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組件安裝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
背景技術:
太陽能光伏組件在屋頂安裝使用時,一般需要支架進行支撐固定,滿足一定的抗風強度要求。其中的支撐體系一般包含三大部件:光伏組件、支撐橫梁、屋面固定底座,以及連接這三大部件之間的中間零部件,如壓塊、螺栓、螺母、螺釘、墊片等。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坡屋頂安裝支架體系,因沒有將光伏組件與支架之間、以及支架與屋面固定底座之間的安裝配合兼容進行有效整合,導致整個安裝體系中零部件繁多,操作工序多而且復雜,支架成本高等問題。本發明通過優化整合三大部件以及各個連接零部件,達到了縮減部件、整合零件的目的。通過幾個特殊設計的連接配合件和緊固件,實現整個體系安裝的簡單、快速、緊固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特別適用于坡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實現簡便、快速、可靠、高性價比的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該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所述的光伏組件通過組件外掛件安裝在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共用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左右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通過中間連接件連接;所述的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和緊固連接件,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為不破壞屋面主防水層結構的折彎形結構,所述的緊固連接件可前后滑移的設置在彎鉤形支撐底座上,通過緊固連接件的移動校正上下相鄰的光伏組件的安裝位置;所述的光伏組件包括晶體硅電池片和組件邊框,所述的組件邊框側面設有燕尾形結構滑槽,所述的組件外掛件設有可在燕尾形結構滑槽中滑動的燕尾形凸起,使光伏組件與屋面橫梁自由匹配及固定。所述的組件邊框的上表面設有波浪形鋸齒凸起,側面燕尾形結構滑槽包括上通道槽口和下通道槽口,可以通過調整上下通道槽口的寬度、深度以及組件邊框的壁厚來增大組件抗風強度。所述的組件邊框側面還設有長條形定位槽,用于相鄰光伏組件間端頭的固定。所述的組件外掛件呈倒“L”形或“T”形,其頂部內表面設有與組件邊框上表面的波浪形鋸齒凸起相匹配的波浪形鋸齒凹槽,側面上設有與所述上通道槽口和下通道槽口相匹配的燕尾形上凸起和燕尾形下凸起。所述的組件外掛件頂部設有至少一個定位通孔口和至少一個腰型安裝孔。
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平臺,分別為組件支撐平臺面、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和屋面固定平臺面,所述的組件支撐平臺面中間設有滑移開槽口。所述的緊固連接件底部設有卡位滑槽,所述的組件支撐平臺面從該卡位滑槽中穿入定位,緊固連接件上部設有螺栓固定通孔和外掛件固定螺紋孔,螺栓穿過螺栓固定通孔后插入所述滑移開槽口內,使緊固連接件可在彎鉤形支撐底座上前后滑移。所述的中間連接件為類C型結構,包裹于組件邊框的上表面、側面、下表面外側,中間連接件側面設有兩個腰型穿孔,通過緊固螺栓穿過所述腰型穿孔將相鄰光伏組件綁定連接。所述的緊固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栓柱,所述的螺帽呈與組件邊框的燕尾形結構滑槽相匹配的燕尾狀,螺帽外表面設有針狀凸起陣列結構。該系統還包括電纜線掛鉤和接地組件,所述的電纜線掛鉤上部卡設在組件邊框上,下部設有放置電纜線的C型結構槽;所述的接地組件包括接地壓塊件、接地壓塊綁定件和接地連接線,所述的接地壓塊綁定件將接地壓塊件與組件邊框壓合綁定,所述的接地連接線連接接地壓塊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I)通過縮減部件、優化零件、整合零部件的方式設計了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實現簡單、快速、緊固、高性價比地安裝坡屋頂太陽能光伏組件系統的目的;(2)本發明采用特殊設計的光伏組件邊框,去掉了常規屋頂安裝系統所需的整條支撐橫梁,實現邊框的功能擴大化,起到支撐組件、配合連接、位置高效校正的作用;(3)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彎鉤形支撐底座具有不破壞屋面主防水層結構的優點。
