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控制技術的發展,以信息化代替自動化已是趨勢,信息化的典型標志是數字化,電腦、單片機等數字控制技術已進入現代工業的每個細節,因而采用數字電纜作為傳輸信號已不鮮見,電腦聯網控制面域較大,儀器儀表的控制有的距離較近,更多的距離較遠, 距離較近采用通用的網絡電纜可以實行準確傳輸,但長距離傳輸卻是現在通用數字電纜不能夠完成的。五號纜雖然傳輸容量大、速度快,但長距離傳輸損耗較大,最大傳輸有效距離只有 200米左右。而數字儀表控制線的信號容量不需多大,頻率單一性和信號振幅較強,長度多達幾公里,是普通數字電纜不能夠完成的,光纖不能夠承受較強功率的信號,而且需多重轉換,速率較慢,維修維護成本較高。因而研發基于低電容的長距離傳輸的數字儀表電纜就非常必要,從電纜結構和傳輸信號的特點上,設計一種特種傳輸的數字電纜,為長距離的儀表信號傳輸創造好的傳輸線路,保證傳輸品質,減少損耗和衰減,保證信號能夠準確在電腦與儀表間傳輸。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 使其在三公里的范圍內(包括大多數無人值守儀表)能夠準確傳輸信號,減少損耗,保證信號的快速準確傳輸;本發明電纜同時采用與普通電纜不同的生產方法和工藝要求,最大限度保證電纜的長距離傳輸性質。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導體采用經拉絲退火的無氧銅桿,在所述導體外擠包有聚乙烯絕緣層構成絕緣線芯,所述絕緣線芯對絞構成對絞單元,由多個所述對絞單元絞合構成纜芯,在所述纜芯外繞包有非吸濕性包帶層,所述包帶層外設置有鍍錫銅絲編織屏蔽層,電纜的最外層為外護層。本發明電纜按如下步驟制作A、所述導體采用外徑為1. 0 1. 5mm的單銅絲,經無氧銅桿拉絲并連接退火,所述無氧銅桿為Tl型;B、所述絕緣層采用物理發泡聚烯烴絕緣材料,經擠壓式模具生產,通過二氧化碳發泡,發泡率達到80%以上,絕緣層厚度為導體的3 5倍厚,加大絕緣厚度以減小線芯對絞后的電容,這與現有數字電纜的聚烯烴實芯絕緣不同,絕緣厚度增加主要是為減少低容損耗。C、將兩根絕緣線芯對絞,對絞節距為電纜對絞外徑的3 5倍;絞線張力小而均勻,絕緣無變形,提高傳輸的容量和速度,減少線對間干擾和串音,提高傳輸效率。
D、將多根對絞的絕緣線芯絞合成纜,成纜后不繞包帶,不填充,在屏蔽前采用 0. 05mm厚的薄聚脂帶,留有2 4mm的間隙與鍍錫銅絲屏蔽層( 一道工序做下,編織機放線盤張力均勻放小,編織外徑比纜芯外徑大1 3mm松織;E、外護層采用阻燃或不阻燃硬聚烯烴材料擠塑,擠管式模具生產,模具的承徑區要稍長一點,因而進入料口壓力小,模芯后采用兩個左右對稱的小氣嘴對芯孔不間斷地吹, 后用擋板,在模芯內形成0. 3-0. 5MPa的空氣壓力,空氣壓力通過不粘接聚酯帶間隙和編織孔進入而外漲,在模芯中漲好后經過擠塑區,由于外護層材料較硬,線的運動分解了氣壓, 氣壓對其外漲影響較小,使松編的有孔屏蔽層與外高溫擠出的聚烯烴塑料邊稍有粘接,屏蔽層由于采用是鍍錫銅絲,因而不會氧化,電纜外護層冷卻后定形,電纜外形圓整,外護層及屏蔽層沒有凹陷,內部不再緊繞對絞絕緣芯,不會形成“蛇”形,壓力保證的情況下,結構又不是軟套,保證電纜較大空間和最小的電容。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發明是一種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比普通數字電纜從性質上相比,傳輸衰減要小得多,結構使用工作電容有了很大的降低。2、本發明電纜與儀表電纜相比,節距小而差異大,絕緣厚,空隙沒有填充,綜合電容要小,護套吹氣定型,隔離包帶、屏蔽和外護套不緊包,增加了空間,提高結構綜合電容, 與普通數字電纜與儀表電纜相比,提高了電纜的圓整度,為安裝使用帶來方便。3、在工藝上,采用不粘接封閉重疊縱包和松編織工藝,為纜芯的空間擴大留有余地。4、擠塑外護層采用硬材料,加上擠管式模芯加長,增加兩導氣,均勻氣壓,使纜芯空間不充實而減小了綜合電容,同時又保證電纜的圓整性。
