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路開發,尤其涉及一種外設啟動控制電路及方法。
背景技術:
1、為了擴大電子設備的存儲空間以及方便對存儲空間的數據進行讀寫,通常會在電子設備上安裝安全數字卡(secure?digital?card,簡稱為sd卡)、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簡稱為usb)、或者嵌入式多媒體卡(embedded?multi?media?card,簡稱為emmc卡)等外設。
2、然而,現有電子設備的外設引導啟動順序通常不可調整,在電子設備上電時,通常是將電子設備和外設同時上電,一旦外設出現故障,電子設備將會啟動過程中卡死在外設引導啟動項,導致電子設備無法正常啟動。
3、因此,如何對外設啟動順序進行優化,以保障電子設備能夠正常啟動,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外設啟動控制電路及方法,以解決現有電子設備的外設引導啟動順序通常不可調整,一旦外設出現故障會導致電子設備無法正常啟動的技術問題。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外設啟動控制電路,應用于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電源、外設和主控單元;所述外設啟動控制電路包括:開關單元和第一控制電路單元;
3、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外設連接,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端連接;
4、所述主控單元用于根據自身的啟動狀態向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的開關狀態;
5、其中,若所述主控單元啟動成功,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導通,以通過所述電源對所述外設進行上電。
6、可選地,所述開關單元包括第一場效應管和第二場效應管,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包括第一二極管;
7、其中,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陽極作為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作為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三端連接;
8、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作為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源極作為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外設連接,所述第一場效應管的柵極與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源極與接地端連接,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作為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連接;
9、在所述主控單元啟動成功的情況下,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高電平信號,所述第一場效應管和所述第二場效應管導通;在所述主控單元啟動失敗的情況下,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低電平信號,所述第一場效應管和所述第二場效應管截止。
10、可選地,所述外設啟動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二控制電路單元和復位電路單元;
11、其中,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二端連接,所述主控單元在啟動成功的情況下,向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發送喂狗信號;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三端連接,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用于在使能生效的情況下,根據所述喂狗信號的接收情況,確定是否向所述主控單元發送復位信號;
12、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的第三端連接,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用于根據所述主控單元輸出的所述第一電平信號,對所述復位電路單元進行使能控制。
13、可選地,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場效應管和第一延時芯片;
14、其中,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作為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電容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負極與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源極和所述第二電容的負極均與接地端連接,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與所述第一延時芯片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正極與所述第一延時芯片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延時芯片的輸出端作為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的第三端連接;
15、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高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失效,并在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低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生效。
16、可選地,所述外設啟動控制電路還包括:延時電路單元;
17、其中,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三端連接,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的第二電平信號進行延時計時,并在延時計時結束后輸出第三電平信號;
18、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和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開關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三電平信號控制自身的開關狀態,以對所述外設的上電狀態進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電路用于根據所述第三電平信號,對所述復位電路單元進行使能控制。
19、可選地,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還包括第四場效應管,所述第二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三電容;
20、其中,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源極與接地端連接,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柵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陽極連接,所述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作為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三端與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控制電路用于在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高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第四場效應管處于導通狀態;在所述第一電平信號為低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第四場效應管處于截止狀態;
21、所述第三電容的正極與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負極與所述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三電平信號為高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失效,并在所述第三電平信號為低電平信號的情況下,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生效。
22、可選地,所述開關單元還包括第二二極管;
23、其中,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陽極作為所述開關單元的第四端與所述延時電路單元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陰極與所述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
24、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外設啟動順序優化方法,應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項所述的外設啟動控制電路;所述外設啟動控制方法包括:
25、主控單元在啟動成功的情況下,向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
26、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導通,以通過所述電源對所述外設進行上電。
27、可選地,所述外設啟動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二控制電路單元和復位電路單元;所述主控單元在啟動成功的情況下,向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包括:
28、所述主控單元在啟動成功的情況下,向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并向所述復位電路單元發送喂狗信號;
29、所述外設啟動控制方法還包括:
30、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失效;
31、若所述主控單元在運行中死機,所述主控單元停止輸出喂狗信號;
32、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截止;
33、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生效;
34、所述復位電路單元在使能生效且未接收到所述喂狗信號的情況下,向所述主控單元發送復位信號;
35、所述主控單元進行復位重啟。
36、可選地,所述外設啟動控制電路還包括:延時電路單元;所述外設啟動控制方法還包括:
37、若所述主控單元未啟動成功或重啟失敗,所述主控單元未輸出喂狗信號;
38、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截止并輸出第二電平信號;
39、所述延時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二電平信號進行延時計時,并在延時計時結束后輸出第三電平信號;
40、所述開關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三電平信號控制所述外設上電;
41、所述第二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三電平信號控制所述復位電路單元使能生效;
42、所述復位電路單元在使能生效且未接收到所述喂狗信號的情況下,向所述主控單元發送復位信號;
43、所述主控單元進行復位重啟,并利用所述外設中預先存儲的系統程序進行刷機。
44、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該外設啟動控制電路應用于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電源、外設和主控單元;所述電路包括:開關單元和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外設連接,所述開關單元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主控單元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主控單元用于根據自身的啟動狀態向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的開關狀態;其中,若所述主控單元啟動成功,所述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所述第一電平信號控制所述開關單元導通,以通過所述電源對所述外設進行上電。通過上述方式,主控單元可以根據自身的啟動狀態向第一控制電路單元輸出第一電平信號,以使第一控制電路單元根據第一電平信號控制開關單元的開關狀態,進而對外設的上電狀態進行控制。這樣,即便不人為調整外設引導啟動順序且外設出現故障時,電子設備也能正常啟動,從而提高了電子設備的啟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