圖1為本發明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組件邊框截面圖;圖3為本發明組件邊框側面開通道槽口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組件邊框側面開定位槽口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第一種組件外掛件主視圖;圖6為本發明第一種組件外掛件俯視圖;圖7為本發明第一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爆炸圖;圖8為本發明第一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裝配圖;圖9為本發明光伏組件與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裝配圖;圖10為本發明第一種緊固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第一種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母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第一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彎鉤形支撐底座的三角支撐梁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中間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發明中間連接件的裝配結構圖;圖16為本發明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母的結構示意圖17為本發明電纜線掛鉤的結構示意圖;圖18為本發明電纜線掛鉤的裝配圖;圖19為本發明接地壓塊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0為本發明接地壓塊綁定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1為本發明接地壓塊件的裝配圖;圖22為本發明接地組件的裝配圖;圖23為本發明整體安裝后的示意圖;圖24為本發明第二種組件外掛件主視圖;圖25為本發明第三種組件外掛件主視圖;圖26為本發明第二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爆炸圖;圖27為本發明第二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裝配圖;圖28為本發明第二種緊固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9為本發明第二種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母的結構示意圖;圖30為本發明 第二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1為本發明第三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爆炸圖;圖32為本發明第三種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的裝配圖;圖33為本發明第三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4為本發明第四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5為本發明第五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6為本發明第六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7為本發明第七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8為本發明第八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9為本發明第九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0為本發明第十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1為本發明第i^一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2為本發明第十二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3為本發明第十三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4為本發明第十四種彎鉤形支撐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晶體硅電池片,2為組件邊框,3為下通道槽口,4為上通道槽口,5為波浪形鋸齒凸起,6為層壓件安裝槽口,7為對接型腔,8為長條形定位槽,9為定位通孔口,10為腰型安裝孔,11為燕尾形上凸起,12為燕尾形下凸起,13為波浪形鋸齒凹槽,14為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5為緊固連接件,16為彎鉤形支撐底座,17為緊固連接件螺母,18為組件外掛件,19為上一塊光伏組件,20為下一塊光伏組件,21為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2為螺栓固定通孔,23為C型卡位滑槽,24為螺母螺紋孔,25為螺母支撐臺面,26為卡位塊,27為組件支撐平臺面,28為滑移開槽口,29為三角支撐梁,30為垂直支撐梁a,31為