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反應釜,尤其涉及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1、經檢索申請號202320060363.9公開了一種純化反應釜,包括:反應釜,設置有加熱區、降溫區;攪拌機構,安裝于反應釜上;加熱絲,置于加熱區中;第一降溫器,置于降溫區中;隔板,置于加熱區與降溫區之間,所述隔板設置有蒸汽流通口;泄壓口,置于反應釜上;其中,所述降溫區設置有第二降溫器。
2、該專利申請中的一種純化反應釜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隔板將加熱區與降溫區分隔,通過第一降溫器和第二降溫器與蒸汽進行換熱冷凝,并通過滴落口重新滴落到反應物中液體進行降溫,但是在這樣使用的過程中,該反應釜是通過蒸汽冷凝回流進行降溫操作的,使得該反應釜的降溫效率取決于蒸汽的量,而蒸汽的量則會隨著該反應釜的降溫操作而快速減少,導致該反應釜的降溫效果也在持續降低,降低了該設備的實用性,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包括反應釜主體、設置于反應釜主體底端內部的加熱組件以及設置于反應釜主體頂端左部的泄壓組件,反應釜主體內部設置有攪拌機構,攪拌機構包括與反應釜主體內部轉動連接的轉動軸桿以及設置于轉動軸桿上的攪拌器,轉動軸桿的頂端貫穿反應釜主體內腔頂壁面延伸至外部,轉動軸桿上設置有降溫機構,降溫機構包括與轉動軸桿頂端轉動連接的冷卻進入管、與轉動軸桿的外壁面底端左部固定連接的第一冷卻管、與轉動軸桿的外壁面底端右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冷卻管以及設置于冷卻進入管右側的冷卻排出管,冷卻排出管與轉動軸桿的頂端之間設置有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包括套設于轉動軸桿頂端外側連接環體。
3、進一步,所述反應釜主體的頂壁面左側固定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頂側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主動鏈輪。
4、進一步,所述轉動軸桿的外側壁面頂部固定安裝有與主動鏈輪相對應的被動鏈輪。
5、進一步,所述主動鏈輪與被動鏈輪之間連接有同步鏈條。
6、進一步,所述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兩者均呈c型狀。
7、進一步,所述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兩者呈對稱狀態設置。
8、進一步,所述轉動軸桿內部左上側位置貫穿開設有用于連通冷卻進入管以及第一冷卻管頂部的第一連接通孔。
9、進一步,所述轉動軸桿內部底端貫穿開設有用于連通第一冷卻管底部以及第二冷卻管底部的第二連接通孔。
10、進一步,所述轉動軸桿內部右上側位置貫穿開設有與第二冷卻管頂部相連通的第三連接通孔,第三連接通孔的頂端位于反應釜主體內腔外部設置。
11、進一步,所述連接環體底壁面與反應釜主體的頂壁面對應位置固定連接,連接環體與轉動軸桿處于同一軸心線上。
12、進一步,所述連接環體偏向軸心的一面開設有環形連通槽,環形連通槽的上下兩側內壁面偏向軸心的一側對稱開設有環形密封滑槽,環形密封滑槽內部滑動連接有與其相適配的環形密封滑板。
13、進一步,所述冷卻排出管的一端與連接環體的右端連通設置。
14、進一步,所述環形密封滑板偏向軸心的一面固定套入有與第三連接通孔頂端相連通的連接排出管。
15、有益效果
1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7、1、該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通過設置降溫機構和連接機構,使用時,將待加工的反應物加入反應釜主體內腔中,開啟加熱組件和驅動電機,通過加熱組件加熱對反應釜主體內腔的反應物提供反應所需的溫度,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通過主動鏈輪、同步鏈條和被動鏈輪帶動轉動軸桿上的攪拌器旋轉對反應物攪拌,使得加熱組件對反應物的加熱更加均勻,當需要對反應釜主體內腔中的反應物進行降溫時,將冷媒通過冷卻進入管以及第一連接通孔導入第一冷卻管內部,再通過第二連接通孔進入第二冷卻管內部,再通過第三連接通孔以及連接排出管導入環形連通槽內部并通過冷卻排出管排出,冷媒隨著轉動軸桿帶動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旋轉與反應釜主體內腔的反應物充分進行接觸,進而對反應物進行快速有效的降溫操作,且當轉動軸桿轉動時,會通過連接排出管帶動環形密封滑板沿環形密封滑槽進行轉動,始終對環形連通槽保持密封效果,以避免冷媒外泄造成污染等問題,以上操作簡單實用,結構合理緊湊,增強了該設備快速降溫功能,提高了該設備的實用性。
18、2、該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通過設置降溫機構,當轉動軸桿帶動第一冷卻管和第二冷卻管旋轉時,會對反應釜主體內腔的反應物進行輔助攪拌操作,進一步提高了該設備對反應物的加熱或降溫效率,進一步提高該設備的實用性。
1.一種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包括反應釜主體(10)、設置于反應釜主體(10)底端內部的加熱組件(11)以及設置于反應釜主體(10)頂端左部的泄壓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主體(10)內部設置有攪拌機構,攪拌機構包括與反應釜主體(10)內部轉動連接的轉動軸桿(15)以及設置于轉動軸桿(15)上的攪拌器(16),轉動軸桿(15)的頂端貫穿反應釜主體(10)內腔頂壁面延伸至外部,轉動軸桿(15)上設置有降溫機構,降溫機構包括與轉動軸桿(15)頂端轉動連接的冷卻進入管(21)、與轉動軸桿(15)的外壁面底端左部固定連接的第一冷卻管(22)、與轉動軸桿(15)的外壁面底端右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冷卻管(23)以及設置與冷卻進入管(21)右側的冷卻排出管(24),冷卻排出管(24)與轉動軸桿(15)的頂端之間設置有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包括套設于轉動軸桿(15)頂端外側連接環體(2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主體(10)的頂壁面左側固定安裝有驅動電機(17),驅動電機(17)頂側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主動鏈輪(18),轉動軸桿(15)的外側壁面頂部固定安裝有與主動鏈輪(18)相對應的被動鏈輪(19),主動鏈輪(18)與被動鏈輪(19)之間連接有同步鏈條(2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卻管(22)和第二冷卻管(23)兩者均呈c型狀,第一冷卻管(22)和第二冷卻管(23)兩者呈對稱狀態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桿(15)內部左上側位置貫穿開設有用于連通冷卻進入管(21)以及第一冷卻管(22)頂部的第一連接通孔(25),轉動軸桿(15)內部底端貫穿開設有用于連通第一冷卻管(22)底部以及第二冷卻管(23)底部的第二連接通孔(26),轉動軸桿(15)內部右上側位置貫穿開設有與第二冷卻管(23)頂部相連通的第三連接通孔(27),第三連接通孔(27)的頂端位于反應釜主體(10)內腔外部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環體(28)底壁面與反應釜主體(10)的頂壁面對應位置固定連接,連接環體(28)與轉動軸桿(15)處于同一軸心線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環體(28)偏向軸心的一面開設有環形連通槽(29),環形連通槽(29)的上下兩側內壁面偏向軸心的一側對稱開設有環形密封滑槽(30),環形密封滑槽(30)內部滑動連接有與其相適配的環形密封滑板(3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快速加熱與降溫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排出管(24)的一端與連接環體(28)的右端連通設置,環形密封滑板(31)偏向軸心的一面固定套入有與第三連接通孔(27)頂端相連通的連接排出管(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