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lng接收站輸出氣化設備領域,是一種中間流體換熱的lng氣化外輸的設備。
背景技術:
1、目前國內采用的中間流體型氣化器,在2015年左右基本都是進口的,在隨后幾年里,有幾家企業進行了國產化研制,研制的產品基本類似于進口設備,從工藝和設備結構幾乎沒有什么改進,主設備端面還是采用平蓋大管板(如cn1105849c),這種結構隨著設備直徑的增大,平蓋大管板厚度就比較厚,尤其平蓋大管板在連接管箱處還是半月牙結構,不規則結構造成管板制造難度很大,制造成本就大大提高。還有采用分體式的結構(如cn205048148u),這種結構優點取消了大管板結構,兩個筒體之間采用5個左右連通管,連通管與設備焊接后,在焊接變形作用下,因為缺乏柔性設計,連接管根部局部應力就比較大,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在根部容易產生缺陷影響設備安全運行;同時這種結構對于中間介質上升空間增大,降低了換熱效率。
2、從以上分析,中間流體型氣化器從結構和工藝設計上還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氣化器,優化了設備結構。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含有中間流體加熱器、lng一級加熱器、lng二級加熱器,中間流體加熱器、lng一級加熱器流體換熱管都設置在同一個殼體內,中間流體加熱器的流體換熱管兩端穿過殼體并分別與加熱流體二次進入管、加熱流體二次流出管管板連接,lng一級加熱器進、出口在殼體同一側,lng一級加熱器的流體換熱管帶有u形彎曲,lng一級加熱器出口經工藝管道連接lng二級加熱器外殼,并在lng二級加熱器殼上設置ng出口,lng二級加熱器兩端分別連接有加熱流體一次進入管、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加熱流體一次進入管、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與lng二級加熱器的流體換熱管相連通,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經管線連接至加熱流體二次進入管,采用橇裝結構,整體安裝固定于平臺上,lng二級加熱器位于殼體上方,平臺上固定有用于支撐lng二級加熱器的結構支架;所述的中間流體加熱器采用雙橢圓封頭結構。
3、進一步的,殼體內固定有防波防飛濺氣液初分離構件,位于中間流體加熱器流體換熱管與lng一級加熱器流體換熱管之間,形狀為網孔板。
4、所述中間流體加熱器流體換熱管、lng一級加熱器流體換熱管、lng二級加熱器流體換熱管的換熱區域均采用外表面壓花型。
5、所述工藝管道上設有檢測儀表。
6、所述殼體上安裝有安全閥管線。
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對于中間介質換熱器采用雙橢圓封頭結構,代替了平蓋大管板結構,大大降低了制造難度,縮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同時為了提高氣化效率,在中間流體上部設置了防波防飛濺氣液初分離構件;所有換熱管外表面采用壓花形式,提高換熱效率;采用整體橇裝集成化,縮小了設備安裝空間。
1.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含有中間流體加熱器(1)、lng一級加熱器(3)、lng二級加熱器(4),中間流體加熱器(1)、lng一級加熱器(3)流體換熱管都設置在同一個殼體(9)內,中間流體加熱器(1)的流體換熱管兩端穿過殼體(9)并分別與加熱流體二次進入管(10)、加熱流體二次流出管(11)管板連接,lng一級加熱器(3)進、出口在殼體(9)同一側,lng一級加熱器(3)的流體換熱管帶有u形彎曲,lng一級加熱器(3)出口經工藝管道(6)連接lng二級加熱器(4)外殼,并在lng二級加熱器(4)殼上設置ng出口(12),lng二級加熱器(4)兩端分別連接有加熱流體一次進入管(13)、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14),加熱流體一次進入管(13)、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14)與lng二級加熱器(4)的流體換熱管相連通,加熱流體一次流出管(14)經管線連接至加熱流體二次進入管(10),其特征是:采用橇裝結構,整體安裝固定于平臺(15)上,lng二級加熱器(4)位于殼體(9)上方,平臺(15)上固定有用于支撐lng二級加熱器(4)的結構支架(5);所述的中間流體加熱器(1)采用雙橢圓封頭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其特征是:殼體(9)內固定有防波防飛濺氣液初分離構件(2),位于中間流體加熱器(1)流體換熱管與lng一級加熱器(3)流體換熱管之間,形狀為網孔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其特征是:中間流體加熱器(1)流體換熱管、lng一級加熱器(3)流體換熱管、lng二級加熱器(4)流體換熱管的換熱區域均采用外表面壓花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其特征是:工藝管道(6)上設有檢測儀表(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優化型橇裝中間流體換熱的氣化器,其特征是:殼體(9)上安裝有安全閥管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