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2為垂直支撐梁b,33為屋面固定平臺面,34為屋面固定螺孔,35為三角支撐梁通道孔,36為中間連接件的傾斜面,37為上支撐面,38為腰型穿孔,39為下支撐面,40緊固螺栓的螺栓柱,41為緊固螺栓的螺帽,42為層壓件,43為中間連接件,44為緊固螺母,45為電纜線掛鉤一端彎鉤,46為電纜線掛鉤另一端彎鉤,47為電纜線掛鉤的C型結構槽,48為電纜線掛鉤,49為定位檔壁,50為長條形卡位滑移通道槽,51為圓形接地孔,52為接地壓塊綁定件,53為接地壓塊件,54為接地線,55為一體化固定螺母,56為組件支撐臺,57為卡位滑槽側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該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所述的光伏組件通過組件外掛件安裝在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共用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左右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的端頭通過中間連接件左右橫向連接綁定。如圖1所示,光伏組件包括晶體硅電池片I和組件邊框2 ;如圖2-3所示,組件邊框2的上表面設有波浪形鋸齒凸起5,可提高組件連接的壓合強度,提高系統的抗風強度,提高系統安裝后壓接組件的穩固性;側面設有燕尾形結構滑槽,該滑槽包括上通道槽口 4和下通道槽口 3,可以通過調整上下通道槽口的寬度、深度以及組件邊框的壁厚來增大組件抗風強度,組件邊框2上還設有層壓件安裝槽口 6和對接型腔7 ;如圖4所示,組件邊框2側面還設有長條形定位槽8,用于相鄰光伏組件間端頭的固定。上述組件邊框2的特殊設計,實現了邊框的功能擴大化,起到支撐組件、配合連接、位置高效校正的作用。如圖5-6所示,所述的組件外掛件呈倒“L”形,側面上設有與所述上通道槽口 4和下通道槽口 3相匹配的燕尾形上凸起11和燕尾形下凸起12,組件外掛件可從型材端頭劃入到燕尾形結構滑槽內,組件外掛件可以在槽內自由移動,到合適位置后固定于支撐底座上,使光伏組件與屋面橫梁自由匹配及固定;其頂部中間設有一個定位通孔口 9,兩端分別設有一個腰型安裝孔10,頂部內表面設有與組件邊框上表面的波浪形鋸齒凸起相匹配的波浪形鋸齒凹槽13,增加外掛件對上一塊組件壓合的穩固性。如圖7-8所示,所述的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16和緊固連接件15,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16為不破壞屋面主防水層結構的折彎形結構,所述的緊固連接件15可前后滑移的設置在彎鉤形支撐底座16上,通過緊固連接件15的移動校正上下相鄰的光伏組件的安裝位置,并通過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和緊固連接件螺母17固定在彎鉤形支撐底座16上,實現光伏組件的組件外掛件18與彎鉤形支撐底座16的連接固定,如圖9所示。如圖10所示,緊固連接件15的頂部中間設有螺栓固定通孔22,頂部兩端設有一定大小的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1,為實現緊固連接件15與彎鉤形支撐底座16的前后滑入,以及位置校正過程中緊固連接件的初步定位,防止掉落,緊固連接件15底部設有C型卡位滑槽23,并通過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1和組件外掛件18的配合,將光伏組件固定在緊固連接件15上;C型卡位滑槽23從彎鉤形支撐底座16的端頭穿入,滑移到合適位置,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穿過緊固連接件15的螺栓固定通孔22后插入所述滑移開槽口內,通過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和特殊設計的緊固連接件螺母17配合實現緊固連接件與底座的連接緊固。如圖11所示,緊固連接件螺母17為帶螺母螺紋孔24的特殊矩形結構,螺母支撐臺面25上設有對稱的卡位塊26。
常規坡屋頂光伏系統中底座主要作用為支撐支架,本發明中去掉整條支架橫梁,采用彎鉤形支撐底座直接支撐組件。如圖12-13所示,彎鉤形支撐底座16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平臺,分別為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和屋面固定平臺面33 ;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中間設有滑移開槽口 28,為緊固連接件中的螺栓提供滑移通道,實現緊固連接件在該平面上的前后滑移控制;組件支撐平臺面27通過三角支撐梁29和垂直支撐梁a30與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連接,提高底座支撐平臺對組件的支撐強度;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的長度可根據不同瓦材的遮蓋大小進行調整,并通過垂直支撐梁b32與屋面固定平臺面33連接;屋面固定平臺面33為預置較多屋面固定螺孔34的長矩形,以提高安裝過程中屋梁與瓦溝的兼容性;三角支撐梁29上還設有三角支撐梁通道孔35。