風道連通,所述第四出氣口與三出氣口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片至少設置一個,且所述第一限流片上布設有多個第一通氣孔,多個所述第一通氣孔圍繞第一限流片的中心區域靠邊緣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內還設置有第二限流片,所述第二限流片包括第一貫穿口和第三通氣孔,所述第一貫穿口設置在第二限流片的中心區域,所述內管穿過第一貫穿口設置,且所述第二限流片的便于抵靠至外管的內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流片至少設置一個,且所述第二限流片上布設有多個第三通氣孔,多個所述第三通氣孔圍繞第二限流片的第一貫穿口靠邊緣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氣口設置在內管的一端,所述內管的另一端密封設置,多個所述第二通氣孔設置在內管的側面。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在第三出氣口處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的另一端穿過外管與第四出氣口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氣體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靠近所述端蓋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蓋板,所述蓋板設置有第二貫穿口,所述接頭的一端穿過所述蓋板的貫穿口并插入第四出氣口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