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液壓卸車,具體涉及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
背景技術
0、
背景技術:
1、液壓卸車機主要用于貨車卸料,現有液壓卸車機工作原理以及結構布局相對成熟,主要包括混凝土地基,混凝土地基一端轉動設有卸車平臺,混凝土地基中部設有下支座,主油缸下端轉動設置在下支座上,卸車平臺下端設有上支座,主油缸上端轉動設置在上支座上,通過主油缸驅動卸車平臺翻轉卸料。
2、現有下支座大多采用雙耳座配合銷軸實現,由于液壓卸車機的工作環境不僅相對惡劣,而且還要承受重載沖擊,導致銷軸磨損較快,需要定期進行檢修維護,但由于雙耳座采用一體成型設計,導致銷軸拆卸困難,特別是銷軸與主油缸或者銷軸與雙耳座在重載荷作用下進一步增加拆卸銷軸的難度。
3、為了解決現有銷軸拆卸難的技術問題,本公司之前申請了一件中國專利-液壓卸車機主油缸分體支座(申請號:202323668394.1),該技術創新在于實現分體設計,進而便于拆卸,其結構如圖9所示。但隨著近期推廣與應用,發現上述技術依然存在操作繁瑣的技術問題,其主要體現在需要拆裝大量的螺紋連接,例如單個耳座需要多出螺紋連接、連接筋板上也需要多處螺紋連接、限位擋板以及限位塊上也需要多處螺紋連接,雖然拆裝沒有什么難度,但嚴重影響拆裝效率,進而影響檢修效率。因此,有必要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下支座的結構。
4、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內容屬于發明人的技術認知范疇,并不必然構成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0、
技術實現要素: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提供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具有結構設計合理、銷軸拆裝方便、銷軸隨動磨損小、螺紋連接少、檢修效率高、延長使用壽命等優點。
2、本實用新型通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3、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間隔設有兩立板,所述立板上端中心設有下半圓孔,所述立板上端通過螺紋連接有銅套壓蓋,所述銅套壓蓋下端中心設有上半圓孔,所述上半圓孔與下半圓孔配合構成銅套安裝孔,所述銅套安裝孔內設有銅套,所述銅套側壁兩端分別設有限位圓環,兩所述銅套上設有銷軸,所述銷軸中部設計成軸肩,主油缸下端安裝在所述軸肩上。
4、所述立板外側與底板之間設有多個筋板a。
5、兩所述立板之間兩側與底板之間分別設有筋板b。
6、所述銅套壓蓋與立板通過多個螺釘連接,所述立板兩側分別設有螺紋孔,對應的所述銅套壓蓋上設有安裝孔,所述螺釘穿過墊圈、安裝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
7、所述銅套為自潤滑石墨銅套。
8、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能夠帶來如下有益效果:
9、在底板上直接設計立板以及配合筋板a和筋板b,實現下支座的下半部無螺紋連接,而且整體成型設計。通過在立板上端設計可拆卸的銅套壓蓋,實現便于拆裝銅套,同時銅套上設計限位圓環,整體安裝牢固可靠,且拆裝方便,在此基礎上將銷軸安裝在銅套上,同時在銷軸上設計軸肩進行定位,不僅實現定位安裝,而且銷軸可以在銅套內隨動,降低銷軸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1.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間隔設有兩立板,所述立板上端中心設有下半圓孔,所述立板上端通過螺紋連接有銅套壓蓋,所述銅套壓蓋下端中心設有上半圓孔,所述上半圓孔與下半圓孔配合構成銅套安裝孔,所述銅套安裝孔內設有銅套,所述銅套側壁兩端分別設有限位圓環,兩所述銅套上設有銷軸,所述銷軸中部設計成軸肩,主油缸下端安裝在所述軸肩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外側與底板之間設有多個筋板a。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其特征在于,兩所述立板之間兩側與底板之間分別設有筋板b。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壓蓋與立板通過多個螺釘連接,所述立板兩側分別設有螺紋孔,對應的所述銅套壓蓋上設有安裝孔,所述螺釘穿過墊圈、安裝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卸車機主油缸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銅套為自潤滑石墨銅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