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測溫元件密封,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防漏油雙支溫度傳感器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1、當溫度傳感器為了對高溫油瓦等設備的溫度進行測量時,需要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油液中。溫度傳感器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油液內,被測設備內的油液容易從溫度傳感器的外殼與線纜的連接處緩慢向外滲透,出現(xiàn)油液泄漏,造成安全隱患。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是采用密封圈對溫度傳感器在被測設備上進行密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較差且不方便進行拆卸,從而導致溫度傳感器的防滲油能力較弱并且不方便進行維修。此外,對于被測設備中較為重要的位置,一般會采用兩支溫度傳感器對設備內的高溫油液進行溫度測量,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兩支溫度傳感器的示數(shù)對比判斷其溫度差值是否在合理范圍內,如果在合理范圍內,進一步判斷被測設備內油溫是否處于正常范圍,對被測設備的油溫進行監(jiān)控;如果差值超過合理范圍,則判斷是否有溫度傳感器出現(xiàn)工作異常,工作人員能夠及時對工作異常溫度傳感器進行修理或更換。并且在對工作異常的溫度傳感器修理或更換的過程中,還能對被測設備內的油溫進行監(jiān)控,確保能夠對被測設備內的油溫進行全程監(jiān)控。然而,在被測設備上設置兩個溫度傳感器時,現(xiàn)有技術中溫度傳感器的密封方式需要在被測設備的表面設置兩個安裝溫度傳感器的安裝口,兩個溫度傳感器安裝口上的溫度傳感器均有出現(xiàn)密封圈漏油的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被測設備在安裝溫度傳感器后出現(xiàn)油液泄漏的風險。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漏油雙支溫度傳感器密封裝置,本方案中的密封裝置在安裝時僅需在被測設備上開設一個安裝口并且無需使用密封圈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密封,能夠進一步降低被測設備安裝雙支溫度傳感器后出現(xiàn)滲透泄漏的風險。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漏油雙支溫度傳感器密封裝置,包括分配頭和用以供溫度傳感器穿過的密封部,分配頭為中空內腔,分配頭的一端用以與被測設備連接,另一端的端面上設有兩個內螺紋安裝孔,每個內螺紋安裝孔上均有一個密封部與之連接。密封部包括雙絲頭、錐形密封套筒和壓緊螺母,雙絲頭、錐形密封套筒和壓緊螺母上均設有供溫度傳感器穿過的貫穿孔,雙絲頭的一端與內螺紋安裝孔連接,另一端與壓緊螺母螺紋連接,雙絲頭上與壓緊螺母連接一端的端面和錐形密封套筒的錐形面貼合,錐形密封套筒位于壓緊螺母內腔并被壓緊螺母壓緊。
3、裝置安裝時,首先將溫度傳感器依次穿過壓緊螺母、錐形密封套筒和雙絲頭,此時錐形密封套筒內側壁與溫度傳感器外表面貼合。然后將壓緊螺母擰緊在雙絲頭上,此時錐形密封套筒的錐形側壁與雙絲頭的錐形面緊密貼合,并且在壓緊螺母的擠壓下,錐形密封套筒有向雙絲頭錐形面內運動的趨勢,使得錐形密封套筒的錐形端面對溫度傳感器進行擠壓,減小錐形密封套筒與溫度傳感器外表面之間的間隙和錐形密封套筒外表面與雙絲頭錐形面之間的間隙。壓緊螺母鎖緊在雙絲頭上后,將兩個雙絲頭與分配頭進行連接,最后再將分配頭與被測裝置連接,分配頭與被測裝置連接后,被測設備內的高溫油液沿分配頭流入雙絲頭內腔,雙絲頭上的兩個溫度傳感器對被測設備內的油液進行溫度測量。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兩個溫度傳感器的示數(shù)判斷被測設備內的油溫是否處于正常范圍。
4、本方案中的防漏油雙支溫度傳感器密封裝置通過分配頭將兩個溫度傳感器集成在一起,被測設備上僅需開設一個安裝孔,與開設兩個安裝孔相比出現(xiàn)漏油的概率更低。并且還采用了擠壓錐形密封套筒的方式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密封,能夠進一步降低被測設備安裝雙支傳感器后出現(xiàn)漏油的概率。并且本裝置中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對部件進行連接,螺紋連接密封性好、連接強度高且便于拆卸。
