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控制器件,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推動結構及繼電器。
背景技術:
1、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繼電器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因此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2、相關技術中,高壓直流繼電器的推動桿上方設置有擋圈,擋圈通常具有開口,開口處質量較輕,其他部分較重,當然,對于不帶有開口的擋圈,也會存在質量不均勻的現象。在超行程過程中,受自身重力不平衡的影響,重的部分會向下傾斜。在斷電過程中,推動桿隨著動鐵芯往下運動,擋圈的向下傾斜的部分會先接觸動簧片,力集中在此處,在多次斷開閉合過程中,擋圈容易疲勞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推動結構及繼電器,以降低擋圈疲勞斷裂的風險。
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推動結構,包括推動桿,所述推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推動桿的周向表面設置有環形槽,用于安裝擋圈;沿所述推動桿的軸向,所述環形槽的槽底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完全相等;
3、所述擋圈能夠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相抵接,其中,所述設定位置與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隙。
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直線段或曲線段;其中,所述縱截面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平行。
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直線段,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環形槽的槽底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逐漸增大。
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曲線段,所述曲線段的彎曲方向背離所述推動桿的軸線,或,所述曲線段的彎曲方向朝向所述推動桿的軸線。
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到所述環形槽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槽壁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所述擋圈的厚度相等。
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推動桿的第一端設置。
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擋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表面與所述環形槽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槽壁之間的距離為零。
10、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在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相抵接的位置,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輪廓形狀相適配。
11、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設定位置位于所述擋圈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表面與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槽壁之間。
1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繼電器,包括擋圈和所述的推動結構;所述擋圈安裝于所述環形槽,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相抵接,其中,所述設定位置與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隙。
1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繼電器還包括動觸點組件、靜觸點組件、動鐵芯和靜鐵芯,所述動觸點組件與所述推動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動鐵芯與所述推動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動鐵芯能夠與所述靜鐵芯吸合或分離,以使所述動觸點組件與所述靜觸點組件接觸或斷開。
1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動觸點組件包括動簧片和設置于所述動簧片的動觸點,所述靜觸點組件包括靜觸點引出端和設置于所述靜觸點引出端的靜觸點;所述動簧片與所述推動桿的靠近第一端的位置滑動連接,所述推動桿安裝有觸點彈簧,所述動簧片位于所述觸點彈簧的靠近所述擋圈的一側,所述觸點彈簧用于使所述動觸點與所述靜觸點緊密接觸。
1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推動桿套設有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所述觸點彈簧位于所述第一絕緣件和所述第二絕緣件之間,所述動簧片安裝于所述觸點彈簧與所述第一絕緣件之間。
1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絕緣件的遠離所述動簧片的一側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與所述擋圈相互靠近的表面能夠貼合或分離。
1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擋圈具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的遠離開口的一端設置有緩沖空間。
1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擋圈包括兩個夾持臂和連接在兩個所述夾持臂之間的連接板,所述夾持臂包括一體成型設置的彎臂段和直臂段,兩個所述夾持臂的直臂段通過所述連接板連接,兩個所述夾持臂的直臂段之間的空間形成所述緩沖空間;兩個所述夾持臂的彎臂段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
1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所述彎臂段的外邊緣呈弧形,所述彎臂段的外邊緣與所述直臂段的外邊緣之間圓滑過渡。
20、上述發明中的一個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
2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推動結構,在使用時,將繼電器的動鐵芯安裝在推動桿的第二端,當動鐵芯與繼電器的靜鐵芯吸合時,推動桿向上移動,擋圈與動簧片分離,由于沿推動桿的軸向,環形槽的槽底與推動桿的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完全相等,同時,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與環形槽的靠近第二端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隙,當擋圈與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相抵接時,擋圈的靠近第一端的表面與環形槽的靠近第一端的槽壁之間的距離較小,從而能夠在不影響裝配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小擋圈的傾斜程度,因此,當動鐵芯與靜鐵芯分離時,擋圈隨著推動桿一起回落,直到擋圈與動簧片接觸,由于擋圈的傾斜程度較小,可以減小擋圈與動簧片接觸時的應力,從而能夠降低擋圈發生疲勞斷裂的風險。
1.一種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動桿,所述推動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推動桿的周向表面設置有環形槽,用于安裝擋圈;沿所述推動桿的軸向,所述環形槽的槽底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完全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直線段或曲線段;其中,所述縱截面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直線段,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環形槽的槽底與所述推動桿的軸線之間的垂直距離逐漸增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縱截面的輪廓線為曲線段,所述曲線段的彎曲方向背離所述推動桿的軸線,或,所述曲線段的彎曲方向朝向所述推動桿的軸線。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到所述環形槽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槽壁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所述擋圈的厚度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推動桿的第一端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表面與所述環形槽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槽壁之間的距離為零。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相抵接的位置,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輪廓形狀相適配。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位置位于所述擋圈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表面與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槽壁之間。
10.一種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擋圈和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推動結構;所述擋圈安裝于所述環形槽,所述擋圈與所述環形槽的槽底的設定位置相抵接,其中,所述設定位置與所述環形槽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槽壁之間具有間隙。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動觸點組件、靜觸點組件、動鐵芯和靜鐵芯,所述動觸點組件與所述推動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動鐵芯與所述推動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動鐵芯能夠與所述靜鐵芯吸合或分離,以使所述動觸點組件與所述靜觸點組件接觸或斷開。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觸點組件包括動簧片和設置于所述動簧片的動觸點,所述靜觸點組件包括靜觸點引出端和設置于所述靜觸點引出端的靜觸點;所述動簧片與所述推動桿的靠近第一端的位置滑動連接,所述推動桿安裝有觸點彈簧,所述動簧片位于所述觸點彈簧的靠近所述擋圈的一側,所述觸點彈簧用于使所述動觸點與所述靜觸點緊密接觸。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桿套設有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所述觸點彈簧位于所述第一絕緣件和所述第二絕緣件之間,所述動簧片安裝于所述觸點彈簧與所述第一絕緣件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件的遠離所述動簧片的一側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與所述擋圈相互靠近的表面能夠貼合或分離。
15.根據權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圈具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的遠離開口的一端設置有緩沖空間。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圈包括兩個夾持臂和連接在兩個所述夾持臂之間的連接板,所述夾持臂包括一體成型設置的彎臂段和直臂段,兩個所述夾持臂的直臂段通過所述連接板連接,兩個所述夾持臂的直臂段之間的空間形成所述緩沖空間;兩個所述夾持臂的彎臂段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彎臂段的外邊緣呈弧形,所述彎臂段的外邊緣與所述直臂段的外邊緣之間圓滑過渡。