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煤礦機械臂。
背景技術:
煤礦機械是專門用于煤礦開采的機械,由于其專業(yè)的特點而不同于其它礦山機械,作為煤炭生產(chǎn)的大國,中國每年煤炭的產(chǎn)量在不斷的提升,從而對煤礦機械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由于現(xiàn)在的煤礦礦井內(nèi)部環(huán)境惡劣,粉塵濃度較高,對煤礦工人作業(yè)造成影響,且對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礦井內(nèi)部由于挖掘,產(chǎn)生的瓦斯氣體對礦井內(nèi)的工人構成生命威脅;同時,傳統(tǒng)的煤礦機械臂前端的粉碎體結構單一,由于嚴重的摩擦,會導致粉碎體上的刺頭損壞,頻繁的更換粉碎體,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造成了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煤礦機械臂,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礦井內(nèi)粉塵濃度較大和機械臂前端粉碎體的嚴重磨損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煤礦機械臂,包括機械臂本體,所述機械臂本體的側面上設有多個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內(nèi)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與臂一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臂一的另一端與臂二齒輪連接,所述臂二的另一端鉸接有轉頭;所述機械臂本體的側面還設有水箱,所述水箱與纏繞在臂二上的水管連接。
較佳地,所述水管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噴霧口。
較佳地,所述臂二側面安裝有氣體檢測傳感器,所述氣體檢測傳感器遠程連接有顯示器;所述氣體檢測傳感器通過微處理器與顯示器電信號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煤礦機械臂,包括機械臂本體,所述機械臂本體的側面上設有多個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內(nèi)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與臂一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臂一的另一端與臂二齒輪連接,所述臂二的另一端鉸接有轉頭;所述機械臂本體側面還設有水箱,所述水箱與纏繞在臂二上的水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煤礦機械臂,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粉碎體對礦物進行粉碎時,粉塵會漫布礦井,可通過噴霧口的出水起到降低粉塵濃度的效果,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氣體檢測傳感器的設置,可以時刻檢測煤礦中瓦斯的濃度,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瓦斯?jié)舛冗^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通過開啟控制箱,電機帶動轉頭轉動,從而可以將粉碎體前方的煤礦分割,進而有利于粉碎體的工作,減小了粉碎體與煤礦層的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煤礦機械臂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機械臂本體,2-粉碎體,3-控制箱,4-臂一,5-臂二,6-轉頭,7-水箱,8-水管,9-氣體檢測傳感器,10-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煤礦機械臂,包括機械臂本體1,所述機械臂本體1的側面上設有多個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內(nèi)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與臂一4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臂一4的另一端與臂二5齒輪連接,所述臂二5的另一端鉸接有轉頭6;所述機械臂本體1的側面還設有水箱7,所述水箱7與纏繞在臂二5上的水管8連接。本實用新型煤礦機械臂,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粉碎體對礦物進行粉碎時,粉塵會漫布礦井,可通過噴霧口的出水起到降低粉塵濃度的效果,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氣體檢測傳感器的設置,可以時刻檢測煤礦中瓦斯的濃度,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瓦斯?jié)舛冗^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通過開啟控制箱,電機帶動轉頭轉動,從而可以將粉碎體前方的煤礦分割,進而有利于粉碎體的工作,減小了粉碎體與煤礦層的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水管8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噴霧口。
進一步地,所述臂二5側面安裝有氣體檢測傳感器9,所述氣體檢測傳感器9遠程連接有顯示器10;所述氣體檢測傳感器9通過微處理器與顯示器10電信號連接;通過氣體檢測傳感器檢測瓦斯?jié)舛龋旰笸ㄟ^微處理器,將信號反饋到顯示器中,這樣就可以實時監(jiān)控瓦斯?jié)舛龋苊饬耸鹿实陌l(fā)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礦機械臂,包括機械臂本體,所述機械臂本體的側面上設有多個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內(nèi)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與臂一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臂一的另一端與臂二齒輪連接,所述臂二的另一端鉸接有轉頭;所述機械臂本體側面還設有水箱,所述水箱與纏繞在臂二上的水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煤礦機械臂,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粉碎體對礦物進行粉碎時,粉塵會漫布礦井,可通過噴霧口的出水起到降低粉塵濃度的效果,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氣體檢測傳感器的設置,可以時刻檢測煤礦中瓦斯的濃度,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瓦斯?jié)舛冗^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通過開啟控制箱,電機帶動轉頭轉動,從而可以將粉碎體前方的煤礦分割,進而有利于粉碎體的工作,減小了粉碎體與煤礦層的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