5、優(yōu)選的,還包括連接頭,連接頭的一端用以與被測設備連接,另一端與分配頭螺紋連接,分配頭通過連接頭與被測設備連接,連接頭內腔上用以與被測設備連接的一端為安裝端,安裝端內腔的直徑用以為溫度傳感器直徑的2.8-3.2倍。分配頭上與連接頭連接的一端為連接端,連接端內腔的側壁為傾斜側壁,該傾斜側壁上靠近雙絲頭的一端向連接頭的軸線方向傾斜。分配頭通過連接頭與被測設備連接,連接頭上安裝端內腔的直徑為溫度傳感器直徑的2.8-3.2倍,經過安裝端內腔流入分配頭內腔的油液被限制流量,初步降低分配頭內腔的油液壓強,減小油液沿溫度傳感器側壁滲透泄漏的概率。分配頭連接端內腔的側壁為傾斜側壁,傾斜側壁能夠對流入分配頭內腔的油液進行導向,進一步降低分配頭內腔的油液壓強,減小油液沿溫度傳感器側壁滲透泄漏的概率。
6、優(yōu)選的,連接端上套設有第一密封圈,連接頭上設有容納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容納槽,第一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一容納槽的深度。分配頭與連接頭螺紋連接時,分配頭將第一密封圈擠壓到第一容納槽內,第一密封圈被擠壓后,由于第一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一容納槽的深度,因此第一密封圈能夠進一步堵塞分配頭和連接頭之間的間隙,避免出現(xiàn)油液從分配頭和連接頭之間的間隙向外滲透泄漏的情況,降低被測設備安裝雙支溫度傳感器后出現(xiàn)油液泄漏的概率。
7、優(yōu)選的,在分配頭的端面上,兩個內螺紋安裝孔以分配頭的軸線為圓心呈圓周等距排布。兩個內螺紋安裝孔一分配頭的軸線為圓心呈圓周等距排布,即兩個內螺紋安裝孔截面圓心的連線中點位于分配頭的軸線上,使得進入分配頭內腔的油液能夠與兩支溫度傳感器充分接觸,避免兩支溫度傳感器由于與油液接觸面積和接觸位置的差異導致兩支溫度傳感器的示數(shù)差距過大。
8、優(yōu)選的,內螺紋安裝孔上靠近分配頭內腔的一端還設有連通孔,連通孔的兩端分別與分配頭的內腔和內螺紋安裝孔連通,連通孔的側壁用以與溫度傳感器的側壁貼合。溫度傳感器穿過分配頭時,在溫度傳感器從內螺紋安裝孔進入到分配頭內腔的過程中,溫度傳感器還會穿過連通孔,連通孔的尺寸與溫度傳感器的大小相同,能夠進一步阻止油液沿溫度傳感器側壁向外泄漏。
9、優(yōu)選的,雙絲頭上與分配頭連接的一端還套設有第二密封圈,雙絲頭上設有容納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容納槽,第二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納槽的深度。雙絲頭與分配頭螺紋連接時,雙絲頭將第二密封圈擠壓到第二容納槽內,第二密封圈被擠壓后,由于第二密封圈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納槽的深度,因此第二密封圈能夠進一步堵塞雙絲頭和分配頭之間的間隙,避免出現(xiàn)油液從雙絲頭和分配頭之間的間隙向外滲透泄漏的情況,降低被測設備安裝雙支溫度傳感器后出現(xiàn)油液泄漏的概率。
10、優(yōu)選的,錐形密封套筒上直徑更大的一端設有擠壓段,擠壓段的直徑與錐形密封套筒的最大直徑相同,擠壓段的端面與壓緊螺母的內端面抵接用以通過壓緊螺母將錐形密封套筒擠壓到雙絲頭的錐形面內。錐形密封套筒為橡膠套筒。擠壓段的設置能夠增加錐形密封套筒的長度,當壓緊螺母與雙絲頭進行鎖緊后,壓緊螺母對錐形密封套筒的擠壓效果更好,進一步增強錐形密封套筒的密封效果。錐形密封套筒為橡膠套筒,橡膠套筒受力會出現(xiàn)變形,使得錐形密封套筒在受到擠壓后,能夠順利產生形變,充分減小錐形密封套筒與溫度傳感器外表面之間的間隙和錐形密封套筒外表面與雙絲頭錐形面之間的間隙,降低錐形密封套筒進行密封后出現(xiàn)漏油的概率。
11、優(yōu)選的,分配頭的外側壁上設有用以便于夾持分配頭進行旋轉的夾持部,夾持部與分配頭一體成型。夾持部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通過夾持部來旋轉分配頭,對分配頭進行安裝。夾持部的截面可設置成正方形,正六邊形或正八邊形,便于工作人員通過扳手來旋轉分配頭。
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的防漏油雙支溫度傳感器密封裝置通過分配頭將兩個溫度傳感器集成在一起,被測設備上僅需開設一個安裝孔,與開設兩個安裝孔相比出現(xiàn)漏油的概率更低。并且還采用了擠壓錐形密封套筒的方式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密封,能夠進一步降低被測設備安裝雙支傳感器后出現(xiàn)漏油的概率。并且本裝置中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對部件進行連接,螺紋連接密封性好、連接強度高且便于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