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檢測裝置、檢測工位和多檢測工位。
背景技術:
1、流水生產線對生產效率或作業效率存在非常大的關系,流水生產線平衡涉及到工位設定的合理性以及各個工序之間的生產節奏管理。因此,企業在設置流水生產線時會考慮到生產設備和操作工位等多方面因素,以追求生產作業效率最大化。
2、對于產品檢測領域而言,也需要考慮到檢測設備和操作人員在檢測前所使用的操作臺之間的位置關系,盡可能的考慮操作人員的動線,使操作人員操作的便利性大幅提高,從而提高整個生產線的作業效率。
3、目前已有的產品檢測流水線的設置對操作人員的便利性還有待提高,整個生產線的作業效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裝置、檢測工位和多檢測工位,通過在檢測裝置中設置多個檢測位置,使用單個或多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檢測裝置,實現不同的工位布局,最大化利用檢測裝置中的檢測位置,從而提高作業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包括:具有置放口的箱體、載物臺、第一檢測位置和多個第二檢測位置;第一檢測位置沿載物臺平面的最遠點對的連線對稱設置,多個第二檢測位置設置于第一檢測位置兩側;載物臺設置于箱體內部;置放口沿垂直于載物臺的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不低于載物臺的高度;載物臺配置為承載通過置放口放置于第一檢測位置和/或第二檢測位置上的目標物品。
3、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載物臺和檢測箱體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均為正方形;第一檢測位置和第二檢測位置沿正方形的對角線所在的方向軸對稱。
4、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檢測裝置在載物臺上設置了多個檢測位置,多個檢測位置包括了第一檢測位置和多個第二檢測位置。由于第一檢測位置和第二檢測位置的合理布局,使得可以基于一個檢測裝置以同時進行多項檢測任務;有效地利用了操作人員的時間和資源,從而提高了作業效率。
5、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載物臺和檢測箱體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均為以最遠點對的連線為對稱軸的規則圖形;檢測箱體設置了置放口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關于最遠點連線對稱。
6、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本技術實施例中載物臺和檢測箱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上均采用規則圖形,并以最遠點對的連線為對稱軸,置放口的設置也遵循了同樣的對稱原則。從而提高了檢測裝置的實用性,為檢測作業帶來了更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
7、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箱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對的第一開口邊緣和第二開口邊緣;檢測裝置還包括感應元件;多個感應元件設置于第一開口邊緣和/或第二開口邊緣,并配置為感應第一開口邊緣和第二開后邊緣之間的置物手。
8、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檢測裝置在置放口的區域的第一開口邊緣和/或第二開口邊緣設置了感應元件,感應元件可以均勻分布于第一開口邊緣和/或第二開口邊緣,能夠有效地感應第一開口邊緣和第二開口邊緣之間的置物手,有助于了解并控制檢測裝置的工作狀態。
9、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檢測裝置還包括指示燈;第一開口邊緣和第二開口邊緣設置于箱體的同一開口側面;開口側面垂直于載物平臺所在的平面;開口側面的外側、第一開口邊緣、第二開口邊緣或箱體沿第一方向的頂面,設置有指示燈,指示燈配置為指示第一檢測位置和/或第二檢測位置是否為可用狀態。
10、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檢測裝置還包括指示燈;第一開口邊緣分別設置于箱體的第一開口側面和第二開口側面;第二開口邊緣分別設置與箱體的第一開口側面和第二開口側面;第一開口側面和第二開口側面相互垂直,第一開口側面和第二開口側面垂直于載物平臺所在的平面;開口側面的外側、第一開口邊緣、第二開口邊緣或箱體沿第一方向的頂面,設置有指示燈;指示燈配置為指示第一檢測位置和/或第二檢測位置是否被占用。
11、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檢測裝置在操作人員的可視范圍內設置了指示燈,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指示燈快速了解到各個檢測位置的狀態。當某個檢測位置處于可用狀態時,指示燈會亮起或者改變顏色,提示操作人員可以進行檢測操作。本技術實施例在檢測裝置上設置指示燈減少了操作人員的不必要等待時間,有助于操作人員更有效地安排工作流程,提高作業效率。
12、本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檢測工位,檢測工位包括具有箱體和載物臺的檢測裝置和操作臺;箱體包括第一開口面、第二開口面和置放口;載物臺包括第一檢測位置、第二檢測位置和第三檢測位置;第一檢測位置沿載物臺平面的最遠點對的連線對稱設置,第二檢測位置和第三檢測位置對稱設置于第一檢測位置兩側;第一開口面靠近第二檢測位置,第二開口面靠近第三檢測位置;操作臺設置于第一開口面的外側和/或第二開口面的外側,并配置為操作人員使用檢測裝置檢測目標物品的操作平臺。
13、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箱體在垂直于載物臺的第一方向上的頂面設置有第二位置檢測相機;箱體在垂直于載物臺的第一方向上的頂面設置有第三位置檢測相機;第二位置檢測相機朝向第二檢測位置所在的方向,并配置為操作臺設置于第一開口外側以及在操作人員通過第一開口面將目標物品放置于第二檢測位置的情況下,獲取第二檢測位置上的目標物品的頂面和底面;第三位置檢測相機朝向第三檢測位置所在的方向,并配置為操作臺設置于第二開口外側以及在操作人員通過第二開口面將目標物品放置于第三檢測位置的情況下,獲取第三檢測位置上的目標物品的頂面和底面。
14、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操作臺被設置在第一開口面的外側和/或第二開口面的外側,作為操作人員在檢測裝置檢測目標物品前對目標物品進行預處理的平臺。操作臺和檢測裝置的布局形成的檢測工位使操作人員可以方便地使用檢測裝置,為操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和效率。
15、可選地,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第二位置檢測相機還配置為在操作臺設置于第一開口外側第二開口外側以及在操作人員通過第一開口面將目標物品放置于第二檢測位置的情況下,啟用并獲取第二檢測位置上的目標物品的頂面和底面;第三位置檢測相機還配置為在操作臺設置于第一開口外側第二開口外側以及在操作人員通過第二開口面將目標物品放置于第二檢測位置的情況下,啟用并獲取第三檢測位置上的目標物品的頂面和底面。
16、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檢測工位中的檢測裝置只有對應的檢測位置被占用時,才會喚醒對應的相機,當沒有目標物品放置在相應的檢測位置上時,相機處于休眠狀態,不會消耗額外的資源。
17、本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多檢測工位,多檢測工位包括本技術第二方面中任一項的檢測工位。
18、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本技術實施例的多檢測工位考慮了操作人員的使用習慣和工作流程,使得布局可以適應不同的工作場景和環境要求。例如,可以根據空間限制或特定任務的要求來調整操作臺和檢測裝置的位置。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多檢測工位布局具有很高的可拓展性,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和擴展,以滿足不同規模和需求的生產作業。
19、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