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緊固件及使用緊固件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緊固件,尤其涉及一種不易脫落的緊固件及使用緊固件的固定結 構。
背景技術:
螺栓及螺釘等緊固件是目前最常用的固定元件。現有的緊固件在拆卸后很容易從 器件上掉下來,一方面容易造成緊固件的丟失,另一方面,如果緊固件如果掉入電子器件的 內部,則很容易造成電子器件的內部電路損壞。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不易脫落的緊固件。還有必要提供一種緊固件不易脫落的固定結構。一種緊固件,其用于將一本體固定于一器件上。所述本體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 上開設有通孔。所述緊固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頸部及尾部。所述頸部用于穿過通孔,所 述尾部用于與所述器件連接。所述緊固件還包括套設于所述頸部上的墊片。所述通孔的孔 徑小于所述頂部及墊片的外徑。所述墊片不能從所述尾部脫離所述緊固件。所述頂部及墊 片用于相對地設于所述固定部的兩側。一種固定結構,其包括本體及設于本體上的緊固件。所述本體包括固定部,所述固 定部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緊固件用于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將所述本體固定于一器件 上。所述緊固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頸部及尾部。所述頸部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尾部 用于與所述器件連接。所述緊固件還包括套設于所述頸部的墊片。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小 于所述頂部及墊片的外徑。所述墊片的內徑小于所述尾部的外徑。所述固定部通過所述第 一通孔套設于所述頸部上,并位于所述頂部與墊片之間。上述緊固件及固定結構,通過在緊固件上設置墊片,并使固定部套設于頸部上并 位于頂部與墊片之間,從而可以防止緊固件從本體上脫落。
圖1為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固定結構的分解圖。圖2為圖1的固定結構的立體圖。圖3為圖1的固定結構的另一視角立體圖。圖4為圖3的固定結構沿IV-IV線的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固定結構 100本體10固定部110第一通孔101
第二通孔102
滑動槽103
突起104
緊固件20
頂部201
頸部202
尾部203
墊片204
中心軸線205
止擋件30
缺口30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所示為一較佳實施方式的固定結構100的示意圖。該固定結構100包括本體 10、緊固件20及止擋件30。緊固件20設于本體10上,用于將本體10鎖固于其它器件(圖 未示)上。可以理解,盡管圖1僅畫出一個緊固件20和止擋件30,但固定結構100可以包 括一個、兩個或多個緊固件20和止擋件30。緊固件20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201、頸部202、尾部203及設于頸部202上的墊片 204。尾部203大致呈圓柱狀或圓錐狀,且外表面上設有外螺紋,用于與其它器件螺合。在 本實施方式中,頂部201為一螺帽,頸部202為一圓柱,尾部203為一螺桿,墊片204則為環 狀薄片。緊固件20具有一穿過頂部201中心及尾部203中心的中心軸線205。在本實施方 式中,定義頂部201、頸部202、尾部203及墊片204在垂直于中心軸線205的方向上的最大 長度為頂部201、頸部202、尾部203及墊片204的外徑,墊片204的內徑則為墊片204中的 孔在垂直于中心軸線205的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墊片204的內徑小于尾部203的外徑,以防止墊片204從尾部203脫離緊固件。墊 片204的外徑則大于尾部203的外徑。墊片204的厚度小于頸部202沿中心軸線205的長 度,且墊片204與頂部201之間存在間隔。墊片204可以固定于頸部202上,也可以與頸部 202滑動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尾部203最初的外徑小于墊片204的內徑,將墊片204穿 過尾部203并套于頸部202后,將尾部203擠壓變形并形成螺紋,從而使尾部203的外徑大 于墊片204的內徑。可以理解,墊片204并不限于以本實施方式中的方法組裝到緊固件20 上。例如,還可通過將一端斷裂的環狀金屬彈片套于頸部202,然后焊接該金屬彈片的斷裂 處,以形成墊片204。本體10包括用于連接其它器件的至少一個薄片狀固定部110。固定部110上開設 有第一通孔101、第二通孔102及連接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滑動槽103。第一通 孔101用于容置頸部202。第一通孔101的孔徑小于墊片204及頂部201的外徑。第一通 孔101的深度則小于頸部202沿中心軸線205的長度。第二通孔102的內徑大于墊片204 的外徑,用以供墊片204穿過。滑動槽103用于供頸部202穿過。滑動槽103的寬度小于 墊片204及頂部201的外徑。滑動槽103連接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的兩端分別設有相對的突起104。止擋件30為一端開設有缺口 301的薄片。止擋件30的一端用于通過缺口 301卡 設于頸部202上,并位于墊片204和固定部110之間,另一端蓋設于第二通孔102和滑動槽 103上,從而防止緊固件20從第一通孔101經滑動槽103滑至第二通孔102。在本實施方 式中,止擋件30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PET)薄片。可 以理解,止擋件30也可以通過缺301卡設于墊片204上。請一并參閱圖2至圖4,組裝固定結構100時,先將緊固件20的尾部203及墊片 204穿過第二通孔102,使尾部203及墊片204位于固定部110的一側,頂部201則位于固 定部110的另一側。然后將緊固件20沿滑動槽103滑至第一通孔102,使頸部202卡設于 第一通孔102中,固定部110則位于頂部201與墊片204之間。