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氣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氣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機構、第二壓縮機構、換氣箱、進氣管、出氣管、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第四連接管、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第六單向閥;第一壓縮機構包括第一偏心輪、第一動力單元、第一箱體、第一活塞、第一連桿、第一連接件;第一動力單元用于驅動第一偏心輪轉動;第一箱體上設有進氣孔、出氣孔、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第一箱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一安裝孔,第一箱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容納腔內并將第一容納腔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進氣孔和第一連接孔與第一腔室連接。本實用新型氣體壓縮效果好。
【專利說明】
一種空氣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壓縮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礎產品,它是將原動的機械能轉換成氣體壓力能的裝置,是壓縮空氣的氣壓發生裝置。我國的壓縮機行業的市場規模每年均以8%以上的速度增長,2010-2011年增長率甚至超過了 28 %,市場規模擴張迅速。
[0003]現有的壓縮機使用效果還不夠理想,有待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空氣壓縮機,壓縮效果好。
[0005]—種空氣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機構、第二壓縮機構、換氣箱、進氣管、出氣管、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第四連接管、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第六單向閥;
[0006]第一壓縮機構包括第一偏心輪、第一動力單元、第一箱體、第一活塞、第一連桿、第一連接件;
[0007]第一動力單元用于驅動第一偏心輪轉動;
[0008]第一箱體上設有進氣孔、出氣孔、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第一箱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一安裝孔,第一箱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
[0009]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容納腔內并將第一容納腔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0]進氣孔和第一連接孔與第一腔室連接;
[0011 ]出氣孔和第二連接孔與第二腔室連接;
[0012]第一連桿置于第一安裝孔的內側,第一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連接,第一連桿的第二端通過第一連接件與第一偏心輪轉動連接;
[0013]第二壓縮機構包括第二偏心輪、第二動力單元、第二箱體、第二活塞、第二連桿、第二連接件;
[0014]第二動力單元用于驅動第二偏心輪轉動;
[0015]第二箱體上設有第三連接孔、第四連接孔、第五連接孔、第六連接孔,第二箱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二安裝孔,第二箱體內設有第二容納腔;
[0016]第二活塞置于第二容納腔內并將第二容納腔分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的體積小于第一腔室的體積,第三腔室的體積大于第四腔室的體積,第四腔室的體積大于第二腔室的體積;
[0017]第三連接孔和第五連接孔與第三腔室連接;
[0018]第四連接孔和第六連接孔與第四腔室連接;
[0019]第二連桿置于第二安裝孔的內側,第二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二活塞連接,第二連桿的第二端通過第二連接件與第二偏心輪轉動連接;
[0020]換氣箱上設有第七連接孔、第八連接孔;
[0021]進氣管的一端與進氣孔連接;出氣管的一端與出氣孔連接;
[0022]第一連接孔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第三連接孔連接;
[0023]第五連接孔通過第二連接管與第七連接孔連接;
[0024]第八連接孔通過第三連接管與第六連接孔連接;
[0025]第四連接孔通過第四連接管與第二連接孔連接;
[0026]第一單向閥安裝在進氣管上,第二單向閥安裝在第一連接管上,第三單向閥安裝在第二連接管上,第四單向閥安裝在第三連接管上,第五單向閥安裝在第四連接管,第六單向閥安裝在出氣管上。
[0027]優選的,還包括冷凝器、第一冷凝管,第一冷凝管與冷凝器連接,第一冷凝管纏繞在換氣箱上。
[0028]優選的,還包括第二冷凝管,第二冷凝管與冷卻器連接,第二冷凝管置于換氣箱內。
[0029]優選的,第二冷凝管成螺旋狀設置。
[0030]優選的,還包括氣栗、儲液箱、氣管、噴頭、油氣分離器;
[0031]噴頭置于第一腔室內;
[0032]氣栗通過氣管與噴頭連接;
[0033]儲液箱與氣管連接;
[0034]油氣分離器安裝在出氣管上。
[0035]優選的,第一活塞的周向表面及第二活塞的周向表面上均設有多個沉孔,沉孔的孔徑為1-5微米。
