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據轉換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控制器數據轉換和上傳的數據轉換模塊。
背景技術:
現代化高產高效率采煤,關鍵技術是通過每組支架上的液壓支架控制器、隔離耦合器、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傾角傳感器、紅外線接受器和紅外線發射器等。當紅外線接受器接受到實時監測信號后,通過支架控制器、隔離耦合器、數據接口和主控制計算機根據采煤機位置和控制器檢測到的有效數據,進行運算和處理,進行跟機自動化作業。即在電液控制系統控制的液壓支架根據采煤機的位置、速度、運動方向,按照系統預設的回采工藝參數設置,即時、自動的進行支架伸、收護幫,推溜、拉溜,伸柱、降柱,伸、收平衡,噴霧,抬底, 移架等動作,能把控制器的有效數據進行轉換和上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靠性、精確性高的轉換和上傳控制器有效數據,用于綜采面的通信和控制的數據轉換模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數據轉換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模塊,所述微處理器模塊分別與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三數據信號處理模塊通訊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電壓處理模塊、復位模塊、時鐘模塊和JTAG接口模塊的信號輸出端電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出端與顯示模塊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本發明優點在于將數據轉換模塊用于數據轉換、上傳、緩存、存儲等,配合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率,且可靠性、精確性高,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距離。
圖1是本發明的電路原理框圖。圖2是圖1電源電壓處理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3是圖1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一和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4是圖1第三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4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數據轉換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模塊,所述微處理器模塊分別與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三數據信號處理模塊通訊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電壓處理模塊、復位模塊、時鐘模塊和JTAG接口模塊的信號輸出端電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出端與顯示模塊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如圖2所示直流電源通過電源電壓處理模塊向電路供電。電源正極通過二極管 Dl、D2經集成電路Ul、U2穩壓后向電路供電。在集成電路Ul的1腳和2腳接有濾波電容 Cl和C2,在集成電路Ul的6腳和7腳接有濾波電容C7、C3,接有限流電阻Rl和電源指示燈D5,向負載提供3. 3V電壓。如圖3所示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具有相同的電路圖,集成電路U4的1腳和4腳連接到CPU I/O 口,集成電路U4的1腳和4腳連接上拉電阻R2,R3.輸入電壓經二極管D6向U4供電,集成電路U4第8腳接有濾波電容C8和C10, 信號經集成電路U4處理后經第6腳,經電阻R5經電感Ll向外輸出信號,電感Ll和電阻R4 并連,電感Ll的另一端接有電容Cll和保護二極管D7。如圖4所示經CPU處理后的數據信號經CPU I/O 口傳送給數據信號處理模塊三, 信號經集成電路U6的3腳和4腳流入,處理后由第6腳和7腳,經電感L3輸出信號。集成電路TO第1腳接有電容C25。
權利要求
1. 一種數據轉換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處理器模塊分別與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三數據信號處理模塊通訊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電壓處理模塊、復位模塊、時鐘模塊和JTAG接口模塊的信號輸出端電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出端與顯示模塊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轉換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模塊,所述微處理器模塊分別與第一數據信號處理模塊、第二數據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三數據信號處理模塊通訊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電壓處理模塊、復位模塊、時鐘模塊和JTAG接口模塊的信號輸出端電連接;微處理器模塊的信號輸出端與顯示模塊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本發明優點在于將數據轉換模塊用于數據轉換、上傳、緩存、存儲等,配合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率,且可靠性、精確性高,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距離。
文檔編號E21D23/12GK102434181SQ2011103672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劉博 , 王怡, 王永強, 趙廣會, 高衛勇, 高有進 申請人:鄭州煤機液壓電控有限公司, 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