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涉及秸桿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秸稈推進裝置。
背景技術: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現在在農業生產中產生大量的秸稈,傳統的秸稈主要采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既污染空氣,又得不到有效的利益。秸稈炭化是其一種有效的運用,目前正在大力推廣中,秸稈炭化是將秸稈經烘干或曬干、粉碎,然后在制炭設備中,經干燥、干餾、冷卻等工序,將松散的秸稈制成木炭的過程。秸稈炭化過程中,秸稈捆經上料裝置輸送到輸送裝置,再經輸送裝置送入風干裝置,風干裝置需要將秸稈捆有序的送入,才能較好對秸稈進行預烘干,從達炭化的目的。風干后的秸稈捆需要通過一推進裝置將秸桿捆推入炭化爐中,秸稈捆在進入炭化爐前需要將秸稈捆的空氣排除,因此需要對秸稈捆進行有效壓縮,讓壓縮后的秸稈捆有序的落入炭化爐內,且推進的速度不可控。
另有中國專利號為201510912707.4,2016. 3.2公開了一種自密封生物質炭化爐進料裝置,包括推料組件、進料斗、進料管道、密封管道,推料組件包括推料頭和驅動推料頭動作的推料驅動機構,進料斗與進料管道連通,推料頭伸入進料管道一端用于推送物料,進料管道另一端與密封管道形成密封連接,進料管道與水平面具有夾角,進料斗內設有螺旋送料桿,螺旋送料桿連接有送料驅動機構。上述專利的推料組件能夠使物料或者異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進入密封管道,防止卡在推料頭與進料管道之間的縫隙處,減小其對推料頭的阻力或者沖擊力,保證生物質進料的流暢性,但不將風干的秸稈捆進行壓縮,且推進的速度不可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秸稈推進裝置,該裝置能將風干后的秸稈捆排出空氣,提高炭化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秸稈推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液壓缸和壓縮裝置,所述的缸體的一端連接液壓缸,另一端與壓縮裝置連接,所述缸體的側壁設有進料口,壓縮裝置的另一端為出料口,缸體內設有用于推進秸稈捆的活塞,所述活塞通過連桿與液壓缸連接;所述壓縮裝置為筒體,筒體內設有錐形筒,錐形筒內部形成壓縮腔,錐形筒的小徑端為出料口,大徑端與筒體的內壁連接,所述錐形筒與筒體之間形成氣體通道,筒體上設有采氣接口,采氣接口與氣體通道相通。錐形筒實際為一臺體,即一端直徑較小,另一端直徑較大,直徑較小的一端為秸稈出料口,通過該出料口送入炭化爐內,較大的一端與筒體內壁固定,秸稈捆通過較大的一端在錐形筒內部的壓縮腔體,從較大的一端向較小一端推進,體積被壓縮,其內部的空氣被擠壓,防止秸稈捆在炭化過程化為灰燼。
所述壓縮裝置的內壁設有刺片,所述刺片為倒刺,刺片的刺尖的朝向出料口。
所述錐形筒的內壁設有刺片,所述刺片為倒刺,刺片的刺尖的朝向出料口。
所述缸體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液壓缸連接。
所述的采氣裝置的側壁上設有空氣出口,空氣出口與負壓機連接。
所述氣體通道內設有過濾板,過濾板上的濾孔直徑為5mm。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缸體、液壓缸和采氣裝置,所述的缸體的一端連接液壓缸,另一端連接采氣裝置,采氣裝置的另一端為出料口,所述缸體的側壁設有進料口,缸體內設有用于推進秸稈捆的活塞,所述活塞與液壓缸連接,所述采氣裝置為筒體,其內部從與缸體的連接端的內徑至筒口逐漸減小形成椎體,所述采氣裝置上設有采氣接口,風干后的秸稈捆通過進料口落入缸體內,且秸稈的軸向與缸體的軸向一致,液壓缸推動活塞將秸稈向出料口方向推進,并從出料口落入炭化爐內,在推進過程中,由于采氣裝置筒體的內部椎體,秸稈捆被壓縮擠出其內部的空氣,秸稈捆有序的從進料口進入,則活塞推動排空氣后的秸稈捆落入炭化爐內,從而提高秸稈的炭化率。