由于第一通孔101的孔徑 小于墊片204及頂部201的外徑,因此緊固件20不會從第一通孔101脫離固定部110。突 起104可以增加頸部202從第一通孔101滑至第二通孔102的阻力,防止緊固件20非人為 地從第一通孔101經滑動槽103滑至第二通孔102,從而防止緊固件20從第二通孔102脫 離本體10。最后,從滑動槽103 —側將止擋件30塞入墊片204與固定部110之間,并使頸部 202卡于缺口 301內,從而進一步防止緊固件20從第一通孔101經滑動槽103滑至第二通 孔102。當要將固定結構100固定于其它器件上時,只需將尾部203與其它器件上的螺孔螺 合,從而將固定結構100鎖固。可以理解,第二通孔102及滑動槽103可以省略。組裝固定結構100時,先將頸部 202及尾部203穿過第一通孔101,然后將一端斷裂的環狀金屬彈片從尾部203 —端套于頸 部202上,并焊接該金屬彈片的斷裂處,以形成墊片204。墊片204也可以為中心開設有通 孔的方形薄片。上述固定結構100,通過在緊固件20上設置墊片204,并使固定部110套設于頸部 202上并位于頂部201與墊片204之間,從而可以防止緊固件20從本體10上脫落。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 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固定結構,其包括本體及設于本體上的緊固件,所述本體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 部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緊固件用于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將所述本體固定于一器件上, 所述緊固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頸部及尾部,所述頸部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尾部用于 與所述器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還包括套設于所述頸部上的墊片,所述第一通孔 的孔徑小于所述頂部及墊片的外徑,所述墊片的內徑小于所述尾部的外徑,所述固定部通 過所述第一通孔套設于所述頸部上,并位于所述頂部與墊片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開設有與第一通孔連通的 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墊片穿過,且所述頸部可從所述第二通孔進入所述第 一通孑L。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還開設有用于連通所述第 一通孔與第二通孔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用于供所述頸部穿過。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槽連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 通孔的兩端分別設有突起,用于增加所述頸部從所述第一通孔滑至第二通孔的阻力。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結構還包括止擋件,所述止擋 件設于所述本體上,且一端開設有缺口,所述止擋件從所述第二通孔指向第一通孔的方向 上通過所述缺口卡設于所述頸部或墊片上,以防止所述緊固件從所述第一通孔滑至所述第 二通孑L。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活動地套設于所述頸部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上設有外螺紋。
8.一種緊固件,其用于將一本體固定于一器件上,所述本體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 開設有通孔,所述緊固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頸部及尾部,所述頸部用于穿過通孔,所述 尾部用于與所述器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還包括套設于所述頸部上的墊片,所述 通孔的孔徑小于所述頂部及墊片的外徑,所述墊片不能從所述尾部脫離所述緊固件,所述 頂部及墊片用于相對地設于所述固定部的兩側。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活動地套設于所述頸部上,所述 墊片的內徑小于所述尾部的外徑。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緊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上設有外螺紋。
全文摘要
一種固定結構,其包括本體及設于本體上的緊固件。所述本體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緊固件用于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將所述本體固定于一器件上。每個所述緊固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頂部、頸部及尾部。所述頸部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尾部用于與所述器件連接。每個所述緊固件還包括套設于所述頸部的墊片。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徑小于所述頂部及墊片的外徑。所述墊片的內徑小于所述尾部的外徑。所述固定部通過所述第一通孔套設于所述頸部上,并位于所述頂部與墊片之間。上述固定結構通過在緊固件上設置墊片,并使固定部套設于頸部上并位于頂部與墊片之間,從而可以防止緊固件從本體上脫落。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不易脫落的緊固件。
文檔編號F16B35/00GK102146953SQ20101011232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9日
發明者林其生, 王澤旭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