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
背景技術:
太陽能作為一種低碳可再生能源,可免費使用,也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與常規能源相比,其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用于把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為電設備供電或者向電網輸送電能,滿足當今社會電能的需要。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又稱太陽能光伏板)是太陽能電站的核心設備,若干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太陽能電池板組件通過連接裝置固定在一個支架上,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可以通過支架裝置固定在屋面、地面等多種場合。太陽能光伏板組件安裝時安裝的角度很重要。太陽能光伏板吸收太陽光,而太陽·光強度隨著時間的變化,太陽能強度也會隨之改變,因此,需要選擇一個能最大效率吸收太陽光的安裝角度。為了將太陽能光伏板組件安裝時能調整到最佳角度,所有太陽能光伏板都需要固定連接在同一平面上,然后由支架固定連接太陽能光伏板組件并調整到最佳角度。另外,由于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是由許多塊太陽能光伏板組合在一起,而太陽能光伏板的主要成分是硅,其密度相對較大,故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分量較重,為了將若干組合在一起的太陽能電池板穩定地固定在支架上,對支架的牢固性和太陽能電池板組件之間的連接裝置都有很高要求。授權公告號為CN202307932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地樁式太陽能光伏支架,該支架是一種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它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前、后立柱,在前、后立柱頂端設有斜梁,斜梁上設有橫梁,前、后立柱和橫梁之間還設有一根斜撐桿,前、后立柱底端通過螺旋地樁固定在地面上。上述技術方案的支架通過地樁的固定方式固定于地面,使支架能適合安裝于各種環境,但該方案仍具有以下不足支架的立柱通過連接地樁固定于地面,而立柱與立柱之間沒有任何支持輔助設備。由于多塊太陽能光伏板組成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面積較大,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表面受到外力作用時,用于支持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立柱承受力也會隨之增加,這樣立柱就容易折斷,設備也容易損壞。另外,上述專利未提及如何將太陽能電池板組件與該專利支架進行固定。公開號為CN101982631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它包括了太陽能光伏板組件和固定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結構,該支架結構包括邊卡、中間卡和塊狀的屋面固定件。其中邊卡設于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側邊,邊卡支撐部與太陽能光伏板組件邊卡上部貼合,邊框底部卡于屋面固定件支撐部的夾槽內,邊卡與塊狀的屋面固定件的支撐部僅僅是通過螺栓連接固定,使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邊框夾持于邊卡好屋面固定件之間,所述屋面固定件再通過其固定部上的通孔固定在屋頂上;所述中間卡設于相鄰兩個太陽能光伏組件之間,中間卡與屋面固定件的支撐部也僅僅是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所述屋面固定件再通過其固定部上的通孔固定在屋頂上。
上述第二種技術方案的支架結構采用邊卡、中間卡、和塊狀固定件,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太陽能光伏板組件與屋面之間的固定安裝。但該方案仍具有以下不足I、僅僅通過普通的螺栓作為緊固裝置來固定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無法保證安裝的穩定性;2、僅僅通過屋面固定件這么一個小小的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較難有效支撐由一定數量太陽能光伏板組成的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載荷,為了支撐一定的載荷,就不得不增加邊卡、中間卡和屋面固定件的數量,進而增加了安裝的復雜性;3、通過邊卡和中間卡將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直接壓裝在屋面固定件上,以及屋面固定件與太陽能光伏板組件之間未設置任何保護結構,容易給太陽能光伏板表面造成損壞,嚴重影響到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使用壽命,從而降低了光伏電站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安裝穩定,連接牢固,安裝方便,使用安全的