圖1為本發明電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制作本發明電纜的模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圖。圖中標號1導體,2絕緣層,3對絞單元,4包帶層,5屏蔽層,6外護層。圖2中,A 代表機頭部分,B代表電纜線芯,C代表氣嘴,D代表模芯,E代表模套,F代表擠出后的電纜, G代表進料。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本實施例的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導體1采用經拉絲退火的無氧銅桿,在所述導體1外擠包有聚乙烯絕緣層2構成絕緣線芯,所述絕緣線芯對絞構成對絞單元,由多個所述對絞單元絞合構成纜芯,在所述纜芯外繞包有非吸濕性包帶層4,所述包帶層4外設置有鍍錫銅絲編織屏蔽層5,電纜的最外層為外護層6。參見圖2,本發明的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A、所述導體采用外徑為1. 0 1. 5mm的單銅絲,經無氧銅桿拉絲并連接退火,所述無氧銅桿為Tl型;B、所述絕緣層采用物理發泡聚烯烴絕緣材料,經擠壓式模具生產,通過二氧化碳發泡,發泡率達到80%以上,絕緣層厚度為導體的3 5倍厚,加大絕緣厚度以減小線芯對絞后的電容,這與現有數字電纜的聚烯烴實芯絕緣不同,絕緣厚度增加主要是為減少低容損耗。C、將兩根絕緣線芯對絞,對絞節距為電纜對絞外徑的3 5倍;絞線張力小而均勻,絕緣無變形,提高傳輸的容量和速度,減少線對間干擾和串音,提高傳輸效率。D、將多根對絞的絕緣線芯絞合成纜,成纜后不繞包帶,不填充,在屏蔽前采用 0. 05mm厚的薄聚脂帶,留有2 4mm的間隙與鍍錫銅絲屏蔽層( 一道工序做下,編織機放線盤張力均勻放小,編織外徑比纜芯外徑大1 3mm松織;E、外護層采用阻燃或不阻燃硬聚烯烴材料擠塑,擠管式模具生產,模具的承徑區要稍長一點,因而進入料口壓力小,模芯后采用兩個左右對稱的小氣嘴對芯孔不間斷地吹, 后用擋板,在模芯內形成0. 3-0. 5MPa的空氣壓力,空氣壓力通過不粘接聚酯帶間隙和編織孔進入而外漲,在模芯中漲好后經過擠塑區,由于外護層材料較硬,線的運動分解了氣壓, 氣壓對其外漲影響較小,使松編的有孔屏蔽層與外高溫擠出的聚烯烴塑料邊稍有粘接,屏蔽層由于采用是鍍錫銅絲,因而不會氧化,電纜外護層冷卻后定形,電纜外形圓整,外護層及屏蔽層沒有凹陷,內部不再緊繞對絞絕緣芯,不會形成“蛇”形,壓力保證的情況下,結構又不是軟套,保證電纜較大空間和最小的電容。
權利要求
1.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其特征在于,導體(1)采用經拉絲退火的無氧銅桿,在所述導體(1)外擠包有聚乙烯絕緣層(2)構成絕緣線芯,所述絕緣線芯對絞構成對絞單元, 由多個所述對絞單元絞合構成纜芯,在所述纜芯外繞包有非吸濕性包帶層,所述包帶層 (4)外設置有鍍錫銅絲編織屏蔽層(5),電纜的最外層為外護層(6)。
2.—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驟A、所述導體(1)采用外徑為1.0 1. 5mm的單銅絲,經無氧銅桿拉絲并連接退火,所述無氧銅桿為Tl型;B、所述絕緣層( 采用物理發泡聚烯烴絕緣材料,經擠壓式模具生產,通過二氧化碳發泡,發泡率達到80%以上,絕緣層厚度為導體的3 5倍厚,以減少低容損耗;C、將兩根絕緣線芯對絞,對絞節距為電纜對絞外徑的3 5倍;D、將多根對絞的絕緣線芯絞合成纜,成纜后不繞包帶,不填充,在屏蔽前采用0.05mm 厚的薄聚脂帶,留有2 4mm的間隙與鍍錫銅絲屏蔽層(5) —道工序做下,編織機放線盤張力均勻放小,編織外徑比纜芯外徑大1 3mm松織;E、外護層采用阻燃或不阻燃硬聚烯烴材料擠塑,擠管式模具生產,模芯后采用兩個左右對稱的小氣嘴對芯孔不間斷地吹,在模芯內形成0. 3-0. 5MPa的空氣壓力,空氣壓力通過不粘接聚酯帶間隙和編織孔進入而外漲,在模芯中漲好后經過擠塑區,使松編的有孔屏蔽層與外高溫擠出的聚烯烴邊稍有粘接,電纜外護層冷卻后定形,電纜外形圓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本發明的長距離傳輸數字儀表電纜及其制備方法,電纜導體采用經拉絲退火的無氧銅桿,在所述導體外擠包有聚乙烯絕緣層構成絕緣線芯,所述絕緣線芯對絞構成對絞單元,由多個所述對絞單元絞合構成纜芯,在所述纜芯外繞包有非吸濕性包帶層,所述包帶層外設置有鍍錫銅絲編織屏蔽層,電纜的最外層為外護層。本發明電纜在三公里的范圍內(包括大多數無人值守儀表)能夠準確傳輸信號,減少損耗,保證信號的快速準確傳輸;本發明電纜同時采用與普通電纜不同的生產方法和工藝要求,最大限度保證電纜的長距離傳輸性質。
文檔編號H01B13/00GK102368407SQ20111036674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吉啟榮 申請人:新亞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