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發動機進氣道,尤其涉及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
背景技術:
1、長期以來,評價一款汽油內燃機性能的好壞要看發動機氣道的換氣效率和發動機的燃燒效率,進氣道流量和由此產生的缸內滾流起決定性作用,即進氣量決定發動機能夠達到的最大性能,滾流比決定著發動機燃燒效率。然而,同時提高進氣流量和滾流比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他們之間就好比蹺蹺板,一個上升另一個就必須下降,進一步限制了發動機性能的提升。如我國專利cn114109673a、cn209340068u等均公開了一種進氣道的改進方案,但是大多是采用將進氣道的下側壁做成魚腹狀結構,從而對進氣道中的氣流進行引導,使氣流能夠集中于喉口的一側高速進入燃燒室形成滾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滾流比,但是,現有技術的魚腹狀結構增大了進氣道的截面尺寸,從而降低了氣流速度,進而降低了進氣道的氣流量。因此,如何同時提高進氣流量和滾流比成為本行業所面臨的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高滾流、低流量的問題。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包括進氣管,所述進氣管包括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所述進氣前段的前端具有進氣口,進氣后段的后端具有用于與缸體的燃燒室相連通的座圈喉口;其中,所述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均沿曲線延伸,并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的彎曲方向相反,使進氣前段與進氣后段的過渡處形成上翹部,使進氣管中的氣流主要由座圈喉口遠離該上翹部的一側流出。
3、作為優化,所述進氣前段的曲率半徑大于進氣后段的曲率半徑。
4、作為優化,所述上翹部為圓弧結構。
5、作為優化,在進氣管上設有與其連通的進氣導管,在進氣導管中滑動配合安裝有進氣門,當進氣門沿進氣導管移動時,所述進氣門的一端能夠打開或封閉進氣后段的座圈喉口。
6、作為優化,所述進氣前段向遠離進氣導管的方向彎曲,對應的,所述進氣后段向靠近進氣導管的方向彎曲。
7、作為優化,所述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靠近進氣導管一側的頂壁與遠離進氣導管一側的底壁的曲率相同,使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靠近進氣導管一側的頂壁與遠離進氣導管一側的底壁之間的高度隨進氣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不變。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通過調整進氣道整體走勢,采用彎曲方向相反的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使進氣前段與進氣后段的過渡處形成上翹部,使進氣氣流通過進氣前段后,氣流快速下沉加速,再通過上翹部順利進入座圈出口,先沉后楊的進氣方式加強了進氣道的慣性進氣,強大的氣流通過座圈喉口遠離該上翹部的一側流出進入氣缸內迅速形成滾流,進一步抑制進氣座圈喉口另一側的進氣量,整體提升發動機燃燒效率。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傳統通過局部調整進氣道的不足,整體提高了發動機進氣流量及滾流效果,大幅改善發動機燃燒效果。
1.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包括進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包括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所述進氣前段的前端具有進氣口,進氣后段的后端具有用于與缸體的燃燒室相連通的座圈喉口;其中,所述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均沿曲線延伸,并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的彎曲方向相反,使進氣前段與進氣后段的過渡處形成上翹部,使進氣管中的氣流主要由座圈喉口遠離該上翹部的一側流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前段的曲率半徑大于進氣后段的曲率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翹部為圓弧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進氣管上設有與其連通的進氣導管,在進氣導管中滑動配合安裝有進氣門,當進氣門沿進氣導管移動時,所述進氣門的一端能夠打開或封閉進氣后段的座圈喉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前段向遠離進氣導管的方向彎曲,對應的,所述進氣后段向靠近進氣導管的方向彎曲。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整體反曲進氣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靠近進氣導管一側的頂壁與遠離進氣導管一側的底壁的曲率相同,使進氣前段和進氣后段靠近進氣導管一側的頂壁與遠離進氣導管一側的底壁之間的高度隨進氣管的延伸方向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