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潤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造紙機械的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造紙機械的工作環境是潮濕和高溫,某些設備還伴有沖擊負荷,隨著造紙機械設備的發展,造紙機械的設計趨向于越來越高速、寬幅。造紙機械循環系統的工況為高溫、有一定負荷、處于水環境,造紙機械屬于連續化生產,停機造成的損失比較大,因此需要有潤滑系統保證造紙機械運行正常,造紙機械的工作水環境要求有潤滑系統輔助進行防銹、防腐蝕,而現有的造紙機械潤滑裝置大多存在維修保養時間長、潤滑狀況不易檢查、加脂量難以準確掌握等缺點,常造成加脂過多浪費油脂或過少而損壞零件,甚至出現潤滑點被遺漏加脂等情況,而且維護人員勞動強度和難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造紙機械的潤滑裝置,有利于延長運動零件的使用壽命,解決了人工難以接觸到的潤滑部位的自動潤滑,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造紙機械的潤滑裝置,包括托架,所述托架上固定安裝有電機和加油器,所述托架的兩端均安裝有油池蓋,所述油池蓋連接有油箱支架,所述油箱支架連接有油池,所述電機的下端設有兩個閥門,兩個所述的閥門之間安裝有配油器,所述配油器包括彈簧壓套,所述彈簧壓套連接有供油彈簧,所述供油彈簧連接有柱塞,所述柱塞連接有配油器殼體,所述配油器殼體內設有止回閥,所述配油器殼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進油口連接有儲油腔,所述配油器通過油管連接有齒輪泵,所述油管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卸荷閥和溢流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供油彈簧采用雙螺旋彈簧。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油箱支架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托架上罩有油箱外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造紙機械的潤滑裝置,齒輪泵具有結構簡單、尺寸小、重量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自吸能力強和維護容易等優點,溢流閥主要起安全閥的作用,當系統出現意外故障,主油管壓力上升到溢流閥控制壓力時,溢流閥開啟溢油,起到保護油泵和管路密封件不受損壞的作用,有利于延長運動零件的使用壽命,解決了人工難以接觸到的潤滑部位的自動潤滑。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配油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托架;2-電機;3-加油器;4-油池蓋;5-油箱支架;6-油池;7-閥門;8-配油器;9-彈簧壓套;10-供油彈簧;11-柱塞;12-配油器殼體;13-進油口;14-出油口;15-油管;16-齒輪泵;17-卸荷閥;18-溢流閥;19-油箱外罩;20-儲油腔;21-止回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造紙機械的潤滑裝置,包括托架1,所述托架1上罩有油箱外罩19,所述托架1上固定安裝有電機2和加油器3,所述托架1的兩端均安裝有油池蓋4,所述油池蓋4連接有油箱支架5,所述油箱支架5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所述油箱支架5連接有油池6,所述電機2的下端設有兩個閥門7,兩個所述的閥門7之間安裝有配油器8,所述配油器8包括彈簧壓套9,所述彈簧壓套9連接有供油彈簧10,所述供油彈簧10采用雙螺旋彈簧,所述供油彈簧10連接有柱塞11,所述柱塞11連接有配油器殼體12,所述配油器殼體12內設有止回閥21,所述配油器殼體12的兩端分別為進油口13和出油口14,所述進油口13連接有儲油腔20,所述配油器8通過油管15連接有齒輪泵16,所述油管15的兩側分別安裝有卸荷閥17和溢流閥18。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當加油器向配油器供油時,在油壓作用下,止回閥把出油口堵死,使進油口和儲油腔連通,油脂從進油口進入儲油腔內。隨著油脂輸入腔內,柱塞上移,在儲油的同時推動供油彈簧壓縮儲能。當加油器停止工作,主油路卸荷后,儲油腔和主油路的壓差作用下止回閥左移,關閉進油口,打開出油口,使儲油腔與出油口連通。腔內油脂在供油彈簧壓力下從出油口注入各潤滑節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