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發動機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高溫循環冷卻系統和低溫循環冷卻系統;
所述高溫循環冷卻系統包括有高溫膨脹水箱、高溫散熱器、缸體水套、缸蓋水套、開關式機械水泵、電子節溫器、機油冷卻器、電控輔助水泵、渦輪增壓器及暖風;
所述低溫循環冷卻系統,包括有低溫膨脹水箱、低溫散熱器、電子水泵、中冷器、電子增壓器及BSG;
水溫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缸蓋排氣側水溫最高點處,在所述缸蓋排氣側水溫最高點處通過管路與所述電子節溫器的蠟包處連接,再回到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
在所述低溫循環冷卻系統中,所述低溫散熱器中的冷卻液被所述電子水泵泵出后分為兩路,一路流經所述中冷器后回到所述低溫散熱器,另一路依次流經所述電子增壓器、所述BSG后回到所述低溫散熱器;
所述高溫循環冷卻系統具有大循環、小循環和延遲循環三種冷卻液流路;
在所述大循環中,所述電控輔助水泵不工作,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通過所述電子節溫器的主閥門將所述高溫散熱器內的冷卻液分別泵入所述機油冷卻器和所述缸蓋水套,所述機油冷卻器內的冷卻液回到所述高溫散熱器,所述缸蓋水套內的冷卻液流經缸蓋進氣側、缸蓋排氣側后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流經所述缸體水套后回到所述高溫散熱器,第二路依次流經所述電控輔助水泵、所述渦輪增壓器、所述暖風后回到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第三路經缸蓋排氣側水溫最高點處,經過管路流經所述電子節溫器的蠟包處后回到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
在所述小循環中,所述電控輔助水泵不工作,所述缸體水套、所述機油冷卻器內的冷卻液經所述電子節溫器的副閥門進入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所述暖風內的冷卻液進入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將冷卻液分別泵入所述機油冷卻器和所述缸蓋水套,所述缸蓋水套內的冷卻液流經缸蓋進氣側、缸蓋排氣側后分為三路,第一路流經所述缸體水套后與所述機油冷卻器內的冷卻液一起回到所述電子節溫器,第二路依次流經所述電控輔助水泵、所述渦輪增壓器后進入所述暖風,第三路經缸蓋排氣側水溫最高點處,經過管路流經所述電子節溫器的蠟包處后回到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
在所述延遲循環中,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不工作,在所述電控輔助水泵的驅動下,來自于所述缸蓋水套的冷卻液依次流經所述電控輔助水泵、所述渦輪增壓器、所述暖風后進入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然后冷卻液分為三路,第一路流經所述機油冷卻器、所述缸體水套后回到所述缸蓋水套,第二路直接回到所述缸蓋水套,第三路流經所述電子節溫器、所述缸體水套后回到所述缸蓋水套;
所述高溫循環冷卻系統和所述低溫循環冷卻系統分別具有補水管路,所述低溫膨脹水箱經所述補水管路向所述電子水泵補充冷卻液,所述高溫膨脹水箱經所述補水管路向所述開關式機械水泵補充冷卻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遲循環中,當所述電子節溫器處于工作狀態時,第三路冷卻液流經所述電子節溫器的主閥門、所述高溫散熱器、所述缸體水套后回到所述缸蓋水套。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循環冷卻系統和所述低溫循環冷卻系統分別具有排氣管路,所述低溫散熱器經所述排氣管路與所述低溫膨脹水箱連通、所述高溫散熱器和所述缸蓋水套經所述排氣管路與所述高溫膨脹水箱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氣管路上,所述低溫散熱器與所述低溫膨脹水箱之間串聯有節流閥,且/或所述高溫散熱器與所述高溫膨脹水箱之間串聯有單向閥和節流閥,且/或所述缸蓋水套與所述高溫膨脹水箱之間串聯有節流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循環和所述小循環中,所述缸體水套的冷卻液流量是所述缸蓋水套的冷卻液流量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