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包括前立柱、后立柱、槽鋼、支撐梁和斜梁,還包括用于將光伏板固定在槽鋼上的壓裝裝置,用于將所述槽鋼固定于支撐梁上的固定裝置,用于將支撐梁固定連接于立柱上的連接裝置;所述斜梁的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固定連接于支撐梁中部,另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固定連接于后立柱底部;所述壓裝裝置包括壓裝于太陽能光伏板組件整體外邊緣的第一壓裝裝置和壓裝于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相鄰兩塊組成板之間的第二壓裝裝置,所述壓裝裝置包括壓塊和壓塊墊板,所述壓塊上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上表面的第一壓緊部,壓塊墊板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下表面的第二壓緊部,壓塊和壓塊墊板上設有與緊固件配合的安裝孔;所述支撐梁為U形槽鋼,U形槽鋼開口處具有向內的卷邊凸緣;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安裝時其上表面緊貼于槽鋼卷邊凸緣下表面的鎖扣螺母和第一緊固件。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光伏板通過第一壓裝裝置以及第二壓裝裝置連接光伏板并固定于支撐梁上,該壓裝裝置整體設計較小,承受力時的力矩相對較小,增加了該壓裝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支撐梁為U形槽鋼,不僅能起加強筋的作用,并且有若干光伏板安裝于平行排列的U形槽鋼,使得支撐梁的受力面積增大。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梁的卷邊凸緣末端為鋸齒狀結構;所述鎖扣螺母的上表面具有與所述支撐梁卷邊凸緣末端的鋸齒狀結構相配合的加固槽。將支撐梁的卷邊凸緣末端設置為鋸齒狀結構,并且與鎖扣螺母上表面的加固槽相配合。安裝時,鎖扣螺母位于槽鋼內,且鎖扣螺母的上表面緊貼于槽鋼卷邊凸緣的下表面,鎖扣螺母的上表面具有的加固槽與所述支撐梁卷邊凸緣末端的鋸齒狀結構相配合,這樣增加了支撐梁和鎖扣螺母連接的摩擦系數,使得安裝更加穩固,而且安裝和拆卸方便,進一步提高了太陽能光伏板組件安裝的穩固性。作為優選,所述壓塊墊板包括墊板主體,所述第二壓緊部為兩個,分別位于墊板主體兩端,所述壓塊墊板的安裝孔位于兩個第二壓緊部之間,在兩個第二壓緊部之間還設有相對于安裝孔軸線對稱的向上的突起,所述第二壓緊部上表面為鋸齒狀。
在本技術方案中增加壓塊墊板,對太陽能光伏板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并將壓塊墊板以及第一壓緊部設置為鋸齒狀,在連接太陽能光伏板時減小了接觸面積,增加了摩擦力,連接光伏板時更加牢固。設置的突起提高了壓塊的整體強度,進一步提高了安裝的穩固性。作為優選,所述相鄰兩根后立柱之間通過成對交叉的斜拉桿相連。相鄰兩根后立柱之間通過成對交叉的斜拉桿相連,可起到固定支架系統的效果,從而增加了支架系統的抗風載能力。作為優選,所述連接裝置包括支撐桿和支撐座,支撐座為三角形結構,支撐座的一個角端與支撐桿一端可轉動連接,另兩個角端與支撐梁連接,支撐桿另一端設有支撐套筒,所述支撐套筒套裝固定在立柱頂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套筒套裝固定在立柱端部,支撐座連接在支撐梁上,支撐套筒和支撐座之間通過支撐部連接,支撐部固定在支撐套筒上。 支撐座包括頂板和位于頂板兩側的側板,頂板兩側分別設有與支撐梁連接的安裝孔,兩個側板上均設有與支撐部連接的安裝孔,所述支撐部上設有與支撐座側板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孔。支撐部為U型結構,包括一塊底板和位于底板兩側的側板,支撐部兩側側板上均設有與支撐座側板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孔,所述支撐部兩側側板與支撐座兩側側板相匹配,連接時,支撐部兩側側板嵌套在底板兩側側板內或底板兩側側板嵌套在支撐部兩側側板內;底板上設有安裝孔,支撐套筒上設有與支撐部底板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孔。支撐座兩側的側板為三角形結構,該三角形側板一條底邊與支撐座頂板相連,與支撐部連接的安裝孔位于該與支撐座頂板相連底邊對應的角端上。該連接裝置由支撐座、支撐部和支撐套筒組成,三者的連接以及和支撐梁、立柱的連接均用螺栓連接,這種采用多部件組成的方式拆裝方便。其中支撐座的兩塊側板為三角形結構與支撐部的兩塊側板緊湊連接,這種連接方式更加牢固并且可以轉動,安裝方便、靈活。支撐套筒是套裝在立柱的端部,這種套裝的固定方式,固定效果很好。作為優選,所述斜梁連接器包括一對連接片,所述連接片包括與立柱表面匹配的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兩端的夾緊部,一端夾緊部上設有至少一排安裝孔,另一端夾緊部上設有至少兩排安裝孔。采用與立柱表面匹配的弧形部和在弧形部兩端的夾緊部上設有至少一排安裝孔,能使安裝更靈活,且能提高夾緊部的夾緊效果。