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鉸鏈,尤其涉及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
背景技術:
1、鉸鏈,也稱為阻尼轉軸,是一種能夠提供相互轉動的連接元件,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數碼產品和電子設備中,比如筆記本電腦,鉸鏈通過兩個轉動連接的活動件分別設置在屏幕與主機,兩個活動件之間主要采用齒輪傳動結構,進而實現兩個活動件彼此之間的轉動連接。在現有的鉸鏈組裝工序中,常用的組裝方式為兩個活動件的支架與軸先活動鉚接之后,再與其他零件組裝,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支架與軸之間的轉動角度缺乏限位作用,導致在鉸鏈打開之后,支架容易繞著軸自然閉合,使用安全性能差,影響使用體驗度。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提高架體與軸體之間的摩擦力,利用摩擦力的作用對鉸鏈的轉動角度進行限位,提高使用安全性能與使用體驗度。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包括座體、設置于座體的傳動件、與傳動件傳動連接的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的第一架體與第二架體,所述第一軸體靠近第一架體的一端設置有摩擦紋,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有容置槽,所述第一軸體突伸入第一架體內,以使摩擦紋抵觸貼設在容置槽的內槽壁。
3、優選的,所述傳動件包括定位釘以及設置于定位釘的傳動輪,所述定位釘包括盤部、設置于盤部的固定部以及設置于固定部的定位部,所述傳動輪轉動套設在固定部的外側,所述定位部設置有環槽,所述環槽沿定位部的軸向方向凹設而成,所述座體靠近盤部的一端開設有第一開槽,所述盤部容設于第一開槽內,所述座體靠近環槽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開槽,所述環槽容設于第二開槽內。
4、優選的,所述座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通槽與第二通槽,所述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動輪與第二轉動輪,所述第一軸體突伸入第一通槽內,以使第一轉動輪與傳動輪嚙合,所述第二軸體突伸入第二通槽內,以使第二轉動輪與傳動輪嚙合。
5、優選的,所述盤部、固定部、定位部一體成型,所述盤部設置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圍繞盤部的周向而設,所述盤部通過防滑紋抵觸在第一開槽的內槽壁。
6、優選的,所述第二軸體與第二架體之間的連接處設置有定位銷釘,所述第二架體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有第一安裝孔。
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架體與軸體之間的摩擦力,利用摩擦力的作用對鉸鏈的轉動角度進行限位,提高使用安全性能與使用體驗度。
1.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座體、設置于座體的傳動件、與傳動件傳動連接的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的第一架體與第二架體,所述第一軸體靠近第一架體的一端設置有摩擦紋,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有容置槽,所述第一軸體突伸入第一架體內,以使摩擦紋抵觸貼設在容置槽的內槽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件包括定位釘以及設置于定位釘的傳動輪,所述定位釘包括盤部、設置于盤部的固定部以及設置于固定部的定位部,所述傳動輪轉動套設在固定部的外側,所述定位部設置有環槽,所述環槽沿定位部的軸向方向凹設而成,所述座體靠近盤部的一端開設有第一開槽,所述盤部容設于第一開槽內,所述座體靠近環槽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開槽,所述環槽容設于第二開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通槽與第二通槽,所述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動輪與第二轉動輪,所述第一軸體突伸入第一通槽內,以使第一轉動輪與傳動輪嚙合,所述第二軸體突伸入第二通槽內,以使第二轉動輪與傳動輪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部、固定部、定位部一體成型,所述盤部設置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圍繞盤部的周向而設,所述盤部通過防滑紋抵觸在第一開槽的內槽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鎖限位式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軸體與第二架體之間的連接處設置有定位銷釘,所述第二架體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架體設置有第一安裝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