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二次電池,具體涉及一種制備箔材的方法。
背景技術:
1、在二次電池中,集流體是電子能量傳遞的收集載體。負極集流體通常可使用銅箔。隨著對二次電池性能要求的提高,銅箔厚度也隨之越來越薄。但采用電解法制備銅箔時,銅箔過薄不易從陰極輥上剝離,容易出現撕邊問題,這導致很難制備厚度較薄的銅箔。
2、因此,如何改善銅箔的撕邊問題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制備箔材的方法,其能夠有效改善從輥體上剝離箔材時的撕邊問題。
2、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的制備箔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采用電解法在輥體上形成生箔;
4、在生箔上粘附離型膜;
5、將生箔與離型膜一起從輥體上剝離;
6、去除離型膜。
7、本申請通過在生箔上粘附離型膜,可以提高生箔的穩定性,使得從輥體上剝離生箔時,可有效改善生箔的撕邊問題。離型膜后續可從生箔上去除,不影響生箔的性能。該方法能夠實現較薄生箔、特別是超薄生箔的制備,相比現有的制備方法,能夠增加生箔的寬度,提高了生箔的品質和使用效果。
8、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一種示例,在去除離型膜之前,離型膜與生箔的剝離強度為1n/25mm以上,優選為1-5n/25mm。在去除離型膜的過程中,離型膜與生箔的剝離強度為0.3n/25mm以下。
9、本申請采用的離型膜在一定條件下處理后可被去除。本申請通過優化離型膜與生箔的剝離強度在上述范圍內,既能夠實現將生箔與離型膜一起從輥體上剝離,改善生箔撕邊問題,又能夠在剝離后將離型膜從生箔表面去除,減少離型膜殘留。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二種示例,離型膜包括uv減粘膜。
11、通過優化離型膜種類,有利于在剝離步驟后方便快捷地將其去除,可減少對生箔的損傷。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三種示例,去除離型膜包括:改變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種:光的能量、光的波長、光照時間,使離型膜與生箔的剝離強度降低至0.3n/25mm以下,從而去除離型膜。
13、本申請的離型膜容易去除,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四種示例,離型膜覆蓋生箔的整個表面。
15、將離型膜粘附在生箔的整個表面上,有利于完整地剝離生箔,改善撕邊、斷帶問題,可得到卷長1萬米以上的生箔,中途不易出現撕帶、斷帶風險。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五種示例,生箔的厚度為1-2μm。
17、生箔越薄,越易出現撕邊、斷帶問題。而利用本申請的方法能夠制備厚度為1-2μm的超薄生箔,且不易出現撕邊、斷帶問題,克服了難以制備超薄生箔的困難。
18、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六種示例,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離型膜之前,還包括:在生箔表面形成過渡金屬層。
19、在生箔表面形成過渡金屬層,可得到合金箔,這樣既可以提升生箔的強度如抗拉強度,從而提升生箔的力學性能;又可以覆蓋生箔上的一些小瑕疵(如針孔、小孔洞),提升生箔的品質;還可以提升生箔的厚度和抗腐蝕性。
20、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七種示例,過渡金屬層的材料包括鎳、鉬中一種或多種。
21、通過優化過渡金屬層的材質,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生箔的強度,得到高品質的生箔。
22、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八種示例,過渡金屬層的厚度為20-100nm。
23、將過渡金屬層的厚度控制在上述范圍內,有利于增強合金箔的力學性能。
24、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九種示例,采用濺射法形成過渡金屬層。可選地,濺射法包括磁控濺射、直流濺射、射頻濺射中的一種或多種。
25、相比電鍍法,采用濺射法形成過渡金屬層,有利于更好地覆蓋生箔上的一些小瑕疵(如針孔、小孔洞),提升生箔的抗拉強度和品質。
26、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十種示例,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離型膜之前,還包括:
27、在生箔表面形成過渡金屬層,得到復合結構,其依次包括過渡金屬層、生箔和離型膜;
28、將復合結構固定在基膜的兩側,得到三明治結構,其中過渡金屬層靠近基膜,所述離型膜遠離基膜。
29、通過該技術方案可以得到復合箔,其中,生箔和過渡金屬層構成合金層,兩個合金層中間設置有基膜,能夠提升合金層的整體抗拉強度。
30、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種示例,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離型膜之前,還包括:
31、在生箔表面形成過渡金屬層;
32、在過渡金屬層上粘附離型膜;
33、去除生箔上的離型膜,得到復合結構,其依次包括生箔、過渡金屬層和離型膜;
34、將復合結構固定在基膜的兩側,得到三明治結構,其中生箔靠近基膜,離型膜遠離基膜。
35、通過該技術方案可以得到另一結構的復合箔,其中,生箔和過渡金屬層構成合金層,兩個合金層中間設置有基膜,能夠提升合金層(包括生箔和過渡金屬層)的整體抗拉強度。
36、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種示例,固定包括采用粘合劑粘附。
37、利用粘合劑將復合結構粘附在基膜的兩側,操作簡單,節省成本。
38、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第一方面,提出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種示例,在得到三明治結構之后且在去除離型膜之前,還包括:對三明治結構進行半熟化。在去除離型膜之后,還包括:進行熟化。
39、進行半熟化和熟化,有利于將基膜和復合結構更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復合箔的整體穩定性和抗拉強度。
40、上述說明僅是本申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手段,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申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1.一種制備箔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所述離型膜之前,所述離型膜與所述生箔的剝離強度為1n/25mm以上,優選為1-5n/2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型膜包括uv減粘膜。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離型膜包括:改變以下條件中的至少一種:光的能量、光的波長、光照時間,使所述離型膜與所述生箔的剝離強度降低至0.3n/25mm以下,從而去除所述離型膜。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型膜覆蓋所述生箔的整個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箔的厚度為1-2μm。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所述離型膜之前,還包括:在所述生箔表面形成過渡金屬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金屬層的材料包括鎳、鉬中一種或多種。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金屬層的厚度為20-100nm。
10.根據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濺射法形成所述過渡金屬層;可選地,濺射法包括磁控濺射、直流濺射、射頻濺射中的一種或多種。
11.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所述離型膜之前,還包括:
12.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剝離之后且在去除所述離型膜之前,還包括: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包括采用粘合劑粘附。
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三明治結構之后且在去除所述離型膜之前,還包括:對所述三明治結構進行半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