而在一端夾緊部上設有至少兩排安裝孔,除了可將其中至少一排安裝孔用于夾緊固定外,另外的至少一排安裝孔可用于與斜梁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壓塊設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的端部向上設有跟第一壓緊部相連的連接部,另一端的端部向下設有支撐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還設有自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出的擋邊,在所述擋邊和連接部之間的第一固定部上設有供緊固件穿過的連接孔,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底部設有關于連接孔軸線對稱的兩個突起。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壓塊用于固定連接太陽能光伏板的邊緣,其第一壓緊部受力面積較大,不易變形,穩固性也好;所述的固定部底部設有突起,能起到壓塊的整體強度,進一步提高安裝的穩固性。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壓塊還設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壓緊部為兩個,分別通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與第二固定部兩端相連,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之間的第二固定部上設有供緊固件穿過的通孔,在第二固定部的與第一壓緊部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關于該通孔軸線對稱的兩個突起。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壓塊的第一壓緊部受力面積較大,不易變形,穩固性也好;所述在固定部的底部設有的突起,緊固件安裝時,給緊固件起到更好的定位,緊固件安裝不會出現傾斜等現象,安裝方便快速。另外,所述突起還能提高壓塊的整體強度,進一步提高安裝的穩固性,大大節省安裝時間,從而提高效率。作為優選,螺旋地樁包括管狀樁體 和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所述管狀樁體底部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其上端設有多個通孔,至少一個通孔外面焊接與有螺母;所述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底部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所述管狀樁體與地樁外管通過螺栓固定。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管狀樁體和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底部成尖錐狀,這樣地樁施工更加省力、鉆地效率高,并且安裝牢固穩定。尤其是管狀樁體上端設有的通孔外面焊接有螺母,這樣前立柱和后立柱與螺旋地樁上部安裝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提高安裝能力。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總結如下I、其中光伏板通過第一壓裝裝置以及第二壓裝裝置連接光伏板并固定于支撐梁上,該壓裝裝置整體設計較小,承受力時的力矩相對較小,增加了該壓裝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支撐梁為U形槽鋼,不僅能起加強筋的作用,并且有若干光伏板安裝于平行排列的U形槽鋼,使得支撐梁的受力面積增大。2.現場安裝時不僅免去了現場焊接,免去現場鉆孔,并且安裝方便,大大的降低了成本。3、將支撐梁的卷邊凸緣末端設置為鋸齒狀結構,并且與鎖扣螺母上表面的加固槽相配合,顯而易見能連接的更加牢固。4、立柱之間交叉設計的斜拉桿,通過立柱間的斜拉桿相互作用,使得立柱能承受力的范圍更大,能夠適應高海拔的惡劣工作環境。5、將支架通過地樁固定在大地上,則免去了在支架上安裝避雷針。6、其中將支撐套筒固定在立柱的頂端,不僅安裝方便,并且減小了支撐套筒受到的力矩,從而增加了支撐套筒的承受能力;支撐座為三角形結構,增加了支撐座為支撐梁的受力面積,從而增加了支撐座的承受力;安裝時,能夠輕易的調整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角度,并將其固定,安裝更方便。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第一壓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第二壓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中斜梁連接器的安裝示意圖。圖6為圖I中斜梁連接器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I中第一壓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I中第二壓塊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塊墊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立柱的一種安裝示意圖。