如圖14所示,所述的中間連接件為類C型結構,包裹于組件邊框2的上表面、側面、下表面外側,實現橫向左右相鄰光伏組件間的固定,中間連接件的內表面為C型結構的淺槽,為緊固螺栓螺帽的放置空間,淺槽兩端設有上支撐面37和下支撐面39,內表面上部設計為一定傾角的傾斜面36,提高組件連接中的失配兼容性,側面設有兩個腰型穿孔38,通過緊固螺栓穿過所述腰型穿孔38,并在其中滑動,到適當位置后將相鄰光伏組件綁定連接,如圖15所示。如圖16所示,中間連接件的緊固螺栓用于實現中間連接件與光伏組件之間,它包括螺帽41和螺栓柱40,螺帽41呈與組件邊框的燕尾形結構滑槽相匹配的燕尾狀,緊固螺栓可以從型材側面端頭滑入,實現緊固螺栓與光伏組件的初步固定;螺帽41的三個外表面設有針狀凸起陣列結構,安裝過程中,通過緊固螺母44的緊固壓緊,實現兩個接觸面氧化層的刺破,達到等電位連接。如圖17-22所示,該系統還包括電纜線掛鉤48和接地組件,電纜線掛鉤用于實現電纜線以及導線的整理固定,電纜線掛鉤上部通過掛鉤頂部的兩端掛鉤45和46卡設在組件邊框2上,下部設有放置電纜線的C型結構槽47 ;所述的接地組件包括接地壓塊件53、接地壓塊綁定件52和接地連接線54,接地線壓塊件53呈L形結構,其上開有長條形卡位滑移通道槽50和圓形接地孔51,L形尾端設有定位檔壁49,用于裝配過程中的輔助固定;接地壓塊綁定件52用于實現接地壓塊件與組件邊框壓合綁定,它是對中間連接件的結構進行適當修改而得到的,通過縮短中間連接件的長度,改變其中的開孔特征,使其滿足對接地線壓塊的壓合綁定;所述的接地連接線54連接接地壓塊件53。本發明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的具體安裝過程如下:(I)光伏組件的組件邊框的加工:型材開模,加工長短邊框,長邊框側面端頭20mm到50mm距離區域,燕尾槽的外壁開長條形定位槽8,去除該位置的外壁型材;長短邊框側面端頭Omm到5mm距離區域,燕尾槽底全外露處理,開上通道槽口 4、下通道槽口 3,去除其上方外壁型材;(2)確定屋面橫梁位置:通過屋面施工設計圖紙,及現場勘測,確定屋面橫梁所在位置,并做相應標記;(3)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組裝(該過程也可以由系統提供商完成):將緊固連接件的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穿入到緊固連接件15頂部中間的螺栓固定通孔22中,緊固連接件下方C型卡位滑槽23沿底座組件支撐平臺面27端頭穿入,將緊固螺母卡位塊26從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下方放入到滑移開槽口 28中,緊固螺母17預裝至緊固螺栓14中,滑移至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中間適當位置,使用工具旋緊螺栓14,將緊固連接件15與彎鉤形支撐底座16固定。緊固連接件15與組件支撐平臺面27的固定過程可以在產品出廠前預裝到位,或者由系統提供商提前預裝到位,實現兩個部件的整合一體化;(4)彎鉤形支撐底座16固定于屋面橫梁上:按系統設計要求,尋找底彎鉤形支撐底座16的固定位置,移去該位置的瓦材,將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固定于屋面橫梁上,先在屋面橫梁上鉆特定大小的孔,然后再將稍大的螺紋釘旋轉至橫梁中,完成彎鉤形支撐底座16固定,建議每個彎鉤形支撐底座16固定螺紋釘不少于3個。完成后將其上瓦材回位。對于油氈瓦,彎鉤形支撐底座16盡量避開瓦材接縫處,對于波形瓦,彎鉤形支撐底座16盡量放置于瓦材的瓦溝底位置;(5)安裝前組件預置:將外掛件24從組件端頭滑移至一側長邊框B面的燕尾槽中,將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的螺栓柱40從光伏組件端頭滑移至另一側長邊框側面的燕尾形結構槽中,然后使用膠帶沿組件長邊框四角的上表面、側面、下表面粘接,初步封閉長邊框燕尾槽,防止其中的組件外掛件18、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在移轉搬運中掉落;(6)安裝第一塊組件:整個系統安裝順序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從最上側最左邊開始安裝,將預置好組件外掛件18和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的第一塊組件放置于上、下彎鉤形支撐底座16上。要求組件上側邊框貼緊緊固連接件15下側面。通過組件外掛件的腰型安裝孔10和緊固連接件的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1,使用螺栓將組件上側組件外掛件18與底座緊固連接件15固定。查看下側邊框是否與底座緊固連接件15上側面貼緊,如有間隙,松動緊固連接件螺栓14后滑移到貼緊上側面,然后將緊固連接件15與彎鉤形支撐底座16固定;(7)安裝第二塊組件:安裝第一塊組件右側相鄰一塊組件,按步驟一完成上側組件外掛件18的固定,以及緊固連接件15與組件下側邊框的貼緊。將中間連接件43放置于左右相鄰組件端頭區域,滑移兩塊組件端頭的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至合適位置,螺栓柱40從中間連接件的腰型穿孔38中穿出,使用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母44將其旋緊綁定,實現左右相鄰組件的緊固連接;(8)安裝最上面一排組件,重復步驟6和7實現最上面一排組件安裝。