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減震膠套,具體是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
背景技術:
1、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微型電動車也被市場廣泛認可,電動真空泵作為微型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其工作帶來的噪音和振動作為整車性能好壞的重要評價指標而被廣泛關注,真空泵需要通過減振膠套來降低噪音和緩沖振動,因此減振膠套對真空泵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市場上的減振膠套多數為實心體結構,由于其減震主要靠材料本身的彈性來達到緩沖振動、降低噪音的效果,在使用壽命和制造成本的制約下,整體減震效果差強人意,繼而影響電動真空泵的使用壽命和駕駛員的駕駛感受。
2、目前,專利公開號為cn205381111u的實用新型公開了前懸掛減震膠套,包括減震膠套本體,所述減震膠套本體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減震膠套本體用于套設于下擺臂膠套上,以增加下擺臂膠套的承載能力。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因下擺臂膠套承載能力差,致使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裂紋、甚至斷裂,影響行車安全的技術問題。但是該申請方案本身仍然屬于實心膠套,并不能解決真空泵震動過大影響駕駛員駕駛感受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可以有效防止真空泵的震動傳導至車架,可以有效地提高電動真空泵的使用壽命和駕駛員的駕駛感受。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包括內襯套、上外襯套、下外襯套、緩沖筋、支撐塊、車身支架、真空泵支架和螺栓,內襯套外側通過均布的緩沖筋連接上下布置的上外襯套和下外襯套,上外襯套和下外襯套之間通過支撐塊連接,支撐塊固定連接內襯套,上外襯套的外緣直徑大于下外襯套的外緣直徑,上外襯套下表面、下外襯套上表面和支撐塊外側形成凹槽。
3、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出的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內襯套、上外襯套、下外襯套、緩沖筋和支撐塊均采用epdm材料。
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內襯套、上外襯套和下外襯套處于同一軸線。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所述的內襯套上端凸出上外襯套上表面,內襯套下端凸出下外襯套下表面。
7、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與常規減震膠套相比,通過在內襯套外部增設上外襯套和下外襯套,以及用于支撐上外襯套和下外襯套的緩沖筋和支撐塊,可以有效防止真空泵的震動傳導至車架,可以有效地提高電動真空泵的使用壽命和駕駛員的駕駛感受。
1.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包括內襯套(1)、車身支架(6)、真空泵支架(7)和螺栓(8),其特征在于,內襯套(1)外側通過均布的緩沖筋(4)連接上下布置的上外襯套(2)和下外襯套(3),上外襯套(2)和下外襯套(3)之間通過支撐塊(5)連接,支撐塊(5)固定連接內襯套(1),上外襯套(2)的外緣直徑大于下外襯套(3)的外緣直徑,上外襯套(2)下表面、下外襯套(3)上表面和支撐塊(5)外側形成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襯套(1)、上外襯套(2)、下外襯套(3)、緩沖筋(4)和支撐塊(5)均采用epdm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襯套(1)、上外襯套(2)和下外襯套(3)處于同一軸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真空泵的雙層減振膠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襯套(1)上端凸出上外襯套(2)上表面,內襯套(1)下端凸出下外襯套(3)下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