圖11為圖I中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I中地樁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前立柱;2_后立柱;3-槽鋼;4_支撐梁;5-斜梁;固定裝置8 ;9-連接裝置;10_斜梁連接器;41_卷邊凸緣;42_鎖扣螺母;6_第一壓裝裝置;7_第二壓裝裝置;61_第一壓塊;71_第二壓塊;62_第一壓塊墊板;72_第二壓塊墊板;64_第一壓緊 部;65_第二壓緊部;102_弧形部;103_夾緊部;611_第一固定部;612_連接部;64_第一壓緊部;613_支撐部;614_擋邊;615_第一突起;711_第二固定部;712_第一連接部;713_第二連接部;714_第二突起;66_突起;11_斜拉桿;91_支撐桿;92_支撐座;93_支撐套筒;11-螺旋地樁;111-管狀樁體;112-地樁外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如圖I、圖2和圖3和圖4所示,包括前立柱I、后立柱2、槽鋼3、支撐梁4和斜梁5,太陽能光伏板通過壓裝裝置固定在槽鋼3上,槽鋼3再通過固定裝置8固定在支撐梁4上,支撐梁4為開口處具有向內的卷邊凸緣41的U形槽鋼,支撐梁4通過連接裝置9固定連接在前、后立柱上。斜梁5的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10固定連接于支撐梁4中部,另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10固定連接于后立柱2底部。其中固定裝置8包括安裝時其上表面緊貼于槽鋼卷邊凸緣41下表面的鎖扣螺母42和第一緊固件。并且支撐梁4的卷邊凸緣41末端為鋸齒狀結構;鎖扣螺母42的上表面具有與所述支撐梁4卷邊凸緣41末端的鋸齒狀結構相配合的加固槽。 壓裝裝置包括第一壓裝裝置6和第二壓裝裝置7,第一壓裝裝置6壓裝在太陽能光伏板組件整體外邊緣,第二壓裝裝置7壓裝在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相鄰兩塊組成板之間,所述壓裝裝置由第一壓塊61、第二壓塊71、第一壓塊墊板62和第二壓塊墊板72組成,并且均設有與緊固件配合的安裝孔。其中第一壓塊61和第二壓塊71上均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上表面的第一壓緊部64,壓塊墊板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下表面的第二壓緊部65。如圖5和圖6所示,斜梁連接器10包括一對由與立柱表面匹配的弧形部102和位于弧形部兩端的夾緊部103組成的連接片,夾緊部103的一端上設有至少一排安裝孔,夾緊部103的另一端上設有至少兩排安裝孔。如圖7所不,第一壓塊61設有第一固定部611,第一固定部611 —端的端部向上設有跟第一壓緊部64相連的連接部612,另一端的端部向下設有支撐部613 ;第一固定部611上還設有自第一固定部611向上延伸出的擋邊614,在所述擋邊614和連接部612之間的第一固定部611上設有供緊固件穿過的連接孔,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611底部設有關于連接孔軸線對稱的第一突起615。如圖8所示,第二壓塊71設有第二固定部711,第二固定部711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連接部712和第二連接部713與兩個第一壓緊部64相連,在第一連接部712和第二連接部713之間的第二固定部711上設有供緊固件穿過的通孔,在第二固定部711的與第一壓緊部64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關于該通孔軸線對稱的第二突起714。如圖9所示,壓塊墊板包括墊板主體63,所述墊板主體63兩端設有兩個第二壓緊部65,第一壓塊墊板62和第二壓塊墊板72的安裝孔位于兩個第二壓緊部65之間,在兩個第二壓緊部65之間還設有相對于安裝孔軸線對稱的向上的突起66,第二壓緊部65上表面為鋸齒狀。鋸齒狀的第一壓緊部則能通過減小的墊板與光伏板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大墊板與太陽能光伏板的摩擦力,增加了壓緊太陽能光伏板的壓緊效果。如圖10所示,相鄰兩根后立柱2之間通過成對交叉的斜拉桿11相連,通過斜拉桿11的輔助作用力,使得該立柱能夠適應高海拔的惡劣環境。如圖11所示,連接裝置9包括支撐桿91和支撐座92,支撐座92為三角形結構,在安裝時,支撐座92的一個角端與支撐桿91 一端連接,并且能通過轉動將太陽能光伏板調整到最佳角度。支撐座92的另兩個角端與支撐梁4連接,支撐桿91另一端則連接到支撐套 筒93,支撐套筒93套裝固定在前立柱I和后立柱2頂端。這種采用多部件組成的方式拆裝方便。其中支撐座的兩塊側板為三角形結構與支撐部的兩塊側板緊湊連接,這種連接方式更加牢固并且可以轉動,安裝方便、靈活。支撐套筒是套裝在立柱的端部,這種套裝的固定方式,固定效果很好。如圖12所示,螺旋地樁11包括管狀樁體111和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112,其中管狀樁體111底部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其上端還設有多個通孔,管狀樁體111上端的通孔至少一個外面焊接有螺母;管狀樁體111外套有地樁外管112,地樁外管112底部也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所述管狀樁體111與地樁外管112通過螺栓固定。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柱(I)、后立柱(2)、槽鋼(3)、支撐梁(4)和斜梁(5),還包括用于將光伏板固定在槽鋼(3)上的壓裝裝置,用于將所述槽鋼(3)固定于支撐梁(4)上的固定裝置(8),用于將支撐梁(4)固定連接于立柱上的連接裝置(9);所述斜梁(5)的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10)固定連接于支撐梁(4)中部,另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10)固定連接于后立柱(2)底部;所述相鄰兩根后立柱(2)之間通過成對交叉的斜拉桿(11)相連。