此過程中,需順勢完成此排組件電纜線連接器的對接,并整理電纜線和導線至電纜線掛鉤是C型結構槽47中,將電纜線掛鉤的一端彎鉤45傾斜套接至光伏組件邊框下表面的端頭中,然后再將電纜線掛鉤48向上推,將電纜線掛鉤另一端彎鉤46卡位到組件邊框2的側面燕尾槽的下通道槽口 3中,完成電纜的整理固定;(9)安裝第二排組件,方法基本同第一排組件,光伏組件上側組件外掛件18固定于緊固連接件15上,順勢將上一排組件的型材上表面壓合,實現對上一排組件下側的固定。放置第二排組件過程中,還需要將第一排組件端頭伸出的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柱40順勢插入到第二排組件型材側面的長條形開口槽8中。實現組件端部的固定連接。同樣需要完成電纜線連接整理固定;(10)安裝剩余幾排組件,方法同步驟8 ;(11)接地連接:使用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接地壓塊綁定件52、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母44的配合,將接地壓塊件52壓接至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和接地壓塊綁定件52之間。安裝過程中將接地壓塊件53的定位檔壁49靠近于接地壓塊綁定件52的側壁上,將中間連接件緊固螺栓柱40穿插至接地壓塊的長條形卡位滑移通道槽50中,將接地壓件53平行放置于接地壓塊綁定件52的壓塊通道槽中;接地線54由接地壓塊件53的圓形接地孔51中穿出;(12)斜屋頂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屋面安裝完畢,如圖23所示。實施例2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所述的光伏組件通過組件外掛件安裝在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共用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左右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的端頭通過中間連接件左右橫向連接綁定。其中,如圖24-30所示,組件外掛件呈倒L或T形,其頂部設有腰型安裝孔和定位通孔口 ;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16和緊固連接件15 ;所述的緊固連接件15呈幾字型,緊固連接件15的頂部設有兩個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1,外掛件固定螺紋孔21下方設有與其相匹配的一體化固定螺母55,底部兩端為組件支撐臺56,其中一端與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匹配的螺栓固定通孔22和卡位滑槽側壁57,緊固連接件15通過緊固連接件緊固螺栓14和緊固連接件螺母17安裝在彎鉤形支撐底座16 ;所述的緊固連接件螺母17呈矩形,包括支撐臺面25、設置在支撐臺面中間的螺母螺紋孔24和設置在螺母螺紋孔周圍的正六邊形卡位塊26 ;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16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平臺,分別為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和屋面固定平臺面33,組件支撐平臺面27為H型,兩端開有滑移開槽口 28,組件支撐平臺面27與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通過垂直支撐梁a30連接。其它同實施例1。實施例3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所述的光伏組件通過組件外掛件安裝在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共用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左右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的端頭通過中間連接件左右橫向連接綁定。其中,如圖31-33所示,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16和緊固連接件15,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16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平臺,分別為組件支撐平臺面27、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和屋面固定平臺面33,組件支撐平臺面27 一端開有滑移開槽口 28,組件支撐平臺面27的另一端通過通過垂直支撐梁a30與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31連接,垂直支撐梁a30與組件支撐平臺面27之間還設有具有一定弧度的支撐梁。