[0036]本實用新型中,利用第一動力單元帶動第一偏心輪轉動,通過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桿帶動第一活塞移動,進而對第一容納腔內的氣體進行壓縮;利用第二動力單元帶動第二偏心輪轉動,通過第二連接件、第二連桿帶動第二活塞移動,進而對第二容納腔內的氣體進行壓縮。
[0037]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運動相位相差180度,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運動方向相反。
[0038]第一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后進入第三腔室內,第三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進入換氣箱內,換氣箱內的氣體進入第四腔室內,第四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進入第二腔室內,第二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經過出氣孔、出氣管排出。
[0039]能夠對氣體進行多次壓縮,在進行氣體壓縮時,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每次運動都能夠對氣體進行壓縮,吸氣與氣體壓縮同時進行,相比現有的壓縮機構,效率提高2倍。
[0040]能夠對氣體進行多級、多次壓縮,效率高,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4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結合;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0043]參照圖1:
[0044]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空氣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機構、第二壓縮機構、換氣箱1、進氣管2、出氣管3、第一連接管4、第二連接管5、第三連接管6、第四連接管7、第一單向閥8、第二單向閥9、第三單向閥10、第四單向閥11、第五單向閥12、第六單向閥13、冷凝器34、第一冷凝管35、第二冷凝管36、氣栗37、儲液箱38、氣管41、噴頭39、油氣分離器40。
[0045]第一壓縮機構包括第一偏心輪14、第一動力單元15、第一箱體16、第一活塞17、第一連桿18、第一連接件。
[0046]第一動力單元15用于驅動第一偏心輪14轉動。
[0047]第一箱體16上設有進氣孔19、出氣孔20、第一連接孔21、第二連接孔22,第一箱體16的頂壁上設有第一安裝孔,第一箱體16內設有第一容納腔。
[0048]第一活塞17置于第一容納腔內并將第一容納腔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49]進氣孔19和第一連接孔21與第一腔室連接。
[0050]出氣孔20和第二連接孔22與第二腔室連接。
[0051]第一連桿18置于第一安裝孔的內側,第一連桿18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17連接,第一連桿18的第二端通過第一連接件與第一偏心輪14轉動連接。
[0052]第二壓縮機構包括第二偏心輪23、第二動力單元24、第二箱體25、第二活塞26、第二連桿27、第二連接件。
[0053]第二動力單元24用于驅動第二偏心輪23轉動。
[0054]第二箱體25上設有第三連接孔28、第四連接孔29、第五連接孔30、第六連接孔31,第二箱體25的頂壁上設有第二安裝孔,第二箱體25內設有第二容納腔。
[0055]第二活塞26置于第二容納腔內并將第二容納腔分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的體積小于第一腔室的體積,第三腔室的體積大于第四腔室的體積,第四腔室的體積大于第二腔室的體積。
[0056]第三連接孔28和第五連接孔30與第三腔室連接。
[0057]第四連接孔29和第六連接孔31與第四腔室連接。
[0058]第二連桿27置于第二安裝孔的內側,第二連桿27的第一端與第二活塞26連接,第二連桿27的第二端通過第二連接件與第二偏心輪23轉動連接。
[0059]換氣箱I上設有第七連接孔32、第八連接孔33。
[0060]進氣管2的一端與進氣孔19連接;出氣管3的一端與出氣孔20連接。
[0061 ]第一連接孔21通過第一連接管4與第三連接孔28連接。
[0062]第五連接孔30通過第二連接管5與第七連接孔32連接。
[0063]第八連接孔33通過第三連接管6與第六連接孔31連接。
[0064]第四連接孔29通過第四連接管7與第二連接孔22連接。
[0065]第一單向閥8安裝在進氣管2上,第二單向閥9安裝在第一連接管4上,第三單向閥1安裝在第二連接管5上,第四單向閥11安裝在第三連接管6上,第五單向閥12安裝在第四連接管7,第六單向閥13安裝在出氣管3上。
[0066]本實施例中,第一冷凝管35與冷凝器34連接,第一冷凝管35纏繞在換氣箱I上;氣體壓縮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利用第一冷凝管35對換氣箱I內的高溫高壓氣體進行降溫,避免意外發生。
[0067]進一步的,第二冷凝管36與冷卻器連接,第二冷凝管36置于換氣箱I內;進一步的對換氣箱I內的高溫高壓氣體進行降溫。
[0068]進一步的,第二冷凝管36成螺旋狀設置;提高接觸面積,提高降溫效果。
[0069]本實施例中,噴頭39置于第一腔室內;氣栗37通過氣管41與噴頭39連接;儲液箱38與氣管41連接;油氣分離器40安裝在出氣管3上。利用氣栗37、氣管向噴頭39內噴入高壓氣體,在儲液箱38內放置潤滑油,潤滑油的氣流的帶動下高速經過噴頭39噴出;潤滑油能夠與高壓氣體充分混合,形成懸浮顆粒,分布更加均勻,隨著氣流的移動,能夠有效的對第一活塞17、第二活塞26進行潤滑,減小摩擦,提高使用壽命。