2、本實用新型壓縮裝置的內壁和錐形筒的內壁設有刺片,且刺片為倒刺,即刺片的刺尖的朝向出料口,在活塞推動秸稈捆到一定位置時,活塞需要退回,將下一個秸稈捆落入再繼續向前推,由于倒刺的作用,可以減少被壓縮后的秸稈退回,從而提高空氣排出效果。
3、本實用新型缸體上設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液壓缸連接,由壓力傳感器傳遞信號至液壓缸,減緩活塞的運行速度;當活塞運行到指定位置后,改變活塞初始階段與推送秸稈時的速度,防止秸稈捆在進料口起拱,有利于秸稈捆在缸體內持續推進。
4、本實用新型的采氣裝置的上設有設有空氣出口,空氣出口與負壓機連接,秸稈捆經活塞擠壓并通過活塞排出一部分空氣,但秸稈捆內還殘留一部分,通過設置在采氣裝置的空氣出口外接負壓機,進一步抽取其內的空氣,提高炭化效率。
5、氣體通道內設有過濾板,過濾板上的濾孔直徑為5mm,可以有效過濾氣體在的固體物,得到較為干凈的可燃氣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壓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缸體,2、液壓缸,3、連桿,4、活塞,5、進料口,6、壓力傳感器,7、壓縮裝置,8、壓縮腔,9、刺片,10、空氣出口,11、采氣接口,12、出料口,13氣體通道,14、過濾板,15、錐形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秸稈推進裝置,包括缸體1、液壓缸2和壓縮裝置7,缸體1的兩端分別通過法蘭盤與液壓缸2和壓縮裝置7,缸體1的側壁設有進料口5,壓縮裝置7的另一端為出料口12,缸體1內設有用于推進秸稈捆的活塞4,所述活塞4通過連桿3與液壓缸2連接,液壓缸2驅動活塞4在缸體1內做往復運動,將從進料口5中送入的經風干的秸稈捆送入炭化爐中進行炭化,壓縮裝置7為筒體,筒體內設有錐形筒15,錐形筒15內部形成壓縮腔8,錐形筒15的小徑端(直徑較小的一端出口)為出料口12,大徑端與筒體的內壁連接,所述錐形筒15與筒體之間形成氣體通道13,筒體上設有采氣接口11(秸稈炭化時產生的可燃氣體經氣體通道13由采氣接口11排出并存儲),采氣接口11與氣體通13道相通。本實施例中,錐形筒的形狀實際為內空的臺體,即一端直徑較小,另一端直徑較大,內部腔體即為壓縮腔8,直徑較小的一端為秸稈出料口12,秸稈捆通過該出料12口送入炭化爐內,較大的一端與筒體內壁固定,秸稈捆通過較大的一端被活塞推至較小的一端,其體積被壓縮,其內部的空氣被擠壓,防止秸稈捆在炭化過程化為灰燼。
其具體工作是,風干后的秸稈捆通過進料口5落入缸體1內(秸稈的軸向與缸體的軸向一致),液壓缸2推動活塞4將秸稈向出料口方向推進,并從出料口落入炭化爐內,在推進過程中,由于壓縮裝置7筒體的內部形狀錐形,秸稈捆被壓縮擠出其內部的空氣,秸稈捆有序的從進料口進入,則活塞推動排空氣后的秸稈捆落入炭化爐內,從而提高秸稈的炭化率。
進一步的,壓縮裝置7的內壁設有刺片9,所述刺片9為倒刺,刺片9的刺尖的朝向出料口12。在活塞4推動秸稈捆到一定位置時,需要退回推動下一個秸稈捆,由于倒刺的作用,可以減少前一個被壓縮后的秸稈退回,從而提高空氣排出效果。錐形筒15的內壁也設有刺片9,刺片9為倒刺,刺片的刺尖的朝向出料口12,也就是刺片刺尖的朝向與秸稈捆被推送的方向一致。
進一步的,缸體上設有壓力傳感器6,壓力傳感器6與控制器(圖中未示出,屬于現連接方式)連接,控制器與液壓缸2連接。由壓力傳感器傳遞信號至液壓缸,減緩活塞的運行速度;當活塞運行到指定位置后,改變其運行速度,讓其返回到起點位置,等待炭熱風干裝置再次落下秸稈捆,開始下輪運行。
所述的采氣裝置的上設有空氣出口,空氣出口與負壓機(圖中未示出)連接,秸稈捆經活塞擠壓并通過活塞排出一部分空氣,但秸稈捆內還殘留一部分,通過設置在采氣裝置的空氣出口外接負壓機,進一步抽取其內的空氣,提高炭化效率。
氣體通道內設有過濾板,過濾板上的濾孔直徑為5mm,可以有效過濾氣體在的固體廢物,得到較為干凈的可燃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