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具體是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尤其適 用于在行星減速機上應用。
背景技術:
在行星傳動機構中,行星輪和行星輪軸之間可用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支承,滾動 軸承又分滾珠軸承和滾針軸承。滾針軸承以承載能力大,對潤滑油污染度不敏感的特性在 工程機械、石油礦山機械的行星傳動裝置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徑向尺寸局限的情況下,以行 星齒輪內孔和行星輪軸作為滾道的滾針軸承被普通采用。以行星齒輪傳動的開式結構為例,行星輪軸單邊支承,使用無內外圈的滾針軸承 結構,當行星傳動機構工作時,行星齒輪軸在行星齒輪切向力、徑向力和離心力的綜合作用 下會產生一定的撓度,行星齒輪的徑向力大致是平衡的。而行星齒輪受力變形相對較小,滾 針作為滾動體,要在有撓度的行星輪軸表面和無變形的行星輪內孔表面之間滾動,必然造 成滾針不能全長接觸,局部接觸應力相對增大,在長期重載工作的情況下滾針與滾道易形 成點蝕。
發明內容為克服已有技術的上述弊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 承。在行星輪受力最大時,行星輪內孔表面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表面形狀近似,這樣在 最大負載下工作時,滾針與滾道接觸面積最大、接觸應力相對變小,從而避免了滾針和滾道 表面點蝕的出現,延長了軸承的壽命。本實用新型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包括 行星輪和行星輪軸,行星輪軸安裝在行星輪的內孔中;行星輪的內孔呈與撓度變形后的行 星輪軸表面形狀相配合的凹形圓柱面。一般情況下,行星輪的內孔凹形圓柱面凹度為0. 008-0. 018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把行星輪的內孔加工成向中心凹陷的凹形圓柱 面,在行星輪受力最大時,行星輪內孔表面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表面形狀近似,這樣在 最大負載下工作時,滾針與滾道接觸面積最大、接觸應力相對變小,從而避免了滾針和滾道 表面點蝕的出現,延長了軸承的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動簡圖;圖3是中心輪a受力示意圖;圖4是行星輪受力示意圖;[0013]圖5是轉臂χ受力示意圖;圖6行星輪軸受力狀態圖。圖中1、行星齒輪架,2、行星輪,3、行星輪軸,4、滾針,5、軸用卡圈,6、墊圈,7、孔用 擋圈,8、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包括行星輪2和行星輪軸3,行星輪 軸3安裝在行星輪2的內孔中;行星輪2通過行星輪軸3安裝在行星輪架1上,行星輪軸3 和行星輪架1間有墊圈8。在行星輪2和行星輪軸3的上端部用軸用卡圈5卡?。辉谛行?輪軸3和行星輪2的內孔間安裝有上、下滾針4,上、下滾針4之間有孔用擋圈7。行星輪2 的內孔呈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3表面形狀配合的凹形圓柱面。一般情況下,行星輪2 的內孔凹形圓柱面凹度為0. 008-0. 018mm。實施例以本公司生產的JH13-90行星回轉減速機為例1、技術參數1、)最大輸入扭矩=Tal = 178N. m ;2、)最大輸入轉速:nal = 3000r/min ;3、)最大輸出扭矩=Tmax = 16000N. m ;4、)最大輸出轉速:nmax = 33r/min ;5、)減速比90. 2,其中一級減速比I1 = 4. 67,二級減速比i2 = 4. 14 ;6、)三級行星輪模數M= 3,齒數Zc = 23,壓力角α =20°,齒寬B = 44mm,變 為系數x = 0. 444,行星齒輪數量np = 4 ;7、)三級中心輪齒數Za3 = 18,齒寬B = 50,變位系數χ = 0.502,節圓直徑d' a3 =58mm ;8、)三級中心輪輸入扭矩 Ta3 =Ta3 = Wi2 = 178*4. 67*4. 14 = 3441. 4N. m。2、受力分析參照圖2-圖51、)中心輪a作用于行
^o3 4*58,2、)轉臂χ作用于行 ,
權利要求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包括行星輪(2)和行星輪軸(3),行星輪軸(3)安裝在行星輪(2)的內孔中;其特征是行星輪(2)的內孔呈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3)表面形狀相配合的凹形圓柱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其特征是行星輪(2) 的內孔凹形圓柱面凹度為0. 008-0. 01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行星傳動機構中凹滾道滾針軸承,屬軸承技術領域。包括行星輪和行星輪軸,行星輪軸安裝在行星輪的內孔中;行星輪的內孔呈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表面形狀相配合的凹形圓柱面。有益效果是由于把行星輪的內孔加工成向中心凹陷的凹形圓柱面,在行星輪受力最大時,行星輪內孔表面與撓度變形后的行星輪軸表面形狀近似,這樣在最大負載下工作時,滾針與滾道接觸面積最大、接觸應力相對變小,從而避免了滾針和滾道表面點蝕的出現,延長了軸承的壽命。
文檔編號F16C19/44GK201747914SQ20102051201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明者呂福春, 徐云濤, 袁朝國, 郁靜, 韓永進 申請人:徐州科源液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