[0070]進一步的,第一活塞17的周向表面及第二活塞26的周向表面上均設有多個沉孔,沉孔的孔徑為1-5微米;利用沉孔儲存潤滑油、磨削,提高潤滑效果,減小摩擦。
[0071]利用第一動力單元15帶動第一偏心輪14轉動,通過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桿18帶動第一活塞17移動,進而對第一容納腔內的氣體進行壓縮;利用第二動力單元24帶動第二偏心輪23轉動,通過第二連接件、第二連桿27帶動第二活塞26移動,進而對第二容納腔內的氣體進行壓縮。
[0072]第一活塞17和第二活塞26的運動相位相差180度,第一活塞17和第二活塞26的運動方向相反。
[0073]第一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后進入第三腔室內,第三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進入換氣箱I內,換氣箱I內的氣體進入第四腔室內,第四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進入第二腔室內,第二腔室內的氣體被壓縮經過出氣孔20、出氣管3排出。
[0074]能夠對氣體進行多次壓縮,在進行氣體壓縮時,第一活塞17、第二活塞每次運動都能夠對氣體進行壓縮,吸氣與氣體壓縮同時進行,相比現有的壓縮機構,效率提高2倍。
[0075]能夠對氣體進行多級、多次壓縮,效率高,效果好。
[007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壓縮機構、第二壓縮機構、換氣箱、進氣管、出氣管、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第四連接管、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第六單向閥; 第一壓縮機構包括第一偏心輪、第一動力單元、第一箱體、第一活塞、第一連桿、第一連接件; 第一動力單元用于驅動第一偏心輪轉動; 第一箱體上設有進氣孔、出氣孔、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第一箱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一安裝孔,第一箱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 第一活塞置于第一容納腔內并將第一容納腔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進氣孔和第一連接孔與第一腔室連接; 出氣孔和第二連接孔與第二腔室連接; 第一連桿置于第一安裝孔的內側,第一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連接,第一連桿的第二端通過第一連接件與第一偏心輪轉動連接; 第二壓縮機構包括第二偏心輪、第二動力單元、第二箱體、第二活塞、第二連桿、第二連接件; 第二動力單元用于驅動第二偏心輪轉動; 第二箱體上設有第三連接孔、第四連接孔、第五連接孔、第六連接孔,第二箱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二安裝孔,第二箱體內設有第二容納腔; 第二活塞置于第二容納腔內并將第二容納腔分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的體積小于第一腔室的體積,第三腔室的體積大于第四腔室的體積,第四腔室的體積大于第二腔室的體積; 第三連接孔和第五連接孔與第三腔室連接; 第四連接孔和第六連接孔與第四腔室連接; 第二連桿置于第二安裝孔的內側,第二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二活塞連接,第二連桿的第二端通過第二連接件與第二偏心輪轉動連接; 換氣箱上設有第七連接孔、第八連接孔; 進氣管的一端與進氣孔連接;出氣管的一端與出氣孔連接; 第一連接孔通過第一連接管與第三連接孔連接; 第五連接孔通過第二連接管與第七連接孔連接; 第八連接孔通過第三連接管與第六連接孔連接; 第四連接孔通過第四連接管與第二連接孔連接; 第一單向閥安裝在進氣管上,第二單向閥安裝在第一連接管上,第三單向閥安裝在第二連接管上,第四單向閥安裝在第三連接管上,第五單向閥安裝在第四連接管,第六單向閥安裝在出氣管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冷凝器、第一冷凝管,第一冷凝管與冷凝器連接,第一冷凝管纏繞在換氣箱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冷凝管,第二冷凝管與冷卻器連接,第二冷凝管置于換氣箱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凝管成螺旋狀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氣栗、儲液箱、氣管、噴頭、油氣分離器; 噴頭置于第一腔室內; 氣栗通過氣管與噴頭連接; 儲液箱與氣管連接; 油氣分尚器安裝在出氣管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的周向表面及第二活塞的周向表面上均設有多個沉孔,沉孔的孔徑為1-5微米。
【文檔編號】F04B39/06GK205654515SQ201620526555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公開號201620526555.4, CN 201620526555, CN 205654515 U, CN 205654515U, CN-U-205654515, CN201620526555, CN201620526555.4, CN205654515 U, CN205654515U
【發明人】馬玉祥
【申請人】蚌埠移山壓縮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