所述壓裝裝置包括壓裝于太陽能光伏板組件整體外邊緣的第一壓裝裝置(6)和壓裝于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相鄰兩塊組成板之間的第二壓裝裝置(7),所述壓裝裝置(6、7)包括壓塊(61、71)和壓塊墊板出2、72),所述壓塊(61、71)上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上表面的第一壓緊部(64),壓塊墊板(62、72)設有壓裝于光伏板下表面的第二壓緊部(65),壓塊出1、71)和壓塊墊板(62、72)上設有與緊固件配合的安裝孔; 所述支撐梁(4)為U形槽鋼,U形槽鋼開口處具有向內的卷邊凸緣(41);所述固定裝置(8)包括安裝時其上表面緊貼于槽鋼卷邊凸緣(41)下表面的鎖扣螺母(42)和第一緊固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4)的卷邊凸緣(41)末端為鋸齒狀結構;所述鎖扣螺母(42)的上表面具有與所述支撐梁(4)卷邊凸緣(41)末端的鋸齒狀結構相配合的加固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塊墊板包括墊板主體(63),所述第二壓緊部¢5)為兩個,分別位于墊板主體¢3)兩端,所述壓塊墊板(62、72)的安裝孔位于兩個第二壓緊部(65)之間,在兩個第二壓緊部(65)之間還設有相對于安裝孔軸線對稱的向上的突起(66),所述第二壓緊部¢5)上表面為鋸齒狀。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兩根后立柱(2)之間通過成對交叉的斜拉桿(11)相連。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9)包括支撐桿(91)和支撐座(92),支撐座(92)為三角形結構,支撐座(92)的一個角端與支撐桿(91) 一端可轉動連接,另兩個角端與支撐梁(4)連接,支撐桿(91)另一端設有支撐套筒(93),所述支撐套筒(93)套裝固定在立柱(1、2)頂端。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連接器(10)包括一對連接片(101),所述連接片(101)包括與立柱表面匹配的弧形部(102)和位于弧形部兩端的夾緊部(103),一端夾緊部(103)上設有至少一排安裝孔,另一端夾緊部(103)上設有至少兩排安裝孔。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塊(61)設有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一固定部¢11) 一端的端部向上設有跟第一壓緊部¢4)相連的連接部(612),另一端的端部向下設有支撐部¢13);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上還設有自第一固定部(611)向上延伸出的擋邊(614),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611)底部設有關于連接孔軸線對稱的兩個突起(615)。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塊(71)還設有第二固定部(711),所述第一壓緊部¢4)為兩個,分別通過第一連接部(712)和第二連接部(713)與第二固定部(711)兩端相連,在第一連接部(712)和第二連接部(713)之間的第二固定部(711)上設有供緊固件穿過的通孔,在第二固定部(711)的與第一壓緊部¢4)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關于該通孔軸線對稱的兩個突起(714)。
8.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地樁(11)包括管狀樁體(111)和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112),所述管狀樁體(111)底部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其上端設有多個通孔,至少一個通孔外面焊接與有螺母;所述套設其外的地樁外管(112)底部成尖錐狀,其表面上設有螺旋葉片;所述管狀樁體(111)與地樁外管(112)通過螺栓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組件的支架系統,包括前立柱、后立柱、槽鋼、支撐梁和斜梁,將光伏板固定在槽鋼上的壓裝裝置,將所述槽鋼固定于支撐梁上的固定裝置,將支撐梁固定連接于立柱上的連接裝置;所述斜梁的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固定連接于支撐梁中部,另一端通過斜梁連接器固定連接于后立柱底部;壓裝裝置包括第一壓裝裝置和第二壓裝裝置,第一、第二壓裝裝置包括壓塊和壓塊墊板,壓塊上設有第一壓緊部,壓塊墊板設有第二壓緊部,壓塊和壓塊墊板上設有安裝孔;所述支撐梁為U形槽鋼,U形槽鋼開口處具有向內的卷邊凸緣;固定裝置包括鎖扣螺母和第一緊固件。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安裝穩定,連接牢固,安裝方便,使用安全的支架系統。
文檔編號H01L31/042GK102881741SQ20121036133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吳連祥 申請人:吳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