其它同實施例1。如圖34-44所示,本發明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中的彎鉤形支撐底座還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不同的結構:如改變組件支撐平臺面的長度、滑移開槽口設置在組件支撐平臺面的中間或兩端或其中一端、改變垂直支撐梁a和垂直支撐梁b的高度、增加或移除三角支撐梁、在垂直支撐梁a的內側面增加或移除斜支撐梁、將垂直支撐梁a設計為具有一定弧度的支撐梁等。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所述的光伏組件通過組件外掛件安裝在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共用一個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左右相鄰的兩塊光伏組件通過中間連接件連接; 所述的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和緊固連接件,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為不破壞屋面主防水層結構的折彎形結構,所述的緊固連接件可前后滑移的設置在彎鉤形支撐底座上,通過緊固連接件的移動校正上下相鄰的光伏組件的安裝位置; 所述的光伏組件包括晶體硅電池片和組件邊框,所述的組件邊框側面設有燕尾形結構滑槽,所述的組件外掛件設有可在燕尾形結構滑槽中滑動的燕尾形凸起,使光伏組件與屋面橫梁自由匹配及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件邊框的上表面設有波浪形鋸齒凸起,側面燕尾形結構滑槽包括上通道槽口和下通道槽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件邊框側面還設有長條形定位槽,用于相鄰光伏組件間端頭的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件外掛件呈倒“L”形或“T”形,其頂部內表面設有與組件邊框上表面的波浪形鋸齒凸起相匹配的波浪形鋸齒凹槽,側面上設有與所述上通道槽口和下通道槽口相匹配的燕尾形上凸起和燕尾形下凸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件外掛件頂部設有至少一個定位通孔口和至少一個腰型安裝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鉤形支撐底座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平臺,分別為組件支撐平臺面、上下瓦材穿越平臺面和屋面固定平臺面,所述的組件支撐平臺面中間設有滑移開槽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連接件底部設有卡位滑槽,所述的組件支撐平臺面從該卡位滑槽中穿入定位,緊固連接件上部設有螺栓固定通孔和外掛件固定螺紋孔,螺栓穿過螺栓固定通孔后插入所述滑移開槽口內,使緊固連接件可在彎鉤形支撐底座上前后滑移。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連接件為類C型結構,包裹于組件邊框的上表面、側面、下表面外側,中間連接件側面設有兩個腰型穿孔,通過緊固螺栓穿過所述腰型穿孔將相鄰光伏組件綁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栓柱,所述的螺帽呈與組件邊框的燕尾形結構滑槽相匹配的燕尾狀,螺帽外表面設有針狀凸起陣列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還包括電纜線掛鉤和接地組件,所述的電纜線掛鉤上部卡設在組件邊框上,下部設有放置電纜線的C型結構槽;所述的接地組件包括接地壓塊件、接地壓塊綁定件和接地連接線,所述的接地壓塊綁定件將接地壓塊件與組件邊框壓合綁定,所述的接地連接線連接接地壓塊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快速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及支架的系統,該系統包括光伏組件、組件外掛件、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和中間連接件,其中,整合一體化支撐底座包括彎鉤形支撐底座和緊固連接件,彎鉤形支撐底座為不破壞屋面主防水層結構的折彎形結構,緊固連接件可前后滑移的設置在彎鉤形支撐底座上,通過緊固連接件的移動校正上下相鄰的光伏組件的安裝位置;光伏組件包括晶體硅電池片和組件邊框,組件邊框側面設有燕尾形結構滑槽,組件外掛件設有可在燕尾形結構滑槽中滑動的燕尾形凸起,使光伏組件與屋面橫梁自由匹配及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實現簡便、快速、可靠、高性價比等優點。
文檔編號H01L31/042GK103208541SQ20121000912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云平, 鄭立好